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肤觉比喻中的审美意识因素——肤觉经验与审美意识之二

发布时间:2018-08-07 16:07
【摘要】: 躯体是当今哲学美学关注的焦点之一。人们的躯体-肤觉经验借助视觉化和思维向外扩展和延伸,在此基础之上形成的肤觉比喻具有具象的、情感的诗性内容,这一内容使得肤觉经验和肤觉比喻与自然美、形式美、优美、壮美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在某些方面是这些审美范畴的形成根据之一。
[Abstract]:Body is one of the focuses of philosophical aesthetics. On the basis of the outward expansion and extension of people's somatosensory experience by means of visualization and thinking, the skin perception metaphor formed on this basis has the concrete, emotional poetic content, which makes the skin sense experience and skin sense metaphor and natural beauty, the form beauty and the form beauty. Graceful, magnificent beauty has certain internal relation, in some respects is one of the formation basis of these aesthetic categories.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学理论元问题的比较与整合”(项目批准号:01BZW005)肤觉经验部分的成果。
【分类号】:B83-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平;;关于言语交际中经济原则的理论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李元;论加缪的“荒谬”概念[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李金辉;以学科定位视角审视科学哲学的新走向[J];北方论丛;2004年03期

4 孟娟;;思维经济原则与心理学的还原论[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5 胡希东;新感觉——新感觉派作家内在生命的外在表达形式[J];渝西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6 李醒民;;恩斯特·马赫:启蒙哲学家和自由思想家[J];大自然探索;1990年02期

7 李醒民;略论马赫的经验论哲学[J];大自然探索;1995年01期

8 田晓强;不泯的科学统一追求:评E·O·威尔逊的社会生物学思想[J];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12期

9 董馨;图像文化与人口发展——兼论文艺理论的建构理想[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10 龚f;继承与突破——王星拱的实证主义与马赫主义之比较研究[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季鸿];;中国酱和鲜味[A];酱缸流淌出的文化——2007中国首届酱文化(绍兴)国际高峰论坛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松;惠勒科学哲学思想初探[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张景明;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3 赵之昂;肤觉经验与审美意识[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冯民生;中西传统绘画空间表现比较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5 谢雪梅;虚构叙事中时间的分形[D];浙江大学;2006年

6 朱连增;生存与人性的成就[D];复旦大学;2007年

7 陈李波;城市美学四题[D];武汉大学;2006年

8 孙菁;基于意象的产品造型设计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9 张学忠;早期抽象主义画家对包豪斯的影响研究[D];清华大学;2007年

10 张杰;先秦儒家性情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希东;特定历史语境下生命个体之张裂[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潘岗;老子的非主体美学[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3 李海青;批判的价值——休谟哲学的反形而上学倾向[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晖;建筑实体形式层次初探[D];浙江大学;2004年

5 莫武兴;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D];广西大学;2004年

6 邓丽君;从自然之美到产品形态的物化[D];湖南大学;2004年

7 高峰;同质化背景下的消费类数码产品人机界面研究[D];江南大学;2004年

8 董昭;民营科技企业风险管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9 张靖华;汉语味觉词的文化审视[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10 崔光辉;高级对象的意向性把握[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丛;;余丛:《被比喻的花朵》[J];诗选刊;2011年08期

2 宋红柳;董卉;;形象的比喻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J];考试周刊;2011年56期

3 张丽莉;;试论透过《圣经·新约》学习英语习语[J];海外英语;2011年07期

4 鲍尔吉·原野;;青春只有那么多[J];读者(原创版);2011年07期

5 ;锦上“填”花[J];人生十六七;2008年02期

6 无名;闫杰;尚建荣;石泽丰;;诗语情怀[J];涉世之初;2007年07期

7 张梦缘;;浅析舞蹈教学对学生审美意识培养的重要性[J];大众文艺;2011年11期

8 关伟;;论李煜以物喻愁词在北宋词家中的回响[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高莹;;浅谈形体训练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J];神州;2011年11期

10 蒋文学;;通感和比喻的文学功能[J];文学教育(上);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文凯;;触觉艺术设计初探[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2 牟云峰;;感觉类形容词的词义演变——从自身感觉到认知世界[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陆稼祥;;文学语言研究的新视野[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4 贺建国;;谈谈微观比喻[A];跨世纪的中国修辞学[C];1999年

5 艾萍;;浅谈张爱玲小说中比喻的得体性[A];得体修辞学研究[C];1999年

6 毛新耕;;英汉“情侣”隐喻的思维共性与个性[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王中和;;比喻的思维发展轨迹[A];跨世纪的中国修辞学[C];1999年

8 谢英;;也说比喻的结构[A];福建省语言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王丽华;;中国地名中的比喻[A];跨世纪的中国修辞学[C];1999年

10 赵家新;;《黄帝内经》比喻的文化内涵[A];跨世纪的中国修辞学[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南音;《细菌》前言有矛盾[N];中国集邮报;2007年

2 户晓辉;在比喻的密林中穿行[N];中国邮政报;2003年

3 肖华 作者单位:合肥市琥珀一小;培养学生审美意识[N];安徽日报;2005年

4 蕾蕾;宝宝墙上涂鸦 审美意识萌发[N];保健时报;2005年

5 史彤彪;法律的比喻[N];人民法院报;2002年

6 屠友祥 (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审美意识与美学[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7 上海 屠友祥;经纬中国审美意识和理论体系[N];社会科学报;2003年

8 李果;理解大师的审美意识[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1年

9 泗阳县致远中学 刘成群;怎样分辨比喻与象征[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10 方礼豪;潮语中的比喻语[N];潮州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懿;英汉肤觉形容词的认知语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盛若菁;基于语义的比喻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王东阳;中国审美意识之心理考古[D];吉林大学;2012年

4 陈立群;先秦天人观念的变迁与审美意识的酝酿[D];复旦大学;2003年

5 张菁;唐代女性形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高深;《庄子》与《圣经》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吕品秀;现代西方审美意识与室内设计风格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8 郑荔;学龄前儿童“修辞特征”语言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赵之昂;肤觉经验与审美意识[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凤娟;卫浴产品中的肤觉体验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2 曹鸣;产品硬件界面设计中的肤觉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3 杨艳;论《围城》的讽刺性[D];天津师范大学;2004年

4 江林森;《围城》比喻解读[D];河北大学;2004年

5 李如丽;中日比喻表现的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凤霞;论比喻构造词语的类型[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7 任彤;《红楼梦》比喻辞格翻译对比研究[D];中北大学;2011年

8 要清华;比喻在新闻评论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9 程洪涛;从关联理论的视角看比喻的理解与翻译[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10 姜颖;金学铁小说的语言技巧研究[D];延边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1705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1705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0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