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论舒斯特曼的身体美学思想——兼论中国古典身体美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22 09:34
【摘要】:舒斯特曼由分析美学转向实用主义美学的宗旨就在于,让美学发挥对日常生活的指导价值,让身体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中心。因此,实用主义美学关注身体的目的在于(1)是身体而非理性与语言是我们通达源初世界的途径,通过改善和提高身体意识达到对世界的本真性了解;(2)纠正人们在对待身体现象上偏向外在表面的矫饰行为,而主张建立身心合一的新身体观;(3)反对把身心分离为手段-工具的二元论思想,而主张建立手段与目的相互依寓的身心一体的身体观,重视身体在人类行为中的基础性价值;(4)反对身体的禁欲主义主张,从身体出发对于身体合理性欲望予以充分肯定。舒斯特曼建立身体美学的目的就在于,恢复鲍姆嘉登遗漏的"身体",重置了"身体"作为美学学科的本体性地位。此外,本文勘比了这一身体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身体美学异同及研究意义。
[Abstract]:The purpose of Schusterman's transition from analytical aesthetics to pragmatic aesthetics is to let aesthetics play its guiding role in daily life and let the body become the center of our daily life. 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pragmatism aesthetic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body is: (1) it is the body, not reason and language, which is the way for us to reach the original world. (2) to correct the pretentious behavior that people tend to treat physical phenomena in favor of external surface, by improving and raising body consciousness to achieve the true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2) to correct the pretentious behavior of people in treating physical phenomena in favor of external surface, (3) opposing the dualistic thought of separating body and mind as instruments-tools, and advocat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a body view in which means and ends depend on each other. Pay attention to the basic value of body in human behavior; (4) oppose the body's asceticism and fully affirm the body's rational desir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body. The purpose of Schusterman's establishment of body aesthetics is to restore the "body" which Baumgardon missed, and reset the "body" as the ontological status of aesthetics. In addition,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is body aesthetic thought and Chinese classical body aesthetics and its research significance.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西安理工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
【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支持项目的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0JK199
【分类号】:B83-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再林;张少倩;;作为“有味道的形式”的美——中国古代审美中身体性维度的探析[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理查德·舒斯特曼;;通过身体思考:人文学科的教育[J];学术月刊;2007年10期

3 彭锋;身体美学的理论进展[J];中州学刊;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泽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胡适文学思想中的跨学科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周述波;;革命时代的女性悖论与多声表达——试论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的复调叙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3 尹莉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伊格尔顿政治批评对当代中国文论的启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4 罗宁;;中国当代行为艺术的美学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5 许晓燕;;解放还是阉割?——消费视野下身体的神话[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6 曲师;;论福柯的身体政治美学[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王汀;;论以CBS经典剧集为代表的美国当代罪案剧人物剧作模式[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8 彭锋;;中西美学中的虚与实[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黎春娴;;消费:一种社会结构的诠释——兼读让·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J];北方论丛;2007年06期

10 韩模永;;论伊格尔顿对本雅明“解构”思想的接受[J];北方论丛;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冰莹;;作为仿像的卡通与作为卡通的艺术[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2011年)[C];2012年

2 孙斌;张艳芬;;谁之道德与何种现代化——儒家道德与现代化问题[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杨虹;;城市变革中的金钱话语——近20年商界小说对城市文化的一种书写[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潘欣敏;;身体美学视野下的刘谦“魔术热”现象思考[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王艳;;作为艺术研究视角的日常生活——新生代美术中日常生活表现的拯救路径[A];2010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0年

6 董学文;;马克思的意识形态学说与文学本质问题——兼及“审美意识形态论”分析[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7 陈诚;;“审美意识形态”文学本质论浅析[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8 杨颖;;关于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的一点思考[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9 陈粤;;略论马克思文艺意识形态学说的理论语境[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10 万娜;;现代性作为文学理论研究的一个视角[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占伟;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吴琳;人的生存模式哲学反思[D];吉林大学;2011年

5 孟欣欣;大众文化视野下现代体育的视觉化生存[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6 宫铭;经验和语言——实用主义文学理论转型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7 张才刚;数字化生存与文学语言的流变[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华;新世纪乡村小说主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林顺利;空间视野下的中国城市贫困[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许勇为;马尔库塞的现代性批判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小横;女性身体的丑怪书写[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徐亚娟;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德育渗透的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杨程;文化视域下的我国网络阅读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高岛;论索尔·贝娄短篇小说中的叙事伦理[D];湘潭大学;2010年

5 吕建秋;“日常生活审美化”语境下的设计艺术体现[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胡牧;从承继到创新,,从启蒙到娱乐[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段秀岩;商业空间中的休闲性空间设计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8 张晓锐;论时尚传播在大众文化语境中的嬗变及其特征[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9 朱维;插画艺术在T恤衫上的运用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10 涂曼;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叙事解析[D];南昌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潇璇;论平面广告中情爱图形的应用[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7期

2 彭富春;身体与身体美学[J];哲学研究;2004年04期

3 张再林;;身体美学 返本开新中华文明的美育文化[J];文明;2010年12期

4 文洁华,胡笳;身体的回归:弗朗西斯·培根隐晦的身体与儒家身体美学[J];民族艺术研究;2004年03期

5 刘文良;焦剑梅;;视听时代背景下身体美学的误区[J];美与时代(上);2011年07期

6 王佳;;从裸体艺术到身体写作——试论身体美学[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9年07期

7 R.舒斯特曼;刘检;;身体美学与乌托邦式身体[J];世界哲学;2011年05期

8 程相占;;身体美学与日常生活中的审美活动——从舒斯特曼的“身体美学”谈起[J];文艺争鸣;2010年09期

9 毛崇杰;后现代美学转向——日常生活审美化与身体美学[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10 倪宇仪;;自我作对的身体美学[J];魅力中国;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潘欣敏;;身体美学视野下的刘谦“魔术热”现象思考[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翟林;;身体美学视野下的身体艺术[A];第五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傅守祥;;大众文化时代的审美生态与身体美学[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4 宋红岭;;“身体”何谓——身体美学理论探讨之一[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东西美学的邂逅[N];光明日报;2010年

2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张再林 李军学;身体美学:西方与中国[N];光明日报;2010年

3 李媛媛;开辟艺术向生活回归的前景[N];文艺报;2010年

4 北京大学 彭锋;美学在多样性中重新定向[N];光明日报;2010年

5 厦门大学中文系 杨春时邋刘连杰;建立健全的身体美学[N];光明日报;2008年

6 美 理查德·舒斯特曼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李科林 翻译;身体美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N];光明日报;2011年

7 藏策;美学·诗学·纪实摄影[N];中国摄影报;2007年

8 陶东风;当代社会为何“身体”泛滥[N];中国艺术报;2004年

9 刘悦笛;艺术终结与中国美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10 周根红;当代新闻传媒显现时尚化特征[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韦拴喜;身体转向与美学的改造[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刘德林;舒斯特曼新实用主义美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3 刘水平;大众文化:意义的生成与理论的张力[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4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彭水香;《美学与艺术批评杂志》与美国分析美学[D];西南大学;2012年

6 蒋菠;竞技走向健美:大学体育人文精神重塑[D];西南大学;2012年

7 郑毅;身体美学视野下的《淮南子》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雯;舒斯特曼身体美学理论初探[D];山东大学;2010年

2 肖娜;反思的身体与审美的生活[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3 李婷;舒斯特曼身体美学思想探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4 詹德超;论舒斯特曼的通俗艺术观[D];辽宁大学;2011年

5 王学强;舒斯特曼身体美学研究[D];北京大学;2012年

6 姚力;舒斯特曼新实用主义艺术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7 王世巍;舒斯特曼身体美学理论评析与价值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8 尚丹露;身体·审美·意识形态[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芳;理查德·舒斯特曼身体美学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帅;伊格尔顿“重建身体话语”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1967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1967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9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