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对“发乎情,止乎礼义”的美学思考

发布时间:2018-08-26 10:01
【摘要】:正 (一) 在西方的文学艺术创作中,有一个贯穿始终的表现主题,即灵与肉的对待与冲突。对这一主题,在近现代的西方文学艺术作品中有许多成功的表现,至今仍在振撼着人们的心灵。可以说,灵与肉的对待与冲突作为一种艺术现象,从一个十分特殊的角度展示了西方美学思想的一大特征。但是,灵与肉作为人类所共同具备的本质属性的两个方面,并非仅仅为西方民族所独有。实际上,一切作为“人学”的文学艺术,在任何情况下都回避不了这两个方面。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学艺术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了灵与肉的内在矛盾,只不过是其表现形态不同罢了。而这点正好体现了中西民族迥然有别的文化性格。中华民族文化是人类文化史
[Abstract]:(1) in western literary and artistic creation, there is always a theme of expression, that is, the treatment and conflict between spirit and flesh. To this subject, there are many successful performances in modern western literary and artistic works, which still shake people's hearts. It can be said that the treatment and conflict between spirit and flesh, as an artistic phenomenon, shows a great characteristic of western aesthetic thought from a very special angle. However, spirit and flesh, as two essential attributes of human beings, are not unique to western nations. In fact, all literature and art as "human studies", in any case, can not avoid these two aspects. To a certain extent, our Chinese literature and art also show the inner contradiction between spirit and flesh, but its manifestation is different. And this point just reflects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nationalities have other cultural character. Chinese Culture is the History of Human Culture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晓华;;身体主体观中的审美过程论[J];学术研究;2011年06期

2 周来祥;戴孝军;;走向读者——接受美学的理论渊源及其独特贡献[J];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08期

3 苏达仁;;美学:面向新时代——关于我国当代美学教材建设的几点思考[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彭锋;;从身心关系看“虚构的悖论”[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高洪艳;;从《礼记》看儒家文质并重的审美情趣[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李修建;;大文化的视野,整体性的观照——评张法的《中国美学史》[J];文艺争鸣;2011年15期

7 鄂霞;;中国近代美学范畴的时代与民族印记[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8 温婷;;无所不在的美——论日常生活审美化在侗族的体现[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9 李新市;;简论美育建设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意义[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包绍亮;;朱熹的美学思想与社会审美情趣提升机制的构建[J];理论界;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传燧;;论玄学与魏晋南北朝审美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徐放鸣;;当代审美文化研究的前沿问题[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6年

3 李庆本;;美学史方法论[A];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4 施江斌;;试论审美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5 吴功正;;郭沫若——中国美学史研究的世纪型开拓者[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6 马德邻;;孔子美学思想再评价[A];《与孔子对话——新世纪全球文明中的儒学》——上海文庙第二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李庆本;;原始儒学与中国古典美学原则的确立[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8 赵伶俐;;当代中国青年审美价值观实证研究[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唐孝祥;;论建筑审美的文化机制[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朱存明;顾颖;;论梁启超美学思想的现代性意义[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茜;提升审美理想高度[N];中国文化报;2010年

2 杨小洲;美的历史,美的涵义[N];中华读书报;2007年

3 彭修银;中国古代审美文化研究的新创获[N];文艺报;2008年

4 赵东栓;儒家哲学的和谐观与文艺美学的和谐观[N];文艺报;2005年

5 李翔德;大美学时代[N];太原日报;2006年

6 徐州师范大学校长 徐放鸣邋教授;儒家经典中的审美智慧[N];新华日报;2007年

7 杨家友;重视崇高在审美教育中的最高作用[N];光明日报;2005年

8 周来祥;和谐美学与和谐社会建设[N];人民日报;2007年

9 黄力之;审美抗御“物欲症”[N];人民日报;2010年

10 奚冬琪;美育:就如细雨润物……[N];人民政协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正兵;审美理想论纲[D];安徽大学;2001年

2 向丹;审美化的生存理想[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3 圣静;中国古典美学范畴“清”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4 许晓华;论庄子崇尚自然的审美理想[D];苏州大学;2007年

5 程s,

本文编号:22045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2045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e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