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阮籍晚年美学思想的转向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7-29 14:12
【摘要】:阮籍的美学思想分前后两期,前期为浸透儒家思想之美学,后期为其晚年的儒道兼综之逍遥美学思想。后期美学思想的转向,阮籍将自然的逍遥之道形式化、审美化,以全新的眼光观照个体、放纵内情、傲物轻世、旷达不羁,给世人的审美观念以巨大的冲击,给中国文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Abstract]:Ruan Ji's aesthetic thoughts are divided into two periods, which are permeated with Confucian aesthetics in the early stage, and Confucianism and Taoism in his later years as well as his carefree aesthetic thoughts in his later years. With the turn of aesthetic thought in the later period, Ruan Ji formalized and aesthetized the natural way of unfettered, looked at the individual with a new vision, indulged the internal situation, and gave great impact to the aesthetic concept of the people of the world. Has brought the profound influence to the Chinese culture.
【作者单位】: 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魏晋音乐文化现象之思考”(10WX62)
【分类号】:B8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叶祖帅;阮籍《乐论》的美学思想及其局限[J];广东社会科学;1998年03期

2 刘美玲;罗建文;;论阮籍“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人格理想及其当代价值[J];河南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3 龚贤;;佛教宇宙观和生命时间观与南朝志怪小说[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4 张荣明;刘明辉;;阮籍思想研究中的三个问题[J];孔子研究;2010年02期

5 蔡仲德;;阮籍的音乐美学思想[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91年03期

6 高晨阳;阮籍人格的双重性及其思想文化意义[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洋;;羌族释比羊皮鼓舞的美学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2 庄华峰;北朝时代鲜卑妇女的精神风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3 辛刚国;六朝文学批评视野中的情采关系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刘红利;;浅谈“气韵”[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5 刘玉;;魏晋女性与“越名教而任自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6 王莉;;《世说新语》中的自我标榜[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7 刘平;;品评之风的流变及审美取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8 谢元琨;;试论王弼之“象”及其与文学之关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2期

9 魏宏利;;试论庾信碑志创作的艺术特色[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10 胡继华;“会通”与“适变”——《文心雕龙》的艺术历史哲学[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孙明君;;庄老告退,山水方滋——东晋士族文学的特征及其流变[A];《文心雕龙》与21世纪文论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付开镜;;毒药与魏晋南北朝政治斗争和矛盾处理的关系(摘要)[A];毒理学史研究文集(第七集)[C];2007年

3 郝虹;;儒学的官方意识形态化与东汉党人的人生价值观[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C];2004年

4 _5小孴;;敦煌籍帐文书字词笺释[A];百年敦煌文献整理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5 郝虹;;儒学的官方意识形态化与东汉党人的人生价值观[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全国首届东周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曾智安;;梁鼓角横吹曲杂考[A];乐府与诗歌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乐府学(第三辑)[C];2007年

7 王凤兰;;徐之才[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2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邵颖涛;冥界与唐代叙事文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6 蒋艳萍;清虚与奇幻的交汇[D];暨南大学;2004年

7 玄宗女贵莲(释慧莲);东晋佛教思想与文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8 易存国;乐神舞韵:华夏艺术美学精神研究[D];东南大学;2001年

9 雷涛;石涛绘画美学思想中的士人精神[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10 邹志远;李w_光文学批评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金鑫;王充《论衡》与东汉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方祥勇;中国古代象喻批评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龚洁;刘师培魏晋玄学研究述论[D];湘潭大学;2010年

5 宋肖娜;《汉语大词典》瑕疵补正[D];湘潭大学;2010年

6 干艳娟;宫体诗创作题材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7 靳婷婷;阮籍“大人先生”形象溯源及其文学意义[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凤霞;六朝画论与文论关系探赜[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廉天雪;汉魏六朝时期中国古琴音乐的发展[D];沈阳音乐学院;2010年

10 王庆卫;论“气韵”的艺术理念[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卫军英;;论阮籍《咏怀诗》的情感及思维逻辑[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2 张振龙,周庆贺;试论阮籍、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美学意蕴[J];南都学坛;2000年01期

3 赵治中;论阮籍的人格悲剧──读《阮籍集》札记之二[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4 高晨阳;;论《咏怀诗》的思想倾向及其在阮籍哲学体系中的地位[J];山东社会科学;1991年02期

5 高晨阳;阮籍人格的双重性及其思想文化意义[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6 罗宗强;;论阮籍的心态[J];社会科学战线;1990年04期

7 郭熹微;从竹林七贤看魏晋之际名士的政治心态[J];文史哲;1992年01期

8 崔小敬;生存的苦涩与死亡的超越──论阮籍的悲剧人生[J];浙江师大学报;2000年02期

9 郑晓江;;保身全生 养亲尽年——阮嗣宗生死智慧探微[J];中州学刊;200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艳芳;论阮籍的美学思想[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2年03期

2 刘莎莎;;综述阮籍的美学思想及其研究概况[J];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05期

3 李耀南;和与逍遥──论阮籍的美学思想及其嬗变[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4 叶祖帅;阮籍《乐论》的美学思想及其局限[J];广东社会科学;1998年03期

5 李庆;;吉川幸次郎与近世日本的阮籍研究[J];古典文学知识;2011年02期

6 修海林;古代音乐美学文论笔札(魏晋——唐)[J];中国音乐;1992年02期

7 刘荣琴;阮籍《咏怀诗》的时代背景[J];南都学坛;2003年05期

8 徐一凡;;魏阙竹林,何处为家——谈阮籍的归隐与出仕[J];学语文;2007年01期

9 郭平;阮籍、嵇康与老、庄音乐美学的比较[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10 李婕;论阮籍诗歌中的鸟意象[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秀萍;朱海燕;刘仲华;;论明清茶美学思想的内涵与特征[A];第六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摘要)[C];2010年

2 顾农;;阮籍的政治态度及其作品[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3 孙兰英;;论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上)[C];2011年

4 王岳川;;从“去中国化”到“再中国化”的文化战略——大国文化安全与新世纪中国文化的世界化[A];“21世纪中华文化世界论坛”第五次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宗桂;;中国文化的发展路向和民族精神的自我挺立——从三个“文化宣言”看中国现代化的文化努力[A];“21世纪中华文化世界论坛”第五次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王蒙;;全球化视角下的中国文化[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4)[C];2006年

7 王利锁;;试论阮籍咏怀诗的游仙描写与建安游仙诗模式风格的差异[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8 李向阳;;从穷途恸哭到坐看云起——古代诗人追寻安身立命的心路历程[A];中国王维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刘仲林;;中国文化与中国创造学[A];国际创造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韩男洙;;浅谈韩国清明[A];清明(寒食)文化的多样与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清明·寒食)论坛文集续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语言大学 路文彬;中国文化的“礼”传统[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2 欣文;《中国文化年鉴》(2005)组稿编辑工作启动[N];中国文化报;2006年

3 梁秋克;《中国文化年鉴》新一轮组稿编辑工作启动[N];中国文化报;2007年

4 李大伦;漫谈中国文化[N];郴州日报;2006年

5 卞毓方;一位文化老人的“和谐观”[N];人民日报;2007年

6 蒙木(书评人);中国文化的读本?[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7 宋冰;中国文化年:让世界感受中国魅力[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8 商报记者 任志茜;张大春:重新识字,钻进中国文化的酱缸[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9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 张海晏;中国文化“和”的精神[N];光明日报;2008年

10 秦风邋毛毛;劲草更兼疾风[N];人民政协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虹;禅宗与全真道宗教美学思想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魏红珊;郭沫若美学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4 詹春花;黑塞与东方[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陈岩波;中国古代医学书籍发展史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6 张磊;中国与国际刑事法院:现状与展望[D];吉林大学;2007年

7 孙成武;中国共产党与20世纪中国文化的变革[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奎河;绵延与积淀[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9 王文;庞德与中国文化[D];苏州大学;2004年

10 包仕国;全球化进程中中国文化安全的衍进与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克家;论《古兰经》的美学思想[D];宁夏大学;2003年

2 龚天雁;郑板桥艺术实践及美学思想特征[D];山东大学;2007年

3 郑德;蔡元培美学思想流变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于显凤;叶嘉莹美学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5 汪玉兰;葛洪《抱朴子》美学思想解读[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6 陈靓;历史视角下的孔子与柏拉图美学思想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7 丁梅;论阮籍价值观对其美学思想和文学创作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高千秋;论李贽美学思想的“尚俗”观[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卢杰;张岱散文中的日常生活美学思想[D];扬州大学;2006年

10 陆英祥;超现实主义绘画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1529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1529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4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