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两种生产”对青海审美文化的影响
[Abstract]:The theory of "two kinds of production" is Marx's new explanation of the motive for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history in his later years, and the starting point of our study of aesthetic essence and culture.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influence of "two kinds of production" on Qinghai aesthetic culture in order to provide a new angle of view for the further study of Qinghai aesthetic culture.
【作者单位】: 青海民族学院;
【分类号】:B83-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正强;当代国际贸易中非关税壁垒的新体系及其作用机理[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杨金土 ,孟广平 ,严雪怡;对技术、技术型人才和技术教育的再认识(二)[J];职业技术教育;2002年25期
3 周中明;姚鼐的妇女观和他笔下的妇女形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4 孙显元;“以人为本”的社会结构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裴德海;;政治制度文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选择[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刘卫平;孙晓娟;;论思维创新的实践基础[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7 李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途径—对私有制的再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05期
8 刘荣清;马克思现代理性主义人性观的生成——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9 王郁;肖桂林;;中国与发达国家农业合作社发展的比较与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8期
10 孙淑萍;;高校生态德育的理论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蒲国良;;关于十月革命研究中两个基本问题的思考[A];纪念十月革命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刘增惠;石鹏;;马克思论人和自然的关系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吴建刚;;浅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汪琼枝;;传统义利观与马克思主义正义观价值基点的不同旨趣[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邢荣;;现代性矛盾的现实根源——马克思的资本视角[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许耀桐;;关于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能力的探讨[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刘大椿;;现代化进程中的人文关怀[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8 魏永征;;在“一国两制”下对表达自由与公共权力的界定——一位中国大陆学者看《基本法》23条立法[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9 李莉娅;叶苗;;舆论引导方式,期待艺术性创新——“开放条件下舆论引导方式”调查与分析[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10 苏志加;刘啸霆;;集聚海外人才的软环境创新研究[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正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李新曦;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的素质塑造[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3 董耀鹏;社会主义国有经济控制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4 崔禄春;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科技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5 侯典明;江泽民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6 张占斌;博彩业与政府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7 王广彬;中国社会保障法制史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8 毛曦;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地理[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9 张拴平;张申府哲学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10 胡振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互关系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立慧;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历史经验[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高常营;渴望家园的回归——世纪之交人文精神重建问题的反思[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赵澜波;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活方式与人的全面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4 孙文营;论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趋势、困境与出路[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5 张春玲;对我国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关系的历史剖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6 李照修;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7 朱洪强;邓小平对外开发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8 游红武;后冷战时代国际冲突探源[D];暨南大学;2000年
9 廖秋红;媒介的社会伦理角色定位[D];暨南大学;2000年
10 李仙飞;马克思个性观新探[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亮;正确坚持“两种生产”的原理[J];求是学刊;1980年02期
2 雪惠;上海、宁夏、四川、北京、江西、内蒙古、青海分别成立统计学会[J];中国统计;1980年Z1期
3 李见颂;青海和硕特蒙古族概说[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80年01期
4 宋挺生;从我国的地方志谈我省的地方志书[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80年01期
5 芈一之;关于编写青海地方史的几个问题——兼与李文实先生商榷[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80年01期
6 李文实;再议《青海地方史略》——并答芈一之同志[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80年01期
7 魏明章;关于《青海地方史略》中若干史实的商榷[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80年02期
8 马明达;贺锦死地辨[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80年02期
9 魏英邦;十七——十八世纪时蒙古族部落变革史略(下)[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80年03期
10 蔡西林;有关土族溯源的二、三事[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8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令德;李宗仁;李若东;;青海高原自然资源承载力的探讨[A];青海资源环境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1995年
2 李明森;;青海省近期环境变化与资源开发[A];青海资源环境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1995年
3 张彭熹;;柴达木盆地盐湖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向与持续发展[A];青海资源环境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1995年
4 吴敏;;青海有色金属资源的开发利用[A];青海资源环境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1995年
5 季国良;周陆生;;青海西部的太阳辐射资源[A];青海资源环境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1995年
6 李树德;程国栋;;青海多年冻土与资源开发[A];青海资源环境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1995年
7 廖炎发;;鸬鹚繁殖生态的研究[A];中国动物科学研究——中国动物学会第十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及中国动物学会65周年年会论文集[C];1999年
8 李世顺;;青海省土地资源及其合理开发利用探讨[A];青海资源环境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1995年
9 姚建华;王礼茂;;持续发展与柴达木开发[A];青海资源环境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1995年
10 郭武;;青海省水资源评价及合理开发利用的对策[A];青海资源环境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199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鼠疫疫情在青海得到全面控制[N];北京日报;2004年
2 毕光宇 杨建军 赵士辉;为电力工程重大装备“添威”[N];中国电力报;2004年
3 文贻炜 刘跃骅 嘎玛;“救命制度”为何步履维艰[N];中国改革报;2004年
4 杨义新;青海启动“三江源”生态移民[N];中国环境报;2004年
5 记者 祁进城;青海整治石膏污染[N];中国环境报;2004年
6 季海军 袁园;这里,超市之路还要走多远?[N];中国建材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张 歆;中信国安 青海盐湖采矿[N];证券日报;2004年
8 王娟;青海:太阳能发电造福百姓[N];中国矿业报;2004年
9 武仁;软玉的估价[N];中国矿业报;2004年
10 顾植红;青海坎布拉景区开发要“显山露水”[N];中国旅游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永红;西部地区农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2 高天刚;毛冠菊属的系统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2001年
3 杨建德;马流感病毒青海株相关特性研究及其基因组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03年
4 冯双白;青海藏传佛教寺院羌姆舞蹈和民间祭礼舞蹈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5 杨世琦;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与农业结构调整战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6 孙建光;青海共和盆地水分时空分异与水土资源生产力[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7 李文君;明代西海蒙古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8 赵财胜;青海东昆仑造山带金、银成矿作用[D];吉林大学;2004年
9 温晓霞;西部地区农村产业结构升级理论与重划及战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10 介永强;西北佛教历史文化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银萍;祁连山青海云杉种群结构组建稳定性机制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0年
2 车永和;青海省带田玉米引种与高产制种技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0年
3 周可新;中国高原盐湖两性生殖卤虫分类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1年
4 于红枫;青海尕斯库勒油田N_2~1油藏南区储层非均质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5 兰小平;藏獒血液蛋白遗传多样性的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2年
6 蔡艳;青海高原(东部)土壤放线菌资源及应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7 方立江;1978年以来党的宗教政策在青海实践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8 韩辉;藏族大学生文化认同结构及与自我价值感的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吴晖;专用机床主轴系统及传动系统数值仿真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3年
10 马红艳;民国时期甘肃、青海回藏民族关系[D];宁夏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1731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173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