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的美育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Abstract]:In this paper, Wang Guowei is regarded as the first person in Chinese aesthetic education theory, and from four aspects: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humanism education thought,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social salvation, Confucius aesthetic education thought research, aesthetic intuition ability cultivation. Outline the basic content of Wang Guowei's aesthetic education theory. At the same time, on this basis, combined with the drawbacks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hilosophical enlightenment of Wang Guowei's aesthetic education to contemporary education.
【作者单位】: 淮海工学院中文系
【分类号】:B8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淑玲;;论《人间词话》中的“境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2 张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诗意化教学的探索[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年02期
3 李兴阳;田文强;;晚清小说理论对小说的界别[J];德州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潘繁生;;王国维“隔”与“不隔”说新论[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5 潘繁生;;王国维眼中的《桃花扇》的悲剧性[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戚金美;;个性组合构建浮雕校本课[J];华章;2010年24期
7 刘士林;静安词中的学术与思想[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季相玉;试论美术教育的情感内涵[J];临沂师专学报;1998年02期
9 肖巍;传统道德教育理论中的德智关系[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10 刘士林;王国维咏史诗与其上古文史之学的关联研究[J];人文杂志;2003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弓;历史视野中的实践美学[D];复旦大学;2007年
2 郑素华;审美教育行为特征的人类学探析[D];复旦大学;2008年
3 李亚峰;近代叙事长诗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严婷;清末民初我国普通学校音乐教育价值观的演变[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金龙;中国文艺学形式范畴的语义分析及百年来的演变概况[D];重庆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晓华;转型期一个文论经典的诞生[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杨丽;论五四乡土小说的死亡叙事[D];山西大学;2007年
5 王文进;存在的澄明与佛性之悟[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成文;;王国维美育思想初探[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2 俞晓霞;;欲望超脱与生命自由——王国维与席勒美育思想比较[J];文艺争鸣;2009年01期
3 张爱梅;强月霞;;论王国维的美育思想[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杨玉昌;论叔本华和王国维的哲学转向[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1年01期
5 李承贵;;王国维的儒学范畴诠释及其范式意义[J];河北学刊;2011年01期
6 刘晓峰;;王国维与蔡元培美育思想来源比较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7 陈元晖;王国维的美学思想(续)[J];哲学研究;1980年06期
8 陈元晖;;王国维的《论性》、《释理》、《原命》[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9 吴功正;;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J];社会科学辑刊;1985年06期
10 王小刚;从《人间词话》看王国维对创作主体的认识[J];学术论坛;198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敏;;《人间词话》研究二题[A];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翻译文学与中国文学近代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赵莉如;;王国维与心理学[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3 徐敏;;《人间词话》研究二题[A];山东近代文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陈宁宁;;尼采对王国维与陈铨的影响[A];时代与思潮(2)——中西文化冲撞[C];1989年
5 翟广顺;;王国维译介西方教育学说的嬗变历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罗惠缙;;王国维“以诗补史”的诗学阐释[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赵莉如;;第六章清末译自西方的心理学著作——评介王国维与他的心理学译书[A];心理学动态(专集)——中国现代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C];1990年
8 卢善庆;;梁启超与王国维、蔡元培社会功利观比较研究[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9 严奇岩;;王国维与中国的比较教育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邹振环;;上海东文学社与南洋公学的东文学堂[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蔡仲德;四论王国维的死因[N];中华读书报;2000年
2 孙闻;王国伟:玩出来的俱乐部生意经[N];财经时报;2006年
3 许铮;王国维在戏曲方面的贡献[N];云南政协报;2001年
4 朱静燕邋沈秀红;王国维后,国学大师问是谁?[N];嘉兴日报;2007年
5 罗金;王国维:传统文化的殉道者[N];中国邮政报;2005年
6 王学海;王国维考古辨学研史的现代意义[N];文艺报;2007年
7 何怀宏;那个曾经异样的中国[N];中国邮政报;2006年
8 谢雍君;第五届王国维戏曲论文奖揭晓[N];中国文化报;2010年
9 解方;文化名人的最后时光[N];贵阳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陆成钢;“豪情请客”值不值?[N];嘉兴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泽;王国维鲁迅诗学互训[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2 牛秋实;从经学到史学:刘师培学术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3 李丽;《人间词话》辨[D];暨南大学;2003年
4 包莉秋;功利与审美的交光互影:1895-1916中国文论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5 秦惠娟;民国时期词学理论新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6 O@同壮;庄子与中国现代美学[D];暨南大学;2007年
7 彭发胜;翻译与中国现代学术话语体系的形成[D];北京大学;2008年
8 张霁;中西交融背景下的红学研究范式得失考论[D];吉林大学;2008年
9 杨再红;中国古典戏曲的悲剧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何松旭;为什么需要道德?[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吉英;无用之用—王国维美育思想述评[D];厦门大学;2008年
2 刘晓峰;王国维与蔡元培美育思想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3 尚莲霞;王国维美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牛冬梅;王国维与中国现代悲剧意识[D];清华大学;2004年
5 林煦;从王国维到王元化[D];西北大学;2011年
6 王海涛;从刘熙载到王国维——兼论中国传统美学的近代转型[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7 齐小刚;王国维人生悲剧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8 包学菊;批评的美学境界[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马军英;试论康德对王国维和巴赫金美学思想的影响[D];郑州大学;2001年
10 陈林男;清华国学院时期王国维述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1978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197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