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实用主义美学对康德美学的突破——从杜威和舒斯特曼谈起

发布时间:2018-08-24 13:13
【摘要】:康德的"静观"美学主张审美无功利和艺术自律的精英艺术观。而以杜威和舒斯特曼为代表的实用主义美学则强调艺术与非艺术、通俗艺术与精英艺术的连续性,重视艺术在人类追求美好生活中的工具价值,给予3人的肉体感受在审美中的合法性,从而与康德美学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全面突破了康德的美学框架。
[Abstract]:Kant's "quiet View" esthetics advocates the elite view of art without utilitarianism and artistic self-discipline. On the other hand, the pragmatic aesthetics represented by Dewey and Schustmann emphasized the continuity of art and non-art, the continuity of popular art and elite art, and attached importance to the instrumental value of art in the pursuit of good life. Giving three people the legitimacy of their physical feelings in aesthetics, thus forming a sharp contrast with Kant's aesthetics and breaking through Kant's aesthetic framework.
【作者单位】: 山东轻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基地;
【分类号】:B83-06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高建平;;论杜威对康德美学的批判[J];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2 彭锋;;实用主义与生活美学——舒斯特曼美学述评[J];文艺争鸣;2010年09期

3 高建平;实用与桥梁——访理查德·舒斯特曼[J];哲学动态;2003年09期

4 彭锋;;新实用主义美学的新视野——访舒斯特曼教授[J];哲学动态;2008年01期

5 ;以康德重新唤醒20世纪西方哲学[J];中国图书评论;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春元;;《聊斋志异》中仙人小说的喜剧色彩[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2 冯正强;;个性的解释学张力——从康德的天才论美学到施莱尔马赫的普遍解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洪永稳;简析康德美学中审美与人的自由[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4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5 胡友峰;;实践理性:康德美学的超验之维[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王泽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胡适文学思想中的跨学科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7 刘梅;;马克思的劳动概念——兼论“自由劳动”在马克思哲学中的本体论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8 钱雯;;生态论文艺学的社会生态维度[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9 马倩,孙霞,张慧人;梯田审美特征探析[J];安徽史学;2001年02期

10 丁学松;;想象——一种审美现代性[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顾晓伟;;历史学的中庸之道:融通“历史解释”与“历史表现”的尝试——重思“亨佩尔-德雷论战”的现代意义[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刘淑梅;李淑云;;论哈罗德·拉斯韦尔“五W”传播模式视野下的托马斯·阿奎那美学思想[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刘月岭;;康德意志自由的三重境界[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陶锋;;丑与美的变奏——阿多诺论现代艺术[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2011年)[C];2012年

5 孙斌;张艳芬;;谁之道德与何种现代化——儒家道德与现代化问题[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许春翎;;古典文学作品英译中的格式塔意象再造阐释——兼评林语堂译介《浮生六记》中的审美体验[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张建永;;沈从文文学理论的审美现代性问题[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潘欣敏;;身体美学视野下的刘谦“魔术热”现象思考[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李安乐;;文化研究视域下的精神图式关怀——丁方及高氏兄弟九十年代艺术的个案研究[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10 王艳;;作为艺术研究视角的日常生活——新生代美术中日常生活表现的拯救路径[A];2010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王峰;数字化背景下的城市公共艺术及其交互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7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丽虹;延安鲁艺音乐教育中的政治因素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志奇;北京人民大会堂室内环境艺术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10 张建波;逆游的行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小横;女性身体的丑怪书写[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张建敏;《文赋》“应感之会”说[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方祥勇;中国古代象喻批评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徐亚娟;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德育渗透的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刘昌顶;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李晓娜;论绘画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石小娇;救赎之道:马尔库塞伦理思想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高岛;论索尔·贝娄短篇小说中的叙事伦理[D];湘潭大学;2010年

9 郭辛茹;“召唤结构”视阈中的《庄子》阐释差距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辉;科学发展观的生态价值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彭锋;;新实用主义美学的新视野——访舒斯特曼教授[J];哲学动态;200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毛崇杰;;杜威的社会历史的文学思想——实用主义美学研究[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陈望衡;评实用主义伦理、审美观[J];云南社会科学;1989年04期

3 张典兵;试论杜威的实用主义道德教育思想[J];菏泽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4 高兴;;杜威:在苏格兰闯出一片天[J];黄金时代(学生族);2005年11期

5 夏英林;从杜威到胡适: 哲学概念的演化[J];现代哲学;1999年02期

6 沈鹏飞;论杜威的社会哲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7 高建平;经验与实践:兼论杜威美学和美学中的实践观[J];民族艺术研究;2004年06期

8 骆可;蝈蝈;;是谁走失在薄凉年华[J];传奇文学选刊(紫色年华);2009年11期

9 曹孚;;杜威批判引论 (上篇)[J];人民教育;1950年06期

10 刘英健;杜威课程论的本质特征[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开会;;杜威新经验主义艺术观的得与失[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邹铁军;;杜威哲学观的根本改变——纪念杜威150周年诞辰[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常宏;;杜威的“经验”概念的现象学解释——以胡塞尔的“生活世界”为背景来解释杜威的经验概念[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丁立群;;杜威的文化哲学观[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高来源;;“实践境遇”:绝对道德律令的域限——从现代性的角度对杜威道德实践理论的基础性释读[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6 赵敦华;;杜威的进化发生学方法[A];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暨西方技术文化与后现代哲学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部分论文[C];2004年

7 汪永康;;杜威:形而上学的批判与改造[A];全国“形而上学与反形而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冯抗胜;;她曾有一双美丽的眼睛——记中原女战士杜威[A];我们的父母——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五师中原分会成立十周年纪念文集[C];2007年

9 张斌贤;;近十年杜威研究的新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我读《民主主义与教育》[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厦门大学 陈亚军;杜威:为了理解的纪念[N];社会科学报;2002年

2 上海社科院哲学所外哲室上海社科院哲学所所长 童世骏 复旦大学杜威研究中心主任 刘放桐;“中国就是东西文化的交点”[N];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杨柳新(北京大学);杜威与孔子:互镜的哲学家[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4 实习记者 亢春燕;第二届感动内蒙古人物颁奖盛典举行[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9年

5 理查德·J.伯恩斯坦(Richard J.Bernstein) 阎勇译;创造性的民主[N];社会科学报;2002年

6 杨捷;走进杜威的思想深处[N];中国教育报;2003年

7 彭国华;重写大哲的心路历程[N];中华读书报;2002年

8 田光远;杜威哲学解读技术文化时代[N];社会科学报;2004年

9 陈华;中国球员身价多少[N];解放日报;2004年

10 郭洪体(东南大学艺术系);哲学家杜威:艺术即经验[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国玉;杜威:作为生活方式的民主[D];复旦大学;2010年

2 刘文祥;杜威的经验概念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刘华初;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D];复旦大学;2010年

4 高来源;论人在经验世界中的超越[D];黑龙江大学;2011年

5 褚洪启;教育观念的变革[D];北京师范大学;1994年

6 杨日飞;教育与儿童的自然发展[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平;康德与中国现代美学思想[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胡友峰;康德美学中自然与自由观念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9 沈岚霞;20世纪上半叶美国对华教育传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关松林;杜威教育思想在日本[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凤羽;杜威的经验审美观[D];西北大学;2011年

2 李红贞;杜威“艺术即经验”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郭钧剑;康德美学在中国60年的接受史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4 幸玉芳;杜威的伦理思想及其当代启示[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文华;杜威“情境”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魏中华;审美与经验[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詹德超;论舒斯特曼的通俗艺术观[D];辽宁大学;2011年

8 张平;杜威“经验”概念的独特阐释[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徐倩;培养智慧:杜威课程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苏州大学;2011年

10 叶春英;杜威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2009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2009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f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