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维特根斯坦的分析美学概观

发布时间:2018-08-03 17:02
【摘要】:维特根斯坦作为20世纪分析美学史上最重要的哲学家,其美学思想越来越显示出丰富的涵义。维特根斯坦的美学思想包括五个方面:论"美学"与其概念的使用;论"生活形式"及其文化语境;论"语言游戏"、"家族相似"及开放的概念;论"看见"与"看似"的视觉之分;"日常生活美学"的内在取向等。
[Abstract]:Wittgenstein is the most important philosopher in the history of analytical aesthetics in the 20th century. Wittgenstein's aesthetic thought includes five aspects: the use of "aesthetics" and its concepts, the "form of life" and its cultural context, the "language game", "family similarity" and the concept of openness. O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eeing" and "seeming", and the inner orientation of "aesthetics of daily life", etc.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
【分类号】:B83-0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登巧;论马克思哲学的生存论转向与人本主义转向[J];北方论丛;2005年05期

2 郝敬波;新写实话语中的浪漫呢喃——重读池莉的人生三部曲[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4年01期

3 张登巧;;“以人为本”的三个维度[J];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4 刘程;维特根斯坦对分析美学的影响和启示[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庞桂美;闲暇与劳动关系的异化与扬弃:教育回归生活[J];继续教育研究;2003年05期

6 徐贵权;论价值取向的建构功能[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7 陈升磊;试论道德信仰及其建构[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丁润生;文化历史情结与生命意识的探寻——论张承志的创作[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9 蒋寅;文如其人?——一个古典命题的合理内涵与适用限度[J];求是学刊;2001年06期

10 赵光辉;卢慧聪;;论儒家“中庸”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安军;科学隐喻的元理论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2 丁桂节;工人新村:“永远的幸福生活”[D];同济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安军;隐喻的语境分析与科学解释[D];山西大学;2003年

2 吴泽泉;从理念走向生活[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治平;维特根斯坦论“生活形式”[D];山西大学;2006年

4 李芳芳;对阳新县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罗曼予;生活世界中的语言游戏[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骈佳;生命的言说[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7 罗超君;圣日纳维夫教堂设计思想及其意义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8 王博;气韵生动[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9 高云霞;美感功用性的现代阐释[D];西北大学;2008年

10 邱晓;历史叙事的文学维度[D];西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凯纳斯·R.西斯金,熙龄;论当代英美哲学[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07期

2 戴维·鲁宾斯坦 ,草季;维特根斯坦与科学[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06期

3 陈兴;安庭;;鲁迅不同意把文艺定名为阶级斗争工具[J];语文教学通讯;1980年02期

4 ;外国哲学新书[J];世界哲学;1980年04期

5 G.安德拉什;郭官义;;实证主义与“后期实证主义”[J];世界哲学;1980年04期

6 M.克拉夫兰;张伯霖;;维也纳学派的两种实证主义[J];世界哲学;1980年04期

7 王浩,李幼蒸;哥德尔和维特根斯坦[J];哲学研究;1981年03期

8 林海鑫;;浏览美国《哲学百科全书》[J];辞书研究;1981年03期

9 邱仁宗;;卡尔·波普尔是逻辑实证主义者吗?[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3期

10 张庆熊;;牛津学派的日常语言哲学述评[J];教学与研究;198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锡樵;;简论海派文化和海派商业文化[A];海派商业文化论文集[C];1995年

2 徐为民;;维特根斯坦论原初命题的一种推理形式[A];1994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4年

3 弓肇祥;;蕴涵与逻辑推断[A];1995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5年

4 徐为民;;从否定命题看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A];1996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6年

5 毕富生;;关于“逻辑真”的认识论思考[A];1996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6年

6 程仲棠;;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对逻辑的冲击[A];逻辑今探——中国逻辑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6年

7 徐为民;;维特根斯坦的负事实观[A];1998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8年

8 孙思;;语义学真理概念评析[A];第一届、第二届东亚符号学国际会议论文集[C];1998年

9 梁安全;;“作群众的忠实的代言人”——以文艺家观察体验生活的心理分析为基点说开去[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七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2年

10 姜文震;;文学的创作方法问题刍议[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一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6年年会论文集[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泽文;素朴者的沉思[N];中国财经报;2000年

2 苏天;恢复中国教育的一个优良传统[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鸭子;批评家们正在死去[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4 陈洁;段德智:探讨死亡的哲学内涵[N];中华读书报;2000年

5 陈嘉映;特立独行的维特根斯坦[N];中国审计报;2001年

6 许娓;民本思想与社区建设[N];中国社会报;2001年

7 童世骏(上海);社会主义意味着什么?[N];社会科学报;2001年

8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江怡;一个完美的理想主义者[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9 木可可;长尾猴你在想什么[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10 陈嘉映;特立独行的维特根斯坦[N];中华读书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奇;知识观的演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徐英瑾;维特根斯坦哲学转型期中的“现象学”之谜[D];复旦大学;2004年

3 方刚;维特根斯坦之命题意义的确定性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4 胡长栓;怀疑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刘梁剑;际:对王船山的形而上学阐明[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赵万里;建构论与科学知识的社会建构[D];南开大学;2000年

7 周舒;20世纪英美美学原理的对象和范围[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8 程悦;建筑语言的困惑与元语言[D];同济大学;2006年

9 罗伯中;20世纪之交的英美关系问题的哲学争论[D];复旦大学;2006年

10 李明;在美学的转捩点上[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寇爱林;终结还是拯救?[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孙华程;言说的逻辑与沉默之域[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宁爱兵;面向事实程序设计的构思[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周小华;维特根斯坦论哲学的终结[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李菁;古典存在论的现代转向[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6 胡长兵;后期维特根斯坦日常语言分析中的新哲学观与新批判[D];安徽大学;2004年

7 吴泽泉;从理念走向生活[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8 赵玉鹏;面向对象方法论研究[D];广西大学;2004年

9 魏美莲;沈从文湘西小说的诗化风格[D];郑州大学;2004年

10 肖勇;中国大学生十类范畴的原型样本问卷调查及其认知分析[D];苏州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1623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1623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0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