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建构——积淀与超越的中介

发布时间:2018-06-22 20:24

  本文选题:审美心理结构 + 文化——心理结构 ; 参考:《学术月刊》1994年04期


【摘要】:正 八十年代中期,刘晓波以其“突破说”向李泽厚的“积淀说”提出了挑战。经过一段时间的岑寂以后,现在美学界对这场论争又引起了关注。这种讨论对于美学、哲学、文艺学、文化学乃至心理学的发展,是不无裨益的。笔者思考的问题是:积淀是必然的,超越 (或曰“突破”)是必要的,它们之间可不可以达到统一呢?这种统一的契机或中介又是什么呢?本文仅从审美心理学的角度,谈谈文化心理结构的重要方面——审美心理结构的建构及其同积淀、超越的相互关系。
[Abstract]:In the mid-1980 s, Liu Xiaobo challenged Li Zehou's "accumulation theory" with his breakthrough theory. After a period of silence, the debate has aroused concern in the field of aesthetics. This discussion is benefici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aesthetics, philosophy, literature and art, culture and even psychology. The question I think about is: accumulation is inevitable, transcendence (or "breakthrough") is necessary, can they achieve unity? What is the opportunity or intermediary of such unification? From the angle of aesthetic psychology, this paper talks about the important aspect of cultural psychological structure-the construction of aesthetic psychological structure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accumulation and transcendence.
【作者单位】: 上海社科院文学所
【分类号】:B83-0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包遵信;;迈向自由王国的足印——读李泽厚《美的历程》[J];读书;1981年08期

2 马先义;;心理小说结构散论[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1年02期

3 朱立元;张玉能;;浅谈共同美的生理、心理基础[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2期

4 胡曲园;;我们应该怎样评价康德哲学——就康德哲学的几个问题和李泽厚同志商榷[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05期

5 杨荣祥;;《楚辞》成因初探[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1期

6 陈孝英;李晶;;“经”“纬”交错的小说新结构——试论王蒙对小说结构的探索[J];当代作家评论;1984年01期

7 ;美学研究与模糊数学[J];文艺理论研究;1985年03期

8 刘文刚;;禅学·诗学·美学——评《沧浪诗话》的“以禅喻诗”[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9 尚新民;;试论教育能力的心理结构[J];心理学探新;1985年01期

10 徐耀明;;谈《离骚》的三线式结构艺术[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克璋;;科技编辑实践心理学概要[A];“新学科与编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89年

2 杨治经;;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结构与文艺创作的民族化[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六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成立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3 秦忠翼;;论文艺创作中的理性[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六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成立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4 许燕;王芳;刘颖;王中会;;21世纪优秀教师心理结构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5 卜金梅;;浅谈优化学生无意识心理[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梅宝树;;21世纪的美育与素质教育[A];“美学与当代生活方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肖旭;;心理内环境形成的过程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8 黄莉;;传统文化对中国体育战略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9 刘耀荣;;运用“结构-定向”理论改革标枪技术教学的创新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10 王燕;;把握军校学员心理,提高军事媒体教材制作质量[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秦晋;名人现象和名人文化[N];工人日报;2000年

2 王丽萍 金盛华;开掘企业家的“心理宝藏”[N];经济参考报;2000年

3 吴为山;艺术家种种[N];科学时报;2000年

4 北塔;诗爱者的自白[N];文艺报;2000年

5 姚本先 全莉娟;人才心理研究的一项新成果[N];安徽日报;2001年

6 王锡云;打开儿童艺术潜质的钥匙[N];中国教育报;2001年

7 陈开鸣;执着而深沉地认识“真的鲁迅”[N];贵州政协报;2001年

8 张同吾;云月八千里 春晖一百年[N];文艺报;2001年

9 许兵 傅玫;虚拟世界的感性狂欢[N];文艺报;2001年

10 本报记者 徐艺源 任莉娟;汲取传统文化精华 研究老子思想现代价值[N];西安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艳国;破与立的文化激流——五四时期孔子及其学说的历史命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李媛;大学生自立意识的初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黄富峰;论道德思维[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张林;青少年自尊结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袁茵;听觉障碍中小学生汉语阅读能力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6 巫晓燕;审美现代性视野下的中国当代都市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翟群;中学生自我价值感系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胜清;文艺意识形态性的实践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9 徐维东;内隐幸福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李梅;先秦服饰审美文化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韦晓;汉语“人格”与“性格”的内隐概念及其心理结构的本土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李旭;审美意识与文体变迁[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3 聂心蓉;马致远杂剧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3年

4 张峰;青少年亲子沟通心理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胡春涛;从完整封闭走向支离多元[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6 鄢静;我国都市成年人关于爱的隐含理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付柳林;数学美的再认识及其审美教学策略[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8 王卫学;教学中教育机智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4年

9 赵丽;小学生竞争的心理结构与发展特点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10 冯洋;音乐教育心理学在和声教学中的运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0541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0541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7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