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人对康德美学的三大误解
[Abstract]:The basic theme of Kant's philosophy is "Man is the purpose", and he studies aesthetics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role of aesthetics in comple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man's Noumenon. This determines that aimless purposefulness is the core thought of the four "opportunities" of "aesthetic judgment" put forward by him. There are three misunderstandings about Kant's aesthetics in Chinese academic circles: beauty is in form but not in content, no interest is completely irrelevant to interest, beauty and sublimity are opposite, because they deviate from the basic theme of Kant's philosophy. Caused by an isolated understanding of it.
【作者单位】: 杭州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文论与美学研究中心;
【分类号】:B83-0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万年;王阳明良知自律的研究——兼与康德意志自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余洁平;儒家道德形而上学的建立——论贺麟的道德观[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3 朱万曙;真圆亮俗——黄梅戏表演艺术的美学特色[J];安徽新戏;1996年04期
4 董学文;文学的接受与审美乌托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5期
5 刘喜珍;论康德绝对命令的实践理路及价值指归[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6 王小飞;当代德国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选择与定位[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7 芦特;;对高校学生形体课的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7期
8 张惠民;科技期刊的审美标准和编辑的美学修养[J];编辑学报;1991年01期
9 谭光全;美的特性与数学教学[J];川北教育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10 谭光全;自然美与数学[J];川北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杨玉东;;以科学发展观引领编辑的审美意识[A];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高剑平;;追问技术与伦理[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费多益;论科学的合理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杨学功;本体论哲学批判[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郭艳君;历史与人的生成[D];黑龙江大学;2002年
4 李晓春;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唐汉卫;生活:道德教育的基础[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董淑君;刑罚的要义[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7 向宝云;曹禺悲剧美学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8 陈迎年;感应与心物——牟宗三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杨庆峰;技术作为目的[D];复旦大学;2003年
10 张德昭;内在价值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明;文学作品意义阐释的历史变异性初探[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2 李欣;本体论视域中的美善关系[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孙丽巍;“主体性”视野下的康德、克罗齐美学思想[D];黑龙江大学;2001年
4 周红阳;刑法和人性:西方思想的批判性阅读[D];湘潭大学;2001年
5 杭功元;康德在宗教观上的继承与创新[D];安徽大学;2001年
6 展辉;文艺新思维论纲[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7 赵文;从总体性思辨到症状阅读[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8 化铉;论欧洲浪漫主义美学与浪漫主义绘画[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9 高山杉;康德之前的分析判断和综合判断[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10 刘湘兰;崇高·优美·滑稽[D];湘潭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胡友峰;;西方文论关键词 审美共通感[J];外国文学;2011年03期
2 马文君;;浅谈日常生活审美化对康德审美判断四契机的冲击[J];大众文艺;2011年14期
3 徐迎新;;人格审美与感性重建——梁启超美学的现代性维度[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胡友峰;;“自然与自由观念”在德国古典美学中的逻辑演进[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1年01期
5 王元骧;苏宏斌;;关于“形式本体”问题的通信[J];学术研究;2011年06期
6 高建平;;美学的文化学转向[J];阅江学刊;2011年03期
7 高建平;;美学的文化学转向[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张大为;;政治哲学视野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J];山花;2011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杨萍;;克隆人的伦理问题[A];伦理研究(生命伦理学卷·2007-2008)下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元骧;保持人的独立和尊严[N];温州日报;2011年
2 饶道庆;探究康德美学心路的一部力作[N];文艺报;2011年
3 岳介先;自然与自由观念如何向美学生成的[N];中华读书报;2011年
4 陆扬 复旦大学中文系;“观念即艺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樊志辉;全方位的审美观照[N];光明日报;2002年
6 薛永武;康德美学的哲学出发点[N];光明日报;2004年
7 张政文;康德美学思想对二十世纪西方美学的影响[N];光明日报;2001年
8 赵军;多一些“顺耳”忠言[N];解放军报;2011年
9 本报特约记者 杨玉娟;世界美学大会与中国[N];中华读书报;2010年
10 肖林霞;审美与艺术的当代审视[N];甘肃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钢强;论经济平等的正当性依据[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臧琳琳;马克思“人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思想的哲学阐释[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759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175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