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中西美学中的主体间性精神辨释

发布时间:2018-08-09 15:51
【摘要】:对于当代中国美学的建构来说现代西方主体间性理论的引入极具开创性,但这种横向的空间维度上的对域外理论的移植却也有忽视本民族文化传统、美学传统的弊端。从纵向的时间的维度上来探究中国古典美学中的主体间性精神,并通过这一探究来辨明中西美学中主体间性精神的差异,对于中国当代美学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aesthetics, the introduction of modern western intersubjectivity theory is very groundbreaking, but the transplants of the lateral spatial dimension to the extraterritorial theory also ignore the national cultural tradition and aesthetic tradition.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aesthetics to explore the spirit of intersubjectivity in Chinese classical aesthetics from the vertical dimension of time, and to identify the differences of inter-subjectivity spirit in Chinese and Western aesthetics through this exploration.
【作者单位】: 西安石油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西安石油大学青年科技创新基金项目(项目编号:YS29030917)
【分类号】:B83-06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杨春时;从客体性到主体性到主体间性——西方美学体系的历史演变[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厚实;郭彤;;宫体诗与花间词文本生成背景比较解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2 胡友峰;论审美经验中的“距离”问题[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3 洪增流,彭发胜;诗歌语言的维度:“Image”与意境的差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4 王海洋;;薛宝钗文化人格及其哲理评价[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凤文学;画见大象,不为斩刻之形──郭熙关于山水画创作的一个美学命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6 丁玲;韩拙《山水纯全集》中“气”的思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7 朱志荣;论宗白华美学思想的贡献[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8 王念东;气韵与文气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9 高飞;空白与意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10 王德军;《世说新语》中的"形神"观及其影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宋丹;俞书伟;;设计无格,借景有因——浅谈产品中的透明性设计[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黄培清;;从《红楼梦》诗歌的翻译看译诗三难[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3 余伟伟;;论筷子与刀叉的比较分析对现代设计的启示[A];第十一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7年

4 郭玮;;审美哲学还是实践哲学?——Bennett Reimer与David J.Elliott音乐教育哲学思想的比较[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5 宋丹;俞书伟;王俊涛;;设计无格,,借景有因——浅谈产品中的透明性设计[A];Proceedings of the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Volume 1/2)[C];2007年

6 王国绶;;闻一多“绘画美”内涵的再探究[A];2004年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C];2004年

7 张伯昭;;构建京剧学的重大课题:经典化和现代化[A];京剧与中国文化传统——第二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红霞;唐代隐逸风尚与诗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郭锦玲;意蕴不同的经典[D];暨南大学;2001年

3 伍世昭;比较诗学视野中的郭沫若早期心灵诗学[D];暨南大学;2002年

4 叶帮义;北宋文人词的雅化历程[D];苏州大学;2002年

5 钱永生;论墨子思想结构的生成[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6 彭文钊;俄语语言世界图景的文化释义性研究:理论与方法[D];黑龙江大学;2002年

7 向明礼;多酸药物电子结构及其与抗肿瘤活性间的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8 黄黎星;《易》学与中国传统文艺观[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9 黄汉华;抽象与原型——音乐符号论[D];暨南大学;2003年

10 李瑞明;雅人深致[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胜利;论文学的宇宙境界[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葛伟;新诗史上的流星雨——论“小诗运动”[D];河南大学;2001年

3 童伟;论文学价值[D];扬州大学;2001年

4 刘水平;精英艺术:神的诞生与隐退[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范庆伟;民间意识与臧克家的前期诗作[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吕强;生命的困境和超越的自由——试论庄子的“逍遥游”[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王庆卫;论“气韵”的艺术理念[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于德清;智与美的协奏[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王磊;基督的天国与佛佑的人间[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陈登凯;狂欢——生命之舞[D];西北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彭立勋;;走向新世纪的中国审美心理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2 古风;;20世纪中国古代美学研究方法反思[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杨春时;;中西主体间性美学的互补:审美同情说与审美理解说[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欧阳文风;;梁启超、宗白华美学的相似性及其启示[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5 郑元者;;蒋孔阳的美学道路——《蒋孔阳学术文化随笔》跋[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玉兰 肖国忠;中西美学“深层相遇”[N];光明日报;2010年

2 张涵;建构新世纪中西美学的对话框架[N];光明日报;2003年

3 武凌;学术资源中的比较视野[N];中国教育报;2008年

4 ;三看朱光潜的美学思想[N];解放日报;2008年

5 李丽;宗白华的“散步”方式[N];文艺报;2001年

6 彭民权;魏晋清玄:道家的美学实践[N];光明日报;2008年

7 韩军;中西比较与古今接通[N];人民日报;2009年

8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张法 章辉;追问美的真相[N];社会科学报;2003年

9 程惠哲;理性与诗性的结合[N];人民日报;2000年

10 杨鸥;美学的对话与发展[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姚爱斌;中西美学审美类型论比较——康德美学与中国古典美学的对话[D];安徽大学;2001年

2 张鑫;宗白华中西比较中的“世界美学”视野[D];西北大学;2006年

3 杜正华;重省·接受·融合[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于m8;中国现代美学中“艺术”概念的演变[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5 张慧;宗白华生命美学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6 吴娟;论蒋孔阳的比较美学思想[D];扬州大学;2008年

7 蔡志栋;金刚何为怒目?[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王怀平;在断层和废墟上重构中国美学大厦[D];安徽大学;2005年

9 邹启峰;尼采与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美学[D];安徽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1745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1745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9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