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实践观的形成与实践美学
[Abstract]:Marx's view of practice was formed between 1843 and 1845. During this period, Marx founded the Yearbook of morality and Law, and wrote important works such as on the Jewish problem, criticism of Hegel's philosophy of Law, introduction to the criticism of Hegel's philosophy of Law, manuscripts of Economics and philosophy in 1844, and the Holy Family. Gradually turn his attention from philosophical problems to practical problems, and gradually form his own view of practice, showing the reality, scientific nature, combat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of Marxist founder's view of practice. These characteristics of Marx's view of practice define the new direction of Marxist aesthetics and literary theory.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资助项目:hzf-07006
【分类号】:B023;B83-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东,刘军;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源头活水和思想基因——《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新解读[J];理论学刊;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世涛;实践美学观的产生及其引发的争论——从对立、排斥走向对话、汇通之一[J];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2 韦苏陈;“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现状与未来”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文艺研究;2000年06期
3 韦映,苏东晓,陈雪军;追寻诗意的栖居——“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现状与未来”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4 韦苏陈;“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现状与未来”——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美术;2001年03期
5 宋蒙;对实践美学的历史地位及现实命运的反思[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6 章辉;实践美学:一段问题史[J];人文杂志;2004年04期
7 章辉;告别实践美学——评两种实践美学发展观[J];学术月刊;2005年03期
8 朱振海;谈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之争[J];学术月刊;1999年08期
9 韦玉玲,张丽芬,张艳艳;继承与超越——“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现状与未来”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文学评论;2000年06期
10 徐碧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构想[J];哲学动态;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玉能;;实践美学与现代性[A];“美学与当代生活方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王汝;;邓小平群众观的理论特色[A];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十周年理论研讨会专辑[C];2002年
3 张奎志;;体验美学:当代美学的一种可行性选择[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汪济生;;“劳动创造了美”还是“劳动生产了美”——对一个源自经典的美学核心命题的辨析与追踪[A];社会进步与人文素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6年
5 陈晓春;熊良智;;从中国传统本然美学看实践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6 杨春时;;美学要抗争现代性的重压[A];“美学与当代生活方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邱文元;;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实践观的宗教性取向[A];“哲学、宗教和科学:传统与现代的视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陈忠宁;;生产什么——生产力理论研究的另一维度[A];第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张玉能;;实践的超越性与审美[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刘恒健;;关于美学转型的沉思——新世纪中国美学之展望[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丁国旗;走向开放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N];文艺报;2008年
2 毕顺堂;坚持与时俱进的实践观[N];河北日报;2003年
3 苏州大学文学院 王怀义;继往开来 锐意创新[N];社会科学报;2008年
4 张岩冰;马克思主义美学传播历史领域的新探索[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1年
5 彭公亮;内在视域的“实践美学”新构建[N];文艺报;2008年
6 张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批评范式[N];中华读书报;2001年
7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张法 章辉;追问美的真相[N];社会科学报;2003年
8 黄力之;“复调”的意义[N];文艺报;2001年
9 上海市美学学会 刘阳 整理;当代美学,,不能破坏性大于建设性[N];社会科学报;2007年
10 修晓波 中央纪委信访室;加强理论指导 着力提高实践能力[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志水;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的当代阐释[D];吉林大学;2006年
2 宋景堂;邓小平哲学思想新论[D];北京大学;2000年
3 庞立生;理性的生存论意蕴[D];吉林大学;2003年
4 蔡同军;普罗米修斯的火种[D];苏州大学;2003年
5 蒋红;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和唯物史观的创建[D];复旦大学;2006年
6 冷梅;关于马克思生产概念的存在论思考[D];复旦大学;2006年
7 许大平;日常生活批判及其当代意义[D];复旦大学;2003年
8 张盾;现代性问题图景中的马克思哲学革命[D];吉林大学;2004年
9 刘泽民;试论实践存在论的美学思考方式[D];复旦大学;2004年
10 郝志军;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季方;实践美学:历史选择与现实命运[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胡文华;试论邓小平理论的实践观[D];黑龙江大学;2002年
3 王丽;生命美学的理论价值和局限[D];山东大学;2005年
4 祝勤;情感的回归[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5 梁玉水;实践美学与认知美学作为科学研究纲领——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与当代中国美学状况阐释[D];吉林大学;2004年
6 刘鲁红;历史唯物主义形成的“标尺”——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德意志意识形态》分工范畴的分析[D];清华大学;2004年
7 刘弋滢;科技进步对实践观变革的影响[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8 王华;马克思实践观的人文关怀[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9 张少元;邓小平人学思想探微[D];西安科技大学;2004年
10 郭宾;浅析人类的艺术创造[D];山西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2052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205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