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尔库塞的美学救赎之路
[Abstract]:Marcuse directly faces the reality of the western developed industrial society and explores the realistic role of art as a new perceptual antagonistic tool rationality with his aesthetic redemption theory which is the political revolutionary significance of ar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is theory, the social criticism of unidirectional consciousness control is the theoretical starting point of its aesthetic salvation, and the revolutionary holistic guiding characteristic of art is the logical premise that its aesthetics has the emancipation meaning of antagonizing instrumental rationality. The transformation of social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by aesthetic form is the necessary way of aesthetic redemption practice. Marcuse's pursuit of revolutionary practice runs through his Utopian aesthetic redemption theory, which distinguishes Marcuse's aesthetic theory from that of other contemporary thinkers.
【作者单位】: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资助项目(10YJA720045)
【分类号】:B089.1;B8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鲁献慧;马尔库塞科学技术批判及其审美拯救思想析评[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凤生;;中西绘画的不同风格对科学传播的影响——“李约瑟难题”的一种另类解答[A];2006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蒲国良;;关于十月革命研究中两个基本问题的思考[A];纪念十月革命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刘增惠;石鹏;;马克思论人和自然的关系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吴建刚;;浅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汪琼枝;;传统义利观与马克思主义正义观价值基点的不同旨趣[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邢荣;;现代性矛盾的现实根源——马克思的资本视角[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许耀桐;;关于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能力的探讨[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刘大椿;;现代化进程中的人文关怀[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9 魏永征;;在“一国两制”下对表达自由与公共权力的界定——一位中国大陆学者看《基本法》23条立法[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10 李莉娅;叶苗;;舆论引导方式,期待艺术性创新——“开放条件下舆论引导方式”调查与分析[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育红;人为管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朱鸣雄;宏观利益论[D];复旦大学;2003年
3 张正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4 李新曦;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的素质塑造[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5 董耀鹏;社会主义国有经济控制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6 崔禄春;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科技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7 侯典明;江泽民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8 张占斌;博彩业与政府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9 王广彬;中国社会保障法制史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10 毛曦;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地理[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九华;所有权保留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2 肖湘雄;走出小我樊篱,,迈进大我本体[D];湘潭大学;2004年
3 屈宏;近代中国城市女子服饰变迁述论[D];吉林大学;2004年
4 毛明;魏晋玄学“自然”概念的美学解读[D];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
5 张立慧;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历史经验[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6 陈莉;浅论文学艺术的真实性[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7 王惠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模式[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8 高常营;渴望家园的回归——世纪之交人文精神重建问题的反思[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9 赵澜波;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活方式与人的全面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10 孙文营;论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趋势、困境与出路[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桂艳;苏百义;;浅议“单向度的社会”[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向德平;马尔库塞科学技术理论评析[J];江汉论坛;2003年05期
3 辛向阳;;马尔库塞的工业民主理论评析[J];国外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4 高海青;;重释马尔库塞单向度理论的逻辑[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邓晔;;和谐社会构建的一面镜子——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读后感[J];湘潮(下半月);2011年09期
6 仰海峰;;人的单向度化与形而上学的回归——读《单向度的人》[J];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2007年00期
7 姜自安;苏百义;;马尔库塞的社会政治哲学思想探析[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程国蓉;;“单向度”背后的乌托邦情结——评马尔库塞的社会批判理论[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 崔平;;重构先验批判:反击后现代怀疑主义的一种元哲学筹划[J];江海学刊;2006年01期
10 刘怀;消费社会批判: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次重要转向——以列斐伏尔为主线的研究[J];理论探讨;200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高海青;从物化批判到技术批判[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玉兰;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理论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2 罗会龙;马尔库塞“单向度”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3 代洪宝;技术社会的批判与希望[D];兰州大学;2011年
4 张姝;论《单向度的人》中的社会批判理论[D];辽宁大学;2012年
5 齐云竹;论马尔库塞的科学技术批判理论[D];辽宁大学;2011年
6 邢国凯;单向度的社会及其超越[D];吉林大学;2010年
7 邵智;马尔库塞理性批判思想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戴丽兰;马尔库塞消费异化思想及当代价值[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吴培;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中的人学思想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军;马尔库塞的“理性”概念探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431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143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