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利坦的审美理智主义
[Abstract]:The western modern aesthetic thought examines the aesthetic activities from the aspects of emotion, rationality and will, and probes into the ways in which the elements of the human spirit play a role in the aesthetic activities and their mutual relations. However, the excessive publicity of subjective consciousness leads to the aesthetic irrational tendency of modern aesthetics and the separation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the outside world. French Neo-Thomas maritain inherits the tradition of western culture, reflects on modern aesthetic thought and advocates aesthetic rationalism, and concludes that human reason not only plays a leading role in aesthetic activities. To coordinate the elements of the human spirit, thus casting a complete human spirit, and through aesthetic activities to reconstru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the outside world.
【作者单位】: 南昌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当代西方基督教诗学思想研究”(项目编号:09YJC752011)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项目编号:WGW1009)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83-06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春元;;《聊斋志异》中仙人小说的喜剧色彩[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2 董龙昌;;苏格拉底“美在效用说”新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3 冯正强;;个性的解释学张力——从康德的天才论美学到施莱尔马赫的普遍解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徐庆年;青年钱钟书与西方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5 洪永稳;简析康德美学中审美与人的自由[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6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7 胡万年;;奥古斯丁自由意志概念的形而上维度——兼与康德自由意志的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8 胡友峰;;实践理性:康德美学的超验之维[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王建军;;康德自由理论的两个前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刘梅;;马克思的劳动概念——兼论“自由劳动”在马克思哲学中的本体论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顾晓伟;;历史学的中庸之道:融通“历史解释”与“历史表现”的尝试——重思“亨佩尔-德雷论战”的现代意义[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宫睿;;作为理性的批判的“启蒙”——对康德“启蒙”思想的一个阐释[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3 刘淑梅;李淑云;;论哈罗德·拉斯韦尔“五W”传播模式视野下的托马斯·阿奎那美学思想[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代峰;;论康德的尊严观[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刘月岭;;康德意志自由的三重境界[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陶锋;;丑与美的变奏——阿多诺论现代艺术[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2011年)[C];2012年
7 桑本谦;;传统刑法学理论的尴尬(Ⅰ)——面对许霆案[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张铮;;简论人类文明的艺术性[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9 吕进;;重庆与20世纪中国新诗[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10 杜疆;;试论归纳问题及波普尔的解决方案[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书瀛;;审美愉悦与感性经验[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2 江海瑶;;论审美欣赏中的主观条件[J];语文学刊;2008年18期
3 江海瑶;;论审美欣赏中的主观条件[J];语文学刊;2008年20期
4 赵小天;;瞬时场审美与差距场审美[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2期
5 夏涛;;审美感伤——从审美愉悦说之外再看审美情感[J];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郑晓春;;论汉语言学习中的“美读”[J];儿童发展研究;2011年01期
7 梁振南;;休闲的生命美学视界[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8 朱良志;;中国古代审美愉悦三观念[J];语文教学通讯;1991年01期
9 石晓杰;崔永光;;纳博科夫密码:审美愉悦背后的道德内涵[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年05期
10 李家君;;论中国观众对韩国电视剧接受与审美愉悦性[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段建军;;审美活动中的自我与他人——审美创造价值观简论[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2 宋瑾;;音乐的功能、价值与本质[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刘家友;;中国传统美学的审美心理描述质性初探——中国传统美学在中西文化相碰撞初期何啻转向心理美学而未转向哲学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李星良;;人性与人的审美[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二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5 钟华;;审美活动特性论纲[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6 邹艳芳;;让学生从审美活动中激发爱国情感[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7 李志宏;;60年来美学基本原理的研究与科学化阐释——认知美学概述[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高徽南;;高职院校实施审美教育的理论思考[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9 凯亚;;论张天福乃当代天才的茶道审美大师[A];福建省茶叶学会张天福茶学研究分会成立三周年论文集[C];2007年
10 段建军;;审美活动中的自我与他人——审美创造观简论[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楼昔勇;审美活动是社会实践的产物?[N];社会科学报;2005年
2 刘长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养生是一种高尚的审美活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中共太原市委书记 申维辰;重视审美的价值取向[N];人民日报;2010年
4 陈新汉;审美活动的认识论新审视[N];光明日报;2001年
5 陈定家;价值美学的新开拓[N];人民日报;2008年
6 中共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 申维辰;构建时代之美[N];光明日报;2008年
7 陈坚;有所坚守[N];光明日报;2006年
8 张德祥;《审美之旅》收获多[N];人民日报;2008年
9 华光;审美价值的探索性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10 王玮;创新无界[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蓓;“道成肉身”:信仰和审美的相遇[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邓兰;艺术教学艺术的审美追求[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3 赵歌;竞技跳水美学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4 马衍明;论文学自主性[D];复旦大学;2003年
5 成联合;崇高的面相——审美形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6 赵玉;道家与儒家的生态观与审美观[D];山东大学;2006年
7 张志庆;托马斯·阿奎那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8 陈元贵;仪式与审美尺度问题[D];复旦大学;2006年
9 刘琴;审美自律性的历史考察与反思[D];复旦大学;2009年
10 黄玉顺;超越知识与价值的紧张:“科学与玄学论战”的哲学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洁;“音乐美学”的学科观念辨析[D];山东大学;2008年
2 宋国栋;想象的审美学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肖朗;回归生活世界:维特根斯坦思想的美学向度[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宗营芳;审美价值的基本理论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5 赵,
本文编号:22527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252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