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论美感的超功利性

发布时间:2018-10-11 18:39
【摘要】:过去学术界往往局限于从实践活动出发去讨论美感,因而把美感与现实活动中的实际的愉悦即满足感混同起来,该文着重从以实践活动为基础同时又超越于实际活动的审美活动出发去讨论美感,,指出美感只不相对于审美活动而存在,是审美活动所造就的主体效应:一种自由的愉悦即超越感。它不再以外在的功利事物而是以内在的情感的自我实现、不再以外部行为而是以独立的内部调节来作为媒介,因此是对于超越性的生命活动的鼓励,也因此,才形成统一“功利性”与“非功利性”于一身的“超功利性”这一根本的特征。
[Abstract]:In the past, the academic circles tended to confine themselves to discussing aesthetic feeling from practical activities, thus mixing aesthetic feeling with actual pleasure in practical activities, that is, satisfaction. This paper focuses on discussing aesthetic feeling from aesthetic activities based on practical activities and transcending actual activities, and points out that aesthetic feeling exists only relative to aesthetic activities. It is the subjective effect created by aesthetic activities: a free pleasure is a sense of transcendence. It is no longer realized by external utilitarianism but by the self-realization of inner emotions, no longer by external behavior but by independent internal regulation, thus encouraging transcendent life activities, and therefore, Only when the utility and non-utilitarianism are unified, can it form the fundamental characteristic of super-utilitarianism.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B8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辉;;对当前实践美学论争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潘智彪;;寻找“有意义的另一个人”——论审美活动中的从众心理机制[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3 郭昭第;;解放·协同·批判——论审美活动的现代功能[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4 陶水平;朱媛;;当代中国文艺美学研究的理论范式与学科演进[J];中州学刊;2008年05期

5 彭修艮;;论美学研究范围的自律与扩展[J];学术研究;1987年04期

6 阮延陵;;从《乐记·乐本》谈起——关于审美活动两重客体与三个环节的假设[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04期

7 王秀芳;;论审美活动对科学创造的作用[J];北京社会科学;1991年02期

8 马国柱;审美符号论[J];学术论坛;1992年04期

9 索松华;;关于美学对象的再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10 齐志家;;20世纪中国美学建构思想述评[J];社会科学评论;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段建军;;审美活动中的自我与他人——审美创造价值观简论[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2 李星良;;人性与人的审美[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二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3 钟华;;审美活动特性论纲[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4 邹艳芳;;让学生从审美活动中激发爱国情感[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5 李志宏;;60年来美学基本原理的研究与科学化阐释——认知美学概述[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高徽南;;高职院校实施审美教育的理论思考[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7 凯亚;;论张天福乃当代天才的茶道审美大师[A];福建省茶叶学会张天福茶学研究分会成立三周年论文集[C];2007年

8 段建军;;审美活动中的自我与他人——审美创造观简论[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刘岸挺;;诗性的生命 审美的存在——三论《多余的话》[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二辑)[C];2009年

10 娄君侠;;论建筑审美情感[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长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养生是一种高尚的审美活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陈新汉;审美活动的认识论新审视[N];光明日报;2001年

3 楼昔勇;审美活动是社会实践的产物?[N];社会科学报;2005年

4 中共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 申维辰;构建时代之美[N];光明日报;2008年

5 中共太原市委书记 申维辰;重视审美的价值取向[N];人民日报;2010年

6 张德祥;《审美之旅》收获多[N];人民日报;2008年

7 耿文婷;融合相通的“后审美”[N];中国文化报;2000年

8 王玮;创新无界[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9 中国人民大学 袁济喜;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意识[N];社会科学报;2006年

10 沈强;赏石六理念[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蓓;“道成肉身”:信仰和审美的相遇[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赵歌;竞技跳水美学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3 邓兰;艺术教学艺术的审美追求[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马衍明;论文学自主性[D];复旦大学;2003年

5 成联合;崇高的面相——审美形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6 刘琴;审美自律性的历史考察与反思[D];复旦大学;2009年

7 陈元贵;仪式与审美尺度问题[D];复旦大学;2006年

8 黄卫星;对话与交往:当代美育审美价值观建构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9 范秀娟;黑衣壮民歌的审美人类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10 周伟业;虚实相生[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洁;“音乐美学”的学科观念辨析[D];山东大学;2008年

2 宋国栋;想象的审美学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肖朗;回归生活世界:维特根斯坦思想的美学向度[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宗营芳;审美价值的基本理论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5 赵

本文编号:22648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2648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9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