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超越美学的现代性
[Abstract]:Since entering the new centur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communication and integration in the field of culture has been deepened. In the aspect of aesthetics, the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is the efforts made by both the East and the West to overcome their respective limitations. As far as the Chinese aesthetic circles are concerned, both the re-examin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esthetics and the overall reflection of practical aesthetics all express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desire to seek a new way and transcend oneself. For example, post-practical aesthetics, which starts with critical practical aesthetics, although its focus is on building a new aesthetic system, But it also faces the problem of how to dialogue with western aesthetics in the new era. For this reason, we ask three experts to write about the post-practice theory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The purpose i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esthetics in the new century.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
【分类号】:B8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绍秋;本土化语境中的对话思维——毛泽东文艺民族化理论的精华[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2 余开亮;;新中国美学理论研究六十年[J];河北学刊;2009年02期
3 郭继民;齐鹏;;全球化视阈下的文化选择[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高建平;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美学[J];民族艺术研究;2004年01期
5 吴昊;文学批评的民族性与世界性[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6 杨关玲子;;汉斯·昆全球伦理观的当代意蕴[J];学理论;2009年30期
7 王艳凤;全球化背景下比较文学发展的趋势——对话[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8 杜维明,刘德斌;文明对话的语境:全球化与多样性[J];史学集刊;2002年01期
9 陈丽;;全球化反照下的文化对话[J];今日科苑;2007年24期
10 刘佑生;;文明对话的契机与重构[J];求索;2006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子桥;;全球化延伸:从全球到地方(英文)[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世界政治变迁与文明的互动”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8年
2 关振忠;;钱箱的全球化与本地化之路[A];第四届(2011)中国商业信息化行业大会暨第四届中国商业信息化技术展览会会刊[C];2011年
3 Gerardo Rocha;;大学,全球化和社会变革(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社会变革与大学发展”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4 Tan Chung;;美好新世界与中国的未来:有限的全球化与无限的全球化(英文)[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明与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5 Edward Kus;;挑战,责任,理想—青年应对可持续的未来与全球化(英文)[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信仰与责任——全球化时代的精神反思”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6 张国有;;全球化发展中非主力竞争集团的战略选择[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背景下的经营管理”经营管理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7 双余;;品牌特征、价值和商标及全球化、本土化[A];上海市茶叶学会2007-2008年度论文集[C];2008年
8 杨闯;;论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安全问题[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曹强;;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点滴谈[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10 王蒙;;全球化视角下的中国文化[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4)[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梁忻;CEO对话经济全球化[N];中国企业报;2002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李慎明 本报记者 杨晓林;全面看待全球化[N];经济日报;2001年
3 马建波;解读全球化[N];中华读书报;2001年
4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陈炳才;第三只眼看全球化[N];中华工商时报;2001年
5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巴曙松;全球化金融必须全球化监管[N];南方日报;2009年
6 记者 易明灯;北京全球化程度世界第九[N];北京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沈威风;小成本的全球化[N];经济观察报;2009年
8 晓布;全球化与中国崛起的文化内涵[N];人民政协报;2009年
9 丁力;区域化先于全球化[N];经济观察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孙楠;美国打退堂鼓 全球化倒退之忧隐现[N];国际商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傅勇;非传统安全研究与中国[D];复旦大学;2005年
2 赵士林;论中国媒体的危机报道[D];复旦大学;2005年
3 凌建侯;话语的对话本质[D];北京外国语大学;1999年
4 饶淑莹;世纪之交的帝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陈颖;“对话”语境中的钱钟书文学批评理论[D];辽宁大学;2009年
6 唐志红;经济全球化下一国产业结构优化[D];四川大学;2005年
7 方敏;文化传播视野下的图形用户界面设计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8 凌丹;制造业全球化与本土化关联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9 张喜军;中国政府采购:理论与实践的制度性探索[D];吉林大学;2007年
10 倪考莲;论加勒比一体化进程中的新区域主义[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洪琼;中西“游”和“游戏说”之比较[D];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
2 张斌;中国与美欧纺织品贸易摩擦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鞠芳;《红楼梦》间接言语行为探微[D];新疆师范大学;2006年
4 刘自忍;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初探[D];西南大学;2007年
5 吕冠华;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建立我国商业银行风险预警系统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6 樊义红;作为批评形态的文学论争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杰英;东亚政府改革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启示与借鉴[D];山西大学;2007年
8 王春晖;个性化阅读教学探索[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9 周荣艳;浅析跨文化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林莉;视域融合视角下的翻译主体间性[D];湘潭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528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152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