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曾繁仁生态美学思想哲学基础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12 10:41
【摘要】:生态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从美学角度思考和讨论生态问题,愈来愈获得学者的关注,也成为美学研究中的一个新的热点。生态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理论,2000年左右才在我国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曾繁仁先生可谓是中国生态美学研究领域中的领军人物之一。在生态美学领域的探索中,曾繁仁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生态美学思想体系。尽管有些地方还不够深入、系统,但其在中国生态美学领域的作用和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他的许多理论和观点为众多学者所引用。作为中国生态美学界的一面旗帜,曾繁仁的生态美学思想对中国生态美学建设中国化之路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生态美学研究中,对于哲学基础的探寻历来都是研究的重难点,通过对领军人物的主要思想的哲学基础进行阐释、分析、论述,以期能为中国生态美学未来的发展找到合理的并为广大学者所认可的理论立足点。 本文主要选取了三个方面对曾繁仁生态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进行论述: 笔者将曾繁仁先生生态美学的哲学基础概括总结为马克思主义实践存在论哲学的指导,海德格尔存在论美学观的影响,中国古代生态哲学的融合与吸收三个方面。马克思生态存在论美学观是曾繁仁生态美学思想的基础,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突破了原来认识论主客体二元对立与“人类中心主义”的旧有模式,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和谐统一共生的,曾先生认为这就最为直接有效地克服了西方生态理论的唯心主义与神秘主义。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美学对曾繁仁生态美学的思想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海氏所提出的一些理论、概念、范畴直接为曾所吸纳,成为他生态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对中国古代生态哲学的开掘、分析、接纳则体现了曾繁仁理论研究立足本土,坚持生态美学建设中国化道路的主要表现。
[Abstract]:Ecological problem is a global problem. To think and discuss ecological problems from aesthetic point of view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scholars, and has also become a new hot spot in aesthetic research. As a new discipline theory, ecological aesthetics has been studied systematically in our country only in 2000 or so, but it is still in the primary stage. Mr. Zeng Fanren is one of the leading researchers in the field of ecological aesthetics in China. In the exploration of ecological aesthetics, Zeng Fanren initially formed his own ecological aesthetic thought system. Although some places are not deep and systematic, its role and influence in the field of Chinese ecological aesthetics is beyond doubt, and many of his theories and viewpoints have been cited by many scholars. As a banner of Chinese ecological aesthetics, Zeng Fanren's ecological aesthetic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ecological aesthetics. In the study of ecological aesthetics, the exploration of philosophical basis has always been the most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art of the study. In order to find a reasonable and accepted theoretical foothold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logical aesthetics. This paper mainly selects three aspects to discuss the philosophical basis of Zeng Fanren's ecological aesthetics: the author generalizes the philosophical basis of Mr. Zeng Fanren's ecological aesthetics as the guidance of Marxist practical existential philosophy. The influence of Heidegger's ontology on aesthetics and the integration and absorption of ancient Chinese ecological philosophy. The aesthetic view of Marx's ecological existential theory is the basis of Zeng Fanren's ecological aesthetics thought. Marxist ecological theory breaks through the old mode of dual opposition between subject and object of epistemology and "anthropocentrism". Tseng believes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should be harmonious and unified, which directly and effectively overcomes the idealism and mysticism of western ecological theory. Heidegger's existential aesthetics has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Zeng Fanren's ecological aesthetics. Some theories, concepts and categories put forward by Hayes have been absorbed directly and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his ecological aesthetics. In addition, the exploration, analysis and acceptance of ancient Chinese ecological philosophy reflect the main manifestation of Zeng Fanren theory research based on the native country and adhering to the Chinese way of ecological aesthetics construction.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8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钰汀;;生态美学思想在应对生存危机中的作用[J];青春岁月;2011年14期

2 孙艳;;被“设计”出的生态美——解读日本base valley建筑[J];美与时代(上);2011年06期

3 高强;;生态美学视野下的中西自然观[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4 宋薇;;生态美学、环境美学与自然美学辨析[J];晋阳学刊;2011年04期

5 于永顺;孙海龙;;生态美学视阈下的文艺理论研究[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刘运霞;;论《老人与海》中马林鱼的生态美学意义[J];科技信息;2011年22期

7 刘广春;;试论《诗经》的生命生存意识[J];名作欣赏;2011年20期

8 罗成;;透过图腾姿态看南永前诗歌中的生态审美[J];华章;2011年19期

9 刘磊;迟欣;;后现代文化语境中异化的现实主义——从生态美学的视角看金斯堡的诗歌创作[J];作家;2011年16期

10 李龙;;《瓦尔登湖》的审美之思[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杰;徐苏宁;;城市化进程下城市生态美的意境创造[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徐溯源;;生态伦理与生态美学视角下的城市规划价值观[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李丕显;孙琪;;生态美学偏至论[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刘纯青;刘新宇;;浅析《园冶》中的生态美学思想[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5 陆强;;论城市景观生态设计[A];中国科协2002年学术年会第22分会场论文集[C];2002年

6 刘悦笛;;当代中国美学:问题与反思[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王鹏周;;新中国六十年美学研究历史回顾[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刘悦笛;;当代中国美学:问题与反思[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9 杨岚;;转型期的社会文化审美与文化生态平衡[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上)[C];2011年

10 杨乐;;公园绿地建设的绿色模式——示范型生态景观的探讨[A];奥运环境建设城市绿化行动对策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悦笛;“生态美学”的系统阐释[N];人民日报;2010年

2 安佰鸿 北京语言大学;生态美学会通中西文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曾繁仁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生态美学究竟有哪些新突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韦鹏雁 本报通讯员 田达欢;生态美学研究的范例[N];广西日报;2011年

5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曾繁仁;生态美学的产生及其意义[N];中华读书报;2002年

6 曾繁仁;建设中国特色的生态美学[N];人民日报;2009年

7 吴承笃;生态美学的新译介[N];文艺报;2010年

8 张元端;生态美学与住宅创新[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9 李星;探索生态美学建构[N];光明日报;2001年

10 万莲子 王琼;中国生态美学的意蕴[N];文艺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祖文;新时期美学创新的典范[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丹麾;当代西方生态建筑的美学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4年

3 王诺;欧美生态批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隋丽;现代生态审美意识的生成与文本建构[D];辽宁大学;2008年

5 赵凤远;庄子生态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杨文臣;当代西方环境美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陈正勇;自然、神性与美[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8 翟鹏玉;对生与环进—花婆信仰中的壮族审美生发图式[D];云南大学;2012年

9 李琳;中国佛教的生态审美智慧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10 曹瑞娟;宋代生态诗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艳丽;曾繁仁生态美学思想哲学基础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2 叶超群;生态美学:个体精神生态的建构及价值[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玮;当前国内生态美学研究中的哲学基础问题探索[D];延安大学;2010年

4 杨津;基于生态美学思想的家居产品设计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5 陶冶;生态美学主旨与当代人和自然关系的审美建构[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6 邓亚梅;希腊神话的生态美学阐释[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文亮;生态美学视域中的20世纪乡土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张艳霞;宫泽贤治童话的生态美学思想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9 刘小云;平衡论生态美学观[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10 邵丰;当代视域下的庄子生态美学思想[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1788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1788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7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