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庄子的“虚静”美学观
[Abstract]:Compared with western aesthetics, ancient Chinese aesthetic thought has many hidden colors, and Laozhuang is undoubtedly one of the most esthetic perspectives. Laozhuang's aesthetics takes Tao as the core and focuses on the issue of beauty. As far as the aesthetic thoughts that Zhuangzi presents in Zhuangzi, although the concepts of "Xin Zhai", "sitting and forgetting", "nature", "empty quiet", "Shenyou", "inaction" and "Tao" emerge in endlessly, they constitute a complete aesthetic system. And "empty static" is the hinge of this aesthetic system. Based on Zhuangzi, this paper expounds Zhuangzi's aesthetic view of "empty quiet" from three aspects: aesthetic essence, aesthetic form and aesthetic mentality.
【作者单位】: 文华学院;
【分类号】:B83-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段振良;;庄子“虚静”论在文艺创作中的作用[J];襄樊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胡家祥;庄子美学的基本特点及其现代意义[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柳;;先秦道家思想中的“大”美[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彭凤莲;;道法传统与立法宽简[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王焱;;庄子与中国艺术精神之生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余亚斐;;论智慧的历史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祁志祥;;道家“适性为美”思想的生态美学意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6 张刚;论传统知识分子与中国传统政治文明[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7 聂民玉;段红智;;论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的逻辑结构[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8 魏义霞;;中西语言哲学的不同特征——兼论先秦语言哲学的盛行[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9 赵楠;“势”释战国策士之捭阖术[J];北方论丛;2005年05期
10 田成义;;本体·认知·人生——老子与庄子哲学比较[J];北方论丛;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廖名春;;《论语》“学而时习之”章新探[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2 刘燕婷;;乐感文化模式下的中国音乐审美心理[A];第四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皮军功;幼儿生活教学论[D];西南大学;2011年
2 周耿;先秦道家人性论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3 吴增礼;清初江南遗民生存境况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4 赵红卫;明清安丘曹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高益荣;元杂剧的文化精神阐释[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叶枫宇;西晋作家的人格与文风[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7 王欣;传统园林种植设计理论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8 徐来;《庄子》英译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9 范爱贤;汉语言隐喻特质[D];山东大学;2005年
10 张克;颓败线的颤动[D];武汉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新岭;中国古典美学“象”范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健;庄子“法天贵真”思想及其美学意蕴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陈莹;先秦到西汉典籍中的孔子形象[D];北京大学;2011年
4 张亮;《庄子》“三言”概念考论及其层次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5 彭雪琴;六朝诗歌中的服饰意象[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姜攀;博尔赫斯的中国想象[D];中南大学;2011年
7 庄鹏;浅论庄子之梦[D];云南大学;2011年
8 向群;庄子幸福观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马志美;先秦儒道修养论比较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10 毛益磊;魏晋音乐赋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贞权;虚静说的美学之旅[J];求索;2003年06期
2 张玉霞;;虚空澄明 物我两忘——探析“虚静”说[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3 靳义增;;“虚静”: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思维方式之一[J];云南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4 郭庆;;从“虚静”说谈文艺的创作与欣赏[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1期
5 贺云;;浅论《文心雕龙·神思》的“虚静说”[J];知识经济;2008年12期
6 姚丹;;论庄子“虚静”说的审美心理意义[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05期
7 张宇辉;;虚静以警纷嚣——从中国养生思想谈中国画审美中的“虚静”观[J];美术大观;2009年02期
8 羊草;;论中国山水画的“虚静”说——道家“虚静”理论在中国山水画中的渗透[J];书画世界;2009年05期
9 羊草;;论中国山水画的“虚静”说——道家“虚静”理论在中国山水画中的渗透[J];美术向导;2009年04期
10 韩聃;;古典文艺理论中“虚静”范畴的哲学探赜[J];学习与探索;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吴福相;;刘勰“虚静”说新探[A];文心雕龙研究第九辑[C];2009年
2 韩可胜;;虚静:一个本体性的美学范畴[A];东方丛刊(1992年第2辑 总第二辑)[C];1992年
3 李平;;虚静·养气·神思——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的现代阐释[A];2003年安徽省文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李剑啸;;在寂静和寒冷中轻轻摇晃——评徐俊国的诗歌《零点月亮》[A];徐俊国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生;虚静以养神[N];四川政协报;2007年
2 曾祥彪;书法的虚静韵味[N];中国艺术报;2013年
3 毛德西;持脉有道 虚静为保[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4 中国美术馆副研究员 裔萼;虚静之心 澄明之境[N];美术报;2007年
5 刘海梅;虚静的学术人格[N];文艺报;2003年
6 黄鸿琼;晋人书法的“虚静”美学精神及其当代意义[N];文艺报;2004年
7 周勇 孟方;行走中收获宁静[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2年
8 王勇;漫话茶道[N];中华合作时报;2003年
9 河南省中医院 毛德西;庄子论养生[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10 刘运好;纵横开阖论神思[N];光明日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娟;刘勰“虚静”思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武克勤;解读虚静[D];苏州大学;2006年
3 韩聃;论虚静—体道与艺术审美之维[D];吉林大学;2007年
4 翟传霞;中国古代“虚静”论的多维度探析[D];延安大学;2013年
5 周国庆;中国书法“虚静”心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富天娇;试论“虚静”与“迷狂”[D];延边大学;2006年
7 王金锋;先秦虚静论[D];河南大学;2008年
8 张晓丽;虚静而游[D];重庆师范大学;2013年
9 王仲凯;中国传统山水画艺术中的“虚静”观念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10 谭日纯;庄子文艺思想的二元对立及其在“虚静”的审美心胸中融合[D];重庆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1552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155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