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客体关系解构论”质疑——对美学研究现状的思考
[Abstract]:Judging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esthetic research, various new theories emerge in endlessly, making people overwhelmed and showing a prosperous scene. However, Behind this bustling, however, there is no hiding from the neglect and contempt of different degrees on the basis of a consistent thread of thought and philosophy. However, it is not known that any aesthetic theory is constructed on the basis of philosophy, and if there is no such soli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Seemingly amazing theoretical edifice will become a castle in the air, vulnerable. If we turn a blind eye to this and do not analyze it, it may lead to the misunderstanding of aesthetic theory. In fact, some tendencies in the research of aesthetic theory are trying to deconstruct the relationship structure of subject and object, and the original or original thinking of returning to aesthetics is taken as the original intention to transce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ject and object. The way of transcending the mode of object thinking, realiz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n aesthetic theory of integration of subject and object, transcending the thought of object, pursuing pure spiritual freedom, negating the primacy of material. There are some mistakes in the structur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ject and object.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B8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徐碧辉;主客体之分与新世纪美学的建构[J];学术月刊;2002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春元;;《聊斋志异》中的善恶报应作品散论(续)[J];蒲松龄研究;2006年03期
2 郑春元;;《聊斋志异》中仙人小说的喜剧色彩[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3 王浩斌;;试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正义观及其理论构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4 王海斌;;论马克思实践观的主体向度[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5 邵艳军;;试论生态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内在联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6 袁家群;论人的最高本质及其同劳动、社会的关系——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人的本质学说”的新探索[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7 汤文曙;陈明秀;;社会历史中的自然观——兼谈卢卡奇的“自然是一个社会范畴”[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汤文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哲学及其基本范畴[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9 周琦;;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剖析及其当代意义[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芮必峰;健全的社会与健全的传播——试论弗洛姆的传播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玉锁;;《管子》的成人命题:既仁且智,是谓成人[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陆心宇;;我在这里——近代经济学和哲学文本空间中的自我[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3 陶达;;马克思全面自由发展理论视阈下“幸福指数”体系的构建[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熙恩;;科学批评主体观的缺失与重建[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刘诗贵;肖凤仪;;社会公众推进消费文明的实践探讨[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杨佳倩;;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思想进程[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梁爱民;;论美与“人的本质对象化”——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经典命题的理解[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陶伯华;;智慧思维学精要——《思维科学概论》第十篇[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9 杨春鼎;;形象思维的环节和过程[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10 丁润生;;试论顺应自然超越时空的无元思维模式——兼谈无元思维模式与灵感思维的对比[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3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4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白雪峰;当代中国大学人文精神的培养[D];辽宁大学;2010年
7 田庆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8 吴建平;人类自我认知与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9 宋桂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调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德胜;当代中国美学面临的挑战[J];天津社会科学;1991年02期
2 莫其逊;论美学研究方法的稳定性与开放性[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3 李醒尘;美学研究不可忽视艺术——喜读李欧《论艺术》[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4 杨存昌,李乾坤;山东省美学学会学术讨论会综述[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5 ;继往开来,谱写美学研究新篇章——“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综述[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6 张扬平 ,梁勇;来自十一个省市的青年美学座谈会在我校召开[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4期
7 林同华;美学研究随想[J];社会科学家;1990年02期
8 黎启全 ,熊冬华;简评“美是和谐”说[J];文艺研究;1984年04期
9 颜槟;怎样对待美学研究的不同方法——1985年美学方法论探讨述评[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2期
10 馨郁;山东省美学学会1995年年会在临沂召开[J];理论学刊;199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安华;;美学与高科技时代[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2 胡健;;理学与美学札记[A];海峡两岸论朱熹——纪念朱熹诞辰865周年暨朱熹对中国文化贡献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3 胡经之;;超越古典[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4 俊薰;;意识论[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5 曹延;;漫议编排规范化与编辑审美[A];学报编辑论丛(第三集)[C];1992年
6 范藻;;美学 怎样面对电视文化的时代挑战[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7 闵南萍;;语言学、美学与护理心理学的关系[A];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会议暨专题讲座论文汇编[C];2000年
8 刘兴家;;写作美学理论体系建构的思考[A];中国写作学会第六届(第二次)理事会暨第十二次学术年会会议交流论文集[C];2004年
9 杨玉东;;精品科技期刊审美价值构成原则分析[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10 王鹏周;;树、山、水:布依民族主体间性审美特质[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程洁;回归实事:政治的美学之维[N];社会科学报;2003年
2 何树彬;“在家上学”挑战欧美学校教育[N];文汇报;2004年
3 青敏;德固赛的安全美学[N];中国质量报;2003年
4 复旦大学中文系 郑元者;蒋孔阳:一位本身就是美学的美学家[N];社会科学报;2004年
5 张黔;物象美学的理论基础[N];光明日报;2003年
6 丰书;电影的美学世界[N];中华读书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丁明豪;生活家靠美学营销实现产业突围[N];中国企业报;2010年
8 崔卫平;美学乃伦理之母[N];北京日报;2003年
9 纪尧;和谐派美学的创立者[N];光明日报;2003年
10 崔卫平;美学乃伦理之母[N];中国邮政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金海;当代西方对话美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刘旭光;海德格尔与美学[D];复旦大学;2003年
3 赵彦芳;作为伦理学的美学:从康德到福柯[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刘成纪;汉代美学中的身体问题[D];武汉大学;2005年
5 马正应;退溪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周俊玲;建筑明器美学论[D];西安美术学院;2009年
7 董岭;艺术功能论[D];暨南大学;2001年
8 曾思艺;丘特切夫诗歌美学[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俏梅;中国当代文学的身体叙写(1949-2006)[D];中山大学;2007年
10 赵苏妙;篮球运动之美学阐释[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单永军;中国古代文学中诗与酒交融现象的美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勋祥;虚拟现实技术与美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3 姜辉;沈从文的生命美学观[D];吉林大学;2006年
4 潘岗;老子的非主体美学[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5 谢海长;华兹华斯美学:超越自然的人文主义思想[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罗鸣;稼轩词审美阐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陈实;试论多媒体教学中的美学现象[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雷琼芳;论荀子礼学思想的美学诉求[D];新疆大学;2007年
9 苑坤;试论神仙文化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D];厦门大学;2009年
10 王怀春;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悲怨美[D];重庆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2593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259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