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中国美学中的边缘美学理念

发布时间:2018-09-11 19:10
【摘要】:中国美学的主流分析多集中在功利性、世俗性、诗性和主观直觉性,但对自由与审美的关系、生命价值审美观、审美的个体性等边缘美学理念之探讨总是处于遮蔽的位置。以王国维、朱光潜、宗白华、李泽厚为代表的一批美学家通过对个体生命审美所蕴涵的意义特征及其在中国美学发展历程的分析,使近现代中国美学具有新的鲜明特征。
[Abstract]:The mainstream analysis of Chinese aesthetics focuses on utilitarianism, secularity, poetry and subjective intuition, but the discussion of marginal aesthetic concepts such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reedom and aesthetics, life value aesthetics and aesthetic individuality is always in a sheltered position. A group of aestheticians, represented by Wang Guowei, Zhu Guangqian, Zong Baihua, have made modern Chinese aesthetics have new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meaning characteristics of individual life aesthetics and their development course in Chinese aesthetics.
【作者单位】: 深圳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分类号】:B83-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潘知常;超主客关系与美学问题[J];学术月刊;2000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道贵;从佛教影响看晋宋之际山水审美意识的嬗变——以庐山慧远及其周围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2 姚爱斌;人的本质力量和审美自由尺度的双重缺失——黑格尔自然美论的再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3 秦裕芳;智慧·健康·意志──整体地走近老子的若干断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4 刁生虎;老庄直觉思维及其方法论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5 李霞;论儒道生命观的理性精神及其历史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6 赵們;《道德经》与生态美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7 张连伟,郭君铭;庄子“小大之辩”与逍遥之旨[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8 伏爱华;;“庄周梦蝶”的美学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9 陶清;;自然观:庄子与怀特海比较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10 倪劲松;;“太极”之词源考述及其哲学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建农;;六朝诗学中的人生体验与人格理想[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赵伶俐;;审美认知:美学与认知心理学的联姻[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腊永红;鲁西龙;王振华;;《黄帝内经》与道家思想略论[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杨丽坤;;关于休闲道德的几点思考[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5 仇军;;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的繁荣——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华文化差异和冲突[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奥运精神与世界和谐”奥林匹克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6 张天曦;;庄子美育思想探微[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金尚理;;逍遥:庄子人学思想解读[A];《国学论衡》(第四辑)[C];2007年

8 陈江风;;游仙诗文化渊源臆说[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1期)[C];2008年

9 周计武;;现代主义的焦虑[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张勃;;寒食节起源研究[A];清明(寒食)文化的多样与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清明·寒食)论坛文集续编[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郑林华;墨家思想与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潘新丽;中国传统医德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任红敏;金莲川藩府文人群体之文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8 孙敏明;庄子“游”的人生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李笑频;民族民间艺人生活的苦乐原则[D];云南大学;2010年

10 王豪;中心性与开放性[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英娜;《淮南子》“道”论及其文艺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崔鲮丽;中国古典诗词时间审美感悟的三种境界[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铭;先秦儒道游观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野;先秦休闲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郑月;浅析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形神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严雯;歌德对宗白华艺术人生观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8 孙旭鹏;庄子的生命观[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郭艳凤;海德格尔与庄子美学思想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云珍;徘徊于现实和理想之间[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东;体验美学的体验——评皮朝纲《中国美学沉思录》[J];当代文坛;1996年05期

2 李建盛;方法论与20世纪中国美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3 李祥林;面向21世纪的美学沉思——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述要[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4 孙津;现代中国美学的形上学批判[J];文艺研究;2003年01期

5 徐碧辉;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综述[J];哲学研究;2004年10期

6 姜勇,张锡坤;“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综述[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5期

7 王德胜;中国美学:百年进程及其学术史话题[J];江苏社会科学;1998年06期

8 张家梅;味“和”之内涵及“味”论之美学意蕴[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9 刘悦笛;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综述[J];哲学动态;2004年09期

10 聂振斌;中国美学20年[J];哲学动态;199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道一;;中国美学站起来[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阎国忠;;中国美学缺少什么?[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刘悦笛;;当代中国美学:问题与反思[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4 刘悦笛;;当代中国美学:问题与反思[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王建疆;;中国美学:从主义出发还是从形态出发?[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周安华;;美学与高科技时代[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7 胡健;;理学与美学札记[A];海峡两岸论朱熹——纪念朱熹诞辰865周年暨朱熹对中国文化贡献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8 胡经之;;超越古典[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9 徐良;;全球化:中国美学的选择与传播[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曹延;;漫议编排规范化与编辑审美[A];学报编辑论丛(第三集)[C];199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山东大学文学院 程相占;新世纪中国美学一瞥[N];社会科学报;2005年

2 李平;中国美学的地方经验和世界价值[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邹华;中国美学原点解析[N];美术报;2005年

4 杨晖 李平;“地方经验”:美学研究的重要元范畴[N];文艺报;2005年

5 冷卫国;对中国美学文化传统源头的追问[N];光明日报;2005年

6 韩德信;生态美学——美学转型的一种尝试[N];文艺报;2004年

7 周翼双;品味中国美学套餐[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

8 朔风;美学的百花园中异彩纷呈[N];学习时报;2004年

9 祝东力 章启群 王锦民;中国美学的省思[N];社会科学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 马子雷;中国美学如何走上“美的历程”[N];中国文化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兴旺;中国美学发生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徐迎新;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学人比较美学观的人类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3 赵建军;魏晋般若与美学[D];复旦大学;2004年

4 刘旭光;海德格尔与美学[D];复旦大学;2003年

5 程金海;当代西方对话美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张家梅;言意之辩与中国美学[D];暨南大学;2003年

7 金雅;梁启超美学思想述评[D];浙江大学;2004年

8 赵彦芳;作为伦理学的美学:从康德到福柯[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9 马正应;退溪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10 周俊玲;建筑明器美学论[D];西安美术学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孔凡娟;对中国美学发展现状的几个宏观问题的尝试性探讨[D];山东大学;2010年

2 周子乔;反思当代中国美学之哲学基础[D];湖北大学;2012年

3 潘岗;老子的非主体美学[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军;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美学的发展[D];西安石油大学;2011年

5 姜辉;沈从文的生命美学观[D];吉林大学;2006年

6 谢海长;华兹华斯美学:超越自然的人文主义思想[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李罗鸣;稼轩词审美阐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陈实;试论多媒体教学中的美学现象[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雷琼芳;论荀子礼学思想的美学诉求[D];新疆大学;2007年

10 苑坤;试论神仙文化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D];厦门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2376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2376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a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