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深度模式与二十世纪西方美学

发布时间:2018-08-22 20:36
【摘要】:深度模式是二十世纪西方美学理论的一个突出表征。笔者试图通过分析美学深度模式的学理渊源、历史演进以及消亡过程,在总体上,勾勒这种学术样态的面貌,提供一种关照二十世纪美学的整体视角。并且希望抛砖引玉,激起更多的研究者从"深度"角度切入二十世纪纷繁复杂的各种美学理论,深化对二十世纪各个美学流派的研究。
[Abstract]:Depth model is an outstanding representation of western aesthetic theory in the 20th century. By analyzing the theoretical origin, 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the process of extinction of the depth mode of aesthetics, the author tries to outline the appearance of this academic model and provide a holistic view of aesthetics in the 20th century. And hope to throw a brick to attract jade, arousing more researchers from the angle of "depth" cut into the 20th century complex various aesthetic theories, deepen the study of various aesthetic schools in the 20th century.
【作者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南昌大学人文学院 江西
【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06WX24
【分类号】:B83-06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恒醇;美学的“泛化”与分化——与潘知水同志商榷[J];哲学动态;1985年06期

2 樊莘森;简论美学学科的形成和确立[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4期

3 胡义成;;苏联以及东欧的审美控制论研究[J];唐都学刊;1986年02期

4 侯健;;劳动美学小议[J];前线;1987年11期

5 郑荣基;《审美学》[J];文艺研究;1988年05期

6 文平;对我国古代美学的新探索——读张文勋《诗词审美》[J];思想战线;1988年02期

7 彭修艮;;审美活动形式的多样性与自律性[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3期

8 戴锦华;李奕明;钟大丰;;电影:雅努斯时代[J];电影艺术;1988年09期

9 国世平 ,匡国建;论消费美学研究的对象及特定对象内容[J];江西社会科学;1989年06期

10 张鹂;追寻闪烁着本质的瞬间——卢卡契“深度模式”文艺观在一个方面的展开[J];外国文学评论;198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全国美学学会第三届年会胜利闭幕[A];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简报[C];1983年

2 ;闭幕词(摘要)[A];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简报[C];1983年

3 杨曾宪;;摆脱“大菜”情结,建设社科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4 孙辉;;返魅的前奏——罗伯-格里耶创作的生态美学意义[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伍方斐;;后现代欲望叙述的解构特征与当代文学的转型[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杨曾宪;;美学学科的困惑与觉醒[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李丕显;孙琪;;生态美学偏至论[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刘悦笛;;从美学“在中国"到“中国的”美学——一段西学东渐和本土创建的历史[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马相武;;历史写作中的“新历史”与“后现代”[A];和谐社会:社会公正与风险管理——2005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5年

10 沈国芳;;论国产电视剧的发展路径[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邢建昌;从美学研究到审美文化研究[N];文艺报;2000年

2 祝灵君;王岳川:现代性与后现代文化[N];社会科学报;2002年

3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汪民安;疾病的两种阐释方式[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4 李平;正视大众文化研究的挑战[N];文汇报;2002年

5 ;国内高校“马克思研究热”及其提出的问题[N];亚太经济时报;2002年

6 [新疆] 阿词;网络让文学年轻了[N];亚洲中心时报(汉);2002年

7 许建平;女性期刊纪实板块中的文风文体问题[N];中华新闻报;2002年

8 姜广平;我们是一条船上的[N];中国艺术报;2003年

9 纪尧;和谐派美学的创立者[N];光明日报;2003年

10 詹斌;解构的欢愉[N];青海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英春;一种故事 两种说法[D];吉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艳艳;德性与情欲的悖立与整合[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周莉;尼采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及其后现代影响[D];安徽大学;2003年

3 彭(火广);欲望之城的突围[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曾晓东;电子游戏的美学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李乖宁;审美对象的现象学阐释[D];西北大学;2004年

6 敖玉敏;美学现代性遭遇朱光潜[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7 吕宏波;十八世纪英国经验派美学与“审美无利害”的起源[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游建荣;消费时代的意义生产[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周奕希;论阮籍自然观美学思想[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房伟;从强者的突围到顽童的游戏[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1982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1982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f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