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朗格美学中的意象与幻像

发布时间:2018-10-05 09:06
【摘要】:朗格美学中,表象、意象和幻像是经常使用的概念,但她本人没有对这三个概念作过明确区分。表象偏重于可视的外现形象,意象可以看作是一个大于或包含表象的概念,它既指可视的视觉形象,也指意识中来自幻想的或清晰或模糊的形象。朗格把和现实区别的进入艺术的一切形象都称为幻像,她认为艺术中的一切形象都是虚幻的,幻像的实质是一种"他者",朗格使用的这些概念在中国古代美学范畴中都可找出与之对举的言说方式。
[Abstract]:In Langer's aesthetics, imagery, imagery and illusion are often used concepts, but she has not made a clear distinction between these three concepts. The image can be regarded as a concept which is greater than or contains the visual image. It refers to the visual image as well as the visual image from the fantasy or the clear or vague image in the consciousness. Langer calls all images that are different from reality into art as illusions, and she thinks that all images in art are illusory. The essence of illusion is a kind of "other", and these concepts used by Langer can find the way to speak to them in the category of ancient Chinese aesthetics.
【作者单位】: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传媒艺术系
【分类号】:B8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毓秀;;浅谈舞蹈艺术的综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2 陈德锦;;文言语体和冲淡风格:《山窗小品》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谢健;冯建国;;李煜词中的女性审美意象和艺术自叙性[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刘康凯;;审美意识形态论争中三种替代性理论方案考察[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5 杨芳;;论现代水墨的精神特质[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6 许英英;矫苏平;;谈空间序列的节奏[J];安徽建筑;2008年04期

7 肖晴;;符号中的美与设计思维——波特兰市政厅的形象与精神分析[J];安徽建筑;2011年01期

8 庄英邦;;浅论舞蹈中的意境美[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杨芳;;谷文达和中国当代抽象水墨艺术[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10 张培;孟朝;聂庆娟;王中华;李艳;;园林艺术与音乐艺术的比较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孙亚茹;;心与道契——《二十四诗品》创作主体的道家境界[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胡飞;喻晓;;论设计的客观性[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3 王天锐;;浅议贵州民族文化[A];布依学研究(之七)——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4 陈伟;陈正勇;;20世纪早期中国流行歌曲的文学性[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邹红;;焦菊隐的“戏剧—诗”观念及对当代话剧的启示[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下)[C];2009年

6 姚朋;;浅析事件因素对风景园林场所感的影响[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7 程晓曦;单军;;地域性城市设计与研究的逻辑理念——以青海省海南州恰卜恰镇城市设计为例[A];2007中国民族和地域特色建筑及规划成果博览会、2007民族和地域建筑文化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肖湛;许海;;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论音乐和其他艺术的区别[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3 何东;论自觉误读[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4 李向京;瞿小松音乐中的文人精神[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笑频;民族民间艺人生活的苦乐原则[D];云南大学;2010年

6 张福海;论海德格尔的本源之思与诗性突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姜燕;汉语口语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贺彩虹;笑的解码[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朱海萍;维柯的诗性智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刘艺虹;世纪之交都市言情剧的情爱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党荣;室内外空间环境的融合与统一[D];河北大学;2009年

2 曹艺;论汉字体设计中的“形”与“态”之美[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陈哲;中国传统纹饰在现代装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董鸣;丝网版画的印痕魅力[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平安;探骊中国武术中“黄金分割”思想[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7 汪洵;萧红小说的感伤品格论[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王秀梅;休闲食品包装的趣味性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孙琦;基于产品意象的感性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李天翔;费尔南多·波特罗艺术述评[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美明;;“珠玉”意境论[J];语文学刊;2005年11期

2 刘艳;;浅谈《诗经·王风·君子于役》之意境创造[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9年09期

3 胡琳;;意象与意境的辨析[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1期

4 徐成辉;;“意境”的美学溯源[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9年01期

5 郑岁黎;胡晓红;;浅析象罔是意象而非意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6 季夫萍;;“意象”与“意境”的内涵及审美差异[J];青年文学家;2011年13期

7 詹杭伦;中国古典美学范畴的系统分析[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5期

8 李美乐;;论《二十四诗品》的诗美意象[J];许昌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9 陈晓勇;“意象”的多义探源及翻译的理论思考[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10 蒋利平;意象与意境——兼谈艺术语言的精神特质[J];曲靖师专学报;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雪;;人与“绝对”的较量——戈麦用诗歌与人生演绎死亡[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秀泉;;意象疗法治验实例[A];二零零四年度全国精神病专业第八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郭英珍;;隐喻的语用文化对比与翻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4 祝菊贤;;论魏晋南朝诗歌宣叙意象的美学特征[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5 刘新文;;笛子类的意象在北宋诗词名篇中的作用[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丛滋杭;;论艾略特早期诗歌的沟通障碍[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王桂荣;;归趋新的审美维度——方方近作的诗学特征[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杨亚岚;王文轲;;词中之月与生命之月——简析李煜词中“月”的意象[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6年

9 王士芬;张瑞兰;彭聃龄;;汉字意象值与意义值的测定[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10 李世庆;;城市设计的准则:以“公众意象”为本——以上海市鲁迅公园附近为例[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晓慧;古诗词意象的审美机制[N];文艺报;2006年

2 于东新 周双利;草原的风吹皱心灵的水[N];内蒙古日报(汉);2009年

3 何西来 陈建功 韩作荣 李小雨 毕胜 文羽 张同吾 吴义勤;他按准了时代的脉搏[N];文艺报;2010年

4 邵振国;撒网于湍急的水面[N];文艺报;2011年

5 刘新文;北宋诗词中的笛子类意象[N];光明日报;2004年

6 朱先树;短诗的魅力[N];文艺报;2006年

7 记者 刘秀娟;鲁院高研班举办诗歌研讨会[N];文艺报;2009年

8 记者 李静;神韵注油彩 成竹生意象[N];东营日报;2010年

9 林木;杜泳樵油画的东方意象境界[N];经济日报;2001年

10 余凤高;浪漫主义者的肺结核病意象[N];中华读书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海英;走向他者之途[D];吉林大学;2010年

2 张桂;教育的超越:走向他者的自我[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许兴宝;文化视域中的宋词意象初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鲁杰;中医意象思维的心理学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赵淑洁;等待不在场的他者[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梅启波;作为他者的欧洲[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明;“医者意也”的心理学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8 姚京明;中国镜像的明与暗[D];复旦大学;2005年

9 许晓晴;中古隐逸诗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10 梁笑梅;壮丽的歌者:余光中诗论[D];苏州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和畅;平面设计的意境创构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2 郑晓莉;劳伦斯诗歌中意象之表现及性爱之描述[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张骏;从威廉·戈尔丁的小说《蝇王》看英国文学中的荒岛意象[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仝铮铮;无边的悲怆与苍凉[D];扬州大学;2002年

5 邓月萍;论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英译[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陈纯尘;余华小说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7 石健;从个人到众人的艰难跋涉[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陈代球;汉语旅游文本中文化负载及意象的翻译:功能翻译观[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9 黄曦;《印度之行》中的他者[D];四川大学;2006年

10 常金莲;《金瓶梅》意象论[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22528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2528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c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