当代美学的先验批判
本文选题:先验批判 + 经验美学 ; 参考:《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摘要】:关于审美意识的“我能够知道什么”这一先验批判活动,由于它能够在一切具体的审美意识活动之前清理出一块纯粹的本体论园地,所以它不仅直接关系到“作为纯粹科学的美学是如何可能的”,而且它本身还是一切美学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本文重申了康德美学所具有的先验批判之重要意义,认为这种先于一切具体审美活动的“先验感性批判”,是对于“我是如何知道美本身”的这一“审美意识之谜”的真正解答。
[Abstract]:The transcendental critical activity of "what can I know" about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because it clears up a purely ontological garden before any specific activity of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Therefore, it is not only directly related to how aesthetics is possible as a pure science, but also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of all aesthetic theories. This paper restates the significance of transcendental criticism in Kant's aesthetics, and holds that this transcendental criticism is prior to all specific aesthetic activities. It is the real answer to the mystery of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how I know beauty itself.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B83-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士林;;文学:从文化研究到都市文化研究[J];学术研究;2007年10期
2 张涵劲;竞技体操运动的美感形态与审美态势取向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01年05期
3 何齐宗;;教师的审美素养及其本体价值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4 夏清瑕;孔、荀礼制合理性的论证及对中国传统法制文化的影响[J];山东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5 武淑莲;论鲁迅的文化启蒙思想[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刘彦生;中西方哲学源头差异比较[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7 刘士林;另类“启蒙”——电子传播技术中的形象异化[J];探索与争鸣;2005年02期
8 杨明伟;中国传统伦理政治理念之剖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11期
9 张涵劲,郑幸红,徐瑞芳;当代体育审美教育理论构架的基本思路[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10 李元旭;;荀子的礼学思想及其意义[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如密;教学美的价值及其创造[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朱慧;主体性德育与理工科大学生主体性培养[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 邓志敏;先秦儒家人学与美学浅论[D];安徽大学;2007年
3 孙艳红;从礼到法[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夏秀;荣格原型理论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5 李旭;审美意识与文体变迁[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6 张兴龙;诗性智慧视野中的《红楼梦》神话系统原型剖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沈虹;试论蔡元培美育思想及其对当前语文教育的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赵丽平;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审美态度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崔雪茹;儒家伦理成为普世伦理的可能性因素及路径[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飞跃;批判哲学:形而上学的历史和命运[J];学术界;1989年04期
2 崔平;可以走向对话的一个哲学僵局——评赵汀阳与张盾关于哲学批判的两种方案[J];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05期
3 刘士林;当代美学的先验批判[J];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4 崔平;观念本体论的方法——对《有限意识批判》的元哲学阐释[J];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03期
5 刘士林;一种超越二元思维的经验方法[J];文艺理论研究;2002年02期
6 崔平;哲学创新思维的图型:先验批判[J];学术界;2002年04期
7 丁少伦;现象学精神与先验批判——以美学为例[J];学术界;2002年04期
8 刘士林;“20世纪中国文学”与先验批判[J];学海;2002年01期
9 崔平;原创法度:哲学原创本质、方法和规范的逻辑分析[J];江海学刊;2003年03期
10 崔平;原创法度:哲学原创本质、方法和规范的逻辑分析(续)[J];江海学刊;2003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刘士林;先验批判:建构稳态性的理性保障机制[N];社会科学报;2001年
2 冀刊宣;在学术观念与精神生产机制上推动学术进步[N];中华读书报;2004年
3 王兆t,
本文编号:20429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042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