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遮蔽与解蔽黑格尔自然美理论的探析

发布时间:2018-07-21 20:03
【摘要】:在当代世界,由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危机,使在人类社会中本就处于重要地位的自然,有了更加鲜明的突出地位,在此背景下,自然美也就备受瞩目。自然美在黑格尔美学体系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但是他在其美学体系中欲将自然美排除其美学展开论述时却亦因此对自然美从晦暗中解蔽,使得自然美在他那里处于一个有趣的地位,既得到了精彩的论述,又遭遇到尴尬的地位,本文试图对此加以辨析和评估。
[Abstract]:In the contemporary world, because of the deep cri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which is already in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human society, has a more distinct and prominent position. Under this background, the beauty of nature is also attracting much attention. Natural beauty is an indispensable link in Hegel's aesthetic system, but when he tries to exclude natural beauty from his aesthetic system, he explains the beauty of nature from obscurity. It makes the natural beauty in an interesting position, which not only gets the wonderful exposition, but also encounters the awkward position. This paper tries to discriminate and evaluate it.
【作者单位】: 贵州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B83-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利;;生活中的街道和被表征的街道[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2 焦杨;韩冰;;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美育功能[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1期

3 薛媛;;论十七年电影的女性形象塑造[J];电影文学;2009年23期

4 胡健;;美学原理的新建构——评张法《美学导论》兼谈美学原理教材的编写[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5 高强;;生态美学视野下的中西自然观[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6 曹玉珍;纪彬;;影视动漫作品对中国文化的传承[J];大舞台;2012年11期

7 纪彬;曹玉珍;;从《卧虎藏龙》中的李慕白看中国传统伦理之“礼”“义”[J];长城;2013年06期

8 刘岚岚;;旅游开发美学研究文献综述[J];赤子(上中旬);2015年05期

9 余开亮;;新中国美学理论研究六十年[J];河北学刊;2009年02期

10 伍凌;;“化境”论之传统美学辨[J];河北学刊;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雯;;网络传媒的“审丑”研究——“小月月”事件折射出的消费投射与消费欲望[A];第二届华中地区新闻与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获奖论文[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傅松雪;美在生成:时间美学导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谷鹏飞;应用美学学科模式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7年

4 赵苏妙;篮球运动之美学阐释[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5 陈火青;大美无美:庄子美学的反思与还原[D];西南大学;2012年

6 李林蔓;大众休闲方式审美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超香;小学美术“诗画合一”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忠奇;油画与雕塑中的人物经典造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赵丹燕;塑造与突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贾凡;马克思实践生存论与当代生存美学的发展进路[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志鹏;幻灭、沉思与超越[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刘天召;宗白华艺术哲学思想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7 刘宝鹏;成郫快速路港湾式公交车站站台设计的地域文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8 吴乐;CBA联赛体育美学特征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1年

9 赵静;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艺术瑰宝[D];山西大学;2011年

10 王俊;明式家具的传承与发展[D];南昌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国清;黑格尔、中国学术和现代性[J];读书;2003年04期

2 林庆;黑格尔实践思想探析[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3 张小媚;论黑格尔现实观的政治意义[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4 王德贞;浅析黑格尔“具体”、“发展”原则[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5 张小媚;从黑格尔论“现实”中看其政治观[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3年04期

6 石伶亚,黄飞泽;论黑格尔哲学关于生命的阐释[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7 庄桂成;黑格尔与20世纪中国“典型论”[J];江汉论坛;2004年03期

8 段向云;;马克思如何实现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改造[J];天津商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 孟宪婧;张慧君;;黑格尔辩证法的真正内涵[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丁恒星;李娟;;哲学终结了吗[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汐朋;胡亚军;;马克思与黑格尔知性观之比较[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上)[C];2011年

2 张大卫;;“时代的囚徒”——重思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8)[C];2010年

3 俞吾金;;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与黑格尔哲学之间的关系[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5)[C];2007年

4 陈一壮;;黑格尔、方以智辩证法思想比较研究[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5 徐卫红;;黑格尔国家神话中的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黄小洲;;论黑格尔的自由谱系学[A];“西方政治哲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7 王福生;;从思辨到革命——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8 李鹏程;;论黑格尔宗教哲学的形而上学建构[A];全国“形而上学与反形而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杨善解;;论西方传统哲学的本质及其演变——兼论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10 陈涯倩;;试论共同体的宗教本质[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项熹;黑格尔:一种最新的阐释[N];光明日报;2002年

2 严兆军;黑格尔的现代形象[N];文学报;2002年

3 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俞吾金;“黑格尔的辩证法”≠“黑格尔的方法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许纪霖 本报记者 陈菁霞 整理;“中国时刻”背后的黑格尔式命题[N];中华读书报;2013年

5 美国南伊利诺伊大学哲学系 孙宁;从黑格尔式的外衣中解放出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6 南开大学哲学院 齐艳红;黑格尔的思辨哲学与历史主义方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7 张世英(北京大学教授);勾画黑格尔的现代性形象[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8 于涛 赫尔辛基大学哲学系、南开大学哲学学院;宗教不应成为国家的统治者[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朱志荣;黑格尔美学研究的典范[N];中华读书报;2013年

10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郑忆石;黑格尔哲学之光折射近代俄罗斯哲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峻;国家与革命:黑格尔与马克思关系的历史性解答[D];吉林大学;2011年

2 庄振华;黑格尔的历史观[D];复旦大学;2010年

3 李莹;黑格尔的个体性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王福生;从思辨到革命——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D];吉林大学;2004年

5 丁三东;论黑格尔的自由谱系[D];武汉大学;2005年

6 徐晓庚;黑格尔关于造型艺术一般问题的考察[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7 章忠民;黑格尔的当代意义[D];复旦大学;2002年

8 朱长兵;黑格尔真理观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张宗艳;黑格尔思辨概念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10 孙旭武;现实与逻辑——论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及其意义[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妍;黑格尔“反思”思想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罗健;黑格尔的绝对与有神论[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张泽天;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与超越[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晓永;改革开放以来的黑格尔哲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5 周振权;黑格尔知识理论新探[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6 黄颖;黑格尔自然美观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晟滔;艺术美的哲学底蕴——黑格尔《美学》第一卷解读[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杨静;黑格尔艺术理论的当代价值[D];河北大学;2007年

9 潘中伟;黑格尔辩证法批判[D];河南大学;2001年

10 杨振宇;黑格尔精神视野下的人及其生存境遇[D];黑龙江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1367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1367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2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