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子传媒时代审美文化的商业运作
[Abstract]:In the era of electronic medi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esthetic culture and commerce is getting closer and closer, and the logic of commerce is increasingly infiltrating into the operation of aesthetic culture. From production to dissemination and distribution, aesthetic culture has become more of a commodity in nature, and the boundary between aesthetic culture and commerce is gradually disappearing, as the British sociologist Rush has pointed out today, It is hard to say where the business system ends and cultural products begin. As
【作者单位】: 聊城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B8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朔;我看大众文化[J];天涯;200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聪;;网络时代的大众文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陈立旭;90年代以来中国大众文化发展回顾[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06期
3 曾琰;张卫伟;;自由或是规范?——网络文化视域下德育创新的反思[J];甘肃理论学刊;2009年05期
4 郑步淮;;网络时代的大众文化[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5 段一;;乡村、城市、郊区:大众文化的隐喻和路径[J];理论与创作;2007年01期
6 刘志;;刍论城市化对大众文化的影响和意义[J];理论导刊;2008年12期
7 曹兵,吴兆章;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价值审视[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8 周成璐;景一;;消费主义、大众文化与公共艺术[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9 马潇;;商业与精英的两极——从冯小刚、姜文试论中国电影雅俗共赏之“殊途同归”[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欧阳荐枫;;超越与迷失——再析《白鹿原》人格道德模式[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谭德生;自由与控制—电子传媒时代的审美文化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段一;类型电视剧研究: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皓;文化大众化趋势的伦理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汤洁;失陷的女性意识[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3 吴晓晖;风景名胜区文化景观变迁之解读[D];同济大学;2006年
4 李莉;网络文学大众性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龚婷;颠覆与突围[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6 苏文宝;日常生活审美化批判:审美的沉沦与超越[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德信;对审美文化的研究应作历史延伸[J];理论学刊;1998年02期
2 赵祖达;审美文化与市场竞争[J];新东方;1995年06期
3 罗筠筠;论新世纪审美文化的建构[J];求是学刊;1996年01期
4 聂振斌;什么是审美文化?[J];北京社会科学;1997年02期
5 朱立元;“审美文化”概念小议[J];浙江学刊;1997年05期
6 赵伯飞,闫星;审美文化与审美价值关系初探[J];理论导刊;2004年12期
7 聂振斌,滕守尧,章建刚,徐碧辉;关于审美文化的对话[J];哲学动态;1997年06期
8 ;关于审美文化[J];戏剧文学;1996年07期
9 姚全兴;审美文化:从理论走向现实[J];学术季刊;1997年01期
10 杨恩寰;审美文化与市场经济[J];美与时代;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安翔;;审美文化视野下的生态写作[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桂强;;景观美学的自律与他律[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朱存明;;“视觉文化”与当代生活方式的变迁[A];“美学与当代生活方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姚文放;;新中国的三次“美学热”[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黄河涛;;企业审美文化与审美文化产业[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6 肖建华;;新疆自然风光的现代美学价值[A];“和谐社会中的美学与高校美学教育”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童庆炳;;毛泽东的美学思想三题[A];纪念毛泽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于乃昌;;走进边缘——中华美学格局中的中国少数民族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9 傅守祥;;大众文化时代的审美生态与身体美学[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10 段建军;;审美活动中的自我与他人——审美创造观简论[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晗宁;促进审美文化向现实拓展[N];中国文化报;2008年
2 ;在实践中提升上海审美文化[N];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毕会娜;新形势下的新发展[N];文艺报;2008年
4 赵勇;审美文化与消费文化[N];中国文化报;2009年
5 薛永武;从审美文化看人才美学[N];光明日报;2005年
6 陈静;审美文化研究的新拓展[N];文艺报;2004年
7 宋洁;无处不美的美学[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8 晓刚;在坚持中不断创新[N];中华读书报;2008年
9 周来祥;《中华审美文化通史》的思想和特点[N];光明日报;2008年
10 董爱民;审美文化应肩负起引导社会风尚的责任[N];文艺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庞飞;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与审美风尚的变迁[D];山东大学;2005年
2 刘继平;周来祥和谐自由论美学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3 张艳艳;先秦儒道身体观及其美学意义[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常新;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的反思、评价与建构[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2 崔超;网络文化的审美化与审美文化的网络化[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3 吴云松;徽州审美文化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傅前景;当代中国农民审美心理特点及审美文化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5 郭少丹;消费与审美的对话[D];西北大学;2009年
6 苏绪丽;中国审美文化“尚清意识”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8年
7 刘水芬;生态美学与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的价值倡导及建构[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8 杜振秋;自由与禁锢[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刘月;转型期的中国当代审美文化[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10 杨爱红;电子传媒对审美文化的冲击与传承[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1943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194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