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美学研究的拓展与深化——张玉能教授访谈录
本文选题:后实践美学 + 新实践美学 ; 参考:《甘肃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摘要】:张玉能1943年生,南京人,曾任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文艺学学科博士生导师、指导组组长、中华美学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美学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实践美学、西方美学研究。至今已出版《审美王国探秘》《美学要义》《西方文论思潮》《西方美学思潮》《席勒的审美人类学思想》《新实践美学论》《席勒美学论稿》《后现代主义思潮与中国当代文论建设》《西方美学通史》(第4—5卷)等著作;译有《德国古典美学》《席勒散文选》《秀美与尊严》《赫尔德美学文选》《审美教育书简》等著作;主编有"新实践美学丛书",编有《美学教程》《马克思主义文论教程》等教材。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论文近200篇,近50篇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主持过多项国家级课题研究工作。有成果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Abstract]:Zhang Yuneng, born in Nanjing in 1943, was a professor and supervisor of doctoral students in the School of Arts, Nanjing University. He is now a professor in the School of Arts of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Chinese Academy of Aesthetics, Vice President of Hubei Academy of Aesthetics, mainly engaged in practical aesthetics, Western aesthetic research. So far, he has published "exploring the Secret of the Aesthetic Kingdom", "the main meaning of Aesthetics", "the thought of Western Literary Theory", "the thought of Western Aesthetic Anthropology", "the Theory of New practical Aesthetics", "the manuscript of Schiller's Aesthetics", "the trend of Postmodernism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On Construction. "A General History of Western Aesthetics" (Vol. 4-5) and other works; Translated "German Classical Aesthetics", "selected essays by Schiller", "Beauty and Dignity", "selected Aesthetic works of Herd", "A brief Book on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edited "New practical Aesthetics Series" and "course of Marxist Literary Theory". Nearly 200 articles were published in "Literary Review", "Literary Studies", "People's Daily", "Guangming Daily" and other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 and nearly 50 articles were reproduced in the full text of "Xinhua Abstracts" and "photocopies of the people's Congress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 To chair a number of state-level research projects.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won the first prize for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in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research.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吉首大学;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当代视域下的马克思实践论美学”(08JC751016)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后现代消费文化景观中的审美政治”(09C803)
【分类号】:B83-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雷礼锡;;张玉能新实践美学及其理论特色——评《新实践美学论》[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吴时红;;实践美学的理论基础与审美价值[J];重庆社会科学;2008年12期
3 黄卫星;;研究的范本、美学的力作——评《新实践美学论》[J];云梦学刊;2007年05期
4 林朝霞;;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在论争中发展[J];学术月刊;2007年04期
5 陈全黎;;实践美学的逻辑模式[J];河南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6 易中天;走向“后实践美学”,还是“新实践美学”——与杨春时先生商榷[J];学术月刊;2002年01期
7 卢秉利;;实践美学的哲学语境分析[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黄健云;;美感特征新探[J];河南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9 张玉能;;论不同类型实践对美和审美的关系[J];河南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10 张弓;;新实践美学对马克思实践美学思想的承续[J];河南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丕显;;后实践美学析疑[A];时代与思潮(7)——20世纪末的文化审视[C];2000年
2 唐圣;;论美学的边界[A];“和谐社会中的美学与高校美学教育”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张奎志;;体验美学:当代美学的一种可行性选择[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朱立元;;略谈马克思实践观的存在论维度及其美学意义[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5 王柯平;;美学研究中的可能缺漏(提要)[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索松华;;美学是研究审美现象的科学——兼论“生活美学”的合法性建构[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黄赞梅;;实践本体论与实践美学——马克思的哲学变革与美学转型[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陈诚;;30年来文学本体论研究的进展与问题[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9 马莉;肖光来;;运动美学理论研究的突破与转向[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10 赵志英;;中国体育美学研究现状与未来思考[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任雪;坚持美学研究的辩证唯物主义传统[N];文艺报;2010年
2 马佩林;美学研究的“关键词”[N];学习时报;2010年
3 王琦;泛娱乐时代需要怎样的文学精神[N];文艺报;2008年
4 刘悦笛;走上美学研究的“中国化”之路[N];人民日报;2010年
5 万迎春;把握机遇 拓宽领域[N];云南日报;2008年
6 齐峰;建构时代美学[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7 刘悦笛;美学研究的“本土方法”哪去了?[N];文艺报;2005年
8 邢建昌;从美学研究到审美文化研究[N];文艺报;2000年
9 吴士余;文化原点:中国小说美学研究的突破口[N];中华读书报;2002年
10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曾繁仁;我国当代生态美学研究的新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广新;李泽厚美学思想述评[D];浙江大学;2006年
2 胡友峰;康德美学中自然与自由观念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3 周维山;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中国当代美学[D];山东大学;2007年
4 石长平;刘纲纪实践本体论美学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刘成纪;汉代美学中的身体问题[D];武汉大学;2005年
6 赵苏妙;篮球运动之美学阐释[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7 张政文;批判哲学框架中的康德美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3年
8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杨江涛;中国传统节日的美学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10 郭明哲;行动者网络理论(ANT)[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芳;二维视野中的蒋孔阳美学[D];南昌大学;2007年
2 刘业明;对美学中“实践”的探讨[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贺丽;实践美学论争的历史考察及其哲学反思[D];黑龙江大学;2007年
4 黎祥伦;论审美超越的价值取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单永军;中国古代文学中诗与酒交融现象的美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程云华;虚拟工业设计及其美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7 吴丹;土家族木制家具美学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8 曹秋月;审美超越浅论[D];山东大学;2008年
9 韩平;奥运会吉祥物的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徐洁莹;论狄尔泰美学的生命诉求[D];扬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428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042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