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特殊心灵感知与艺术审美世界的构建
[Abstract]:The aesthetic attitude of special mind for beauty makes them have the demand of artistic aesthetics. The structure of artistic aesthetic psychology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levels: aesthetic perception layer, aesthetic experience layer and aesthetic intuition layer. The "wonderful moment" of the special mind in the artistic aesthetic practice and the action power of the special artistic aesthetic practice can improve the social behavior of the special aesthetic subject, so 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the artistic perception mode of the special mind. It has important aesthetic significance and realistic value to help it to construct aesthetic world. On the basis of discussing the structure of special aesthetic psychology and the way of artistic percep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orming mechanism and function of special aesthetic psychology of art, and puts forward the method of constructing the aesthetic world of special spiritual art.
【作者单位】: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音乐学院;
【基金】: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11YBB400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XJK001CTM023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09C608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一般项目
【分类号】:B83-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晓玲;吴新颖;;艺术审美与人文精神[J];求索;2008年05期
2 王思琦;;“立美”的核心与本质——也谈音乐审美的心理结构[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金野;汪佳蓉;李立勤;黄昭鸣;肖永涛;卢红云;周红省;;特殊儿童可视音乐治疗系统的构建与应用[J];中国特殊教育;2008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炳杰;申育林;;论欧洲合唱艺术的“和谐美”[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李道琳;孔子音乐思想的美学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郑雅丽;;杜鸣心《新世纪少年钢琴组曲》的创作特点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09期
4 康国晶;;情感——声乐教学的风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1期
5 张敏;;浅谈如何通过音乐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6 康晓蕴;;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的探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7 张静亚;;浅谈《声无哀乐论》中的“声”“情”关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8 张静亚;;《淮南子》音乐美学思想研究述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9 吴东平;;龙骨坡抬工号子的魅力[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1期
10 薛冬艳;;中国音乐美学中的文人气质散议[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郭铁晶;;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康复护理[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22届疗养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孙守迁;王鑫;刘涛;汤永川;;音乐情感的语言值计算模型研究[A];2006年首届ICT大会信息、知识、智能及其转换理论第一次高峰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蔡蕾;;音乐审美教育与人的和谐发展[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4 高伟;;高师钢琴教学内涵的二维阐释——一种基于音乐审美与文化传承理念的解读[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伟;宋代乐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李雪梅;中国现代小说的音乐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何艳珊;老子音乐美学思想与相关艺术审美[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4 张阔;美国黑人早期布鲁—鲁斯音乐的兴衰(1890-1929)[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君仁;花儿王朱仲禄[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6 黄汉华;抽象与原型——音乐符号论[D];暨南大学;2003年
7 高洁;中国手风琴音乐艺术发展史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3年
8 侯立兵;汉魏六朝赋多维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王思琦;1978-2003年间中国城市流行音乐发展和社会文化环境互动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10 易存国;乐神舞韵:华夏艺术美学精神研究[D];东南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朱学燕;;艺术心理学在环境设计中的审美表达[J];城市发展研究;2007年05期
2 赵宋光;;立美的现实意义——跟居其宏先生促膝恳谈[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3 卢远兴;视交叉解剖与临床[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4年02期
4 吴晶;;音乐审美教育与人文情怀培育[J];艺术百家;2005年06期
5 黄昭鸣;杜晓新;孙喜斌;卢红云;周红省;;“多重障碍·多重干预”综合康复体系的构建[J];中国特殊教育;2007年10期
6 孟建伟;科学精神是人文精神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8年01期
7 尹爱青;音乐审美心理结构的建立[J];中国音乐教育;2004年11期
8 周为民;;音乐治疗的生理学研究[J];中国音乐学;200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健云,陈肖容;论审美直觉产生的原因[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2 林国妮;;试论审美对史学的影响——以两汉魏晋南北朝“逸传”为例[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田俊;;论文化心理结构制约下的中西审美感受差异[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4 邵桂兰,,王建高;论音乐创作与审美实践中“顿悟”的特异思维现象[J];人民音乐;1994年Z1期
5 陶英;审美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6 苏保华;;论韩国诗人许世旭汉语诗歌中的儒家情境[J];韩国研究论丛;2001年00期
7 本刊编辑部;;关于审美……[J];青少年书法;2006年06期
8 张阳;;略论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大学生的影视审美实践[J];中国教师;2009年S2期
9 章辉;;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审美的现代启示[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10 马薇蕾;;结合审美实践谈伦勃朗艺术“精神”性审美历程——《巴达维亚人之誓》观后评述[J];大众文艺;2010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彭立勋;;走向新世纪的中国审美心理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2 李东;陈育哲;王侠;秦荣生;;形式美在面部轮廓整形设计中的意义[A];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3 马卫星;;音乐心理学在大学审美教育中的应用[A];第一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周幼涛;;绍兴山水文化导论[A];徐霞客在浙江·续二——徐霞客与越文化暨中国绍兴旅游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邵桂兰;王建高;;论音乐创作与审美心理结构系统中的潜感觉[A];第一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凯亚;;论张天福乃当代天才的茶道审美大师[A];福建省茶叶学会张天福茶学研究分会成立三周年论文集[C];2007年
7 索松华;;美学是研究审美现象的科学——兼论“生活美学”的合法性建构[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董晓红;;搭建科学和人文融合的桥梁——从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过程透视艺术教育的审美价值[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9 ;全国美学会议继续讨论美的本质等问题并举行西方美学座谈会[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10 杨立元;;文学精品缺失的原因何在?[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四川万源中学 赵维魁;美术教师的执教原则[N];美术报;2007年
2 雷敬敷;西部赏石文化区域合作与展望(下)[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3 邢煦寰;美学需要走向行动[N];中国文化报;2008年
4 何志钧;数字化时代的文艺学建构[N];文艺报;2006年
5 徐忠根;中国古今赏石的审美差异[N];大众科技报;2008年
6 沈强;赏石六理念[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7 ;在实践中提升上海审美文化[N];社会科学报;2009年
8 中国电视艺委会副主任 仲呈祥;电视要为繁荣艺术服务[N];中国文化报;2001年
9 ;与伦理和谐 就是建筑的美[N];广东建设报;2005年
10 何志钧 孟凡生 鲁东大学文学院;产业化的时代美学走向泛化与庸俗[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吕品田;动手有功[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2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谷鹏飞;应用美学学科模式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7年
4 尹爱青;音乐审美教育的人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傅寒晴;艰难的审美之路[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2 胡鹏;汉魏西晋婚恋诗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徐晓军;主体与审美形态的交互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孙相宁;服装审美探微[D];吉林大学;2005年
5 李琦;结构玩具提升儿童审美意识的途径与设计方法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09年
6 崔涵潇;韦尔施美学思想的“多元性”特征[D];山东大学;2011年
7 马昀;论中国服饰审美思想的历史演变[D];天津工业大学;2006年
8 王晶;艺术学校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9 曲丽娟;美育与现代审美人格重塑[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凤瑜;新课程视野下的诗歌审美取向教学模式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2035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203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