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论朱光潜的物甲物乙说与李泽厚积淀说的互补性

发布时间:2018-10-11 18:54
【摘要】:上个世纪朱光潜提出的"物甲物乙说"对于审美对象的多层次性的辩证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意义,而李泽厚的"积淀说"则阐述了实践活动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在主体文化心理建构中的基本功能。两者在理论内涵和方法论上都具有相当深刻的互补性。广泛吸收前人在美学原理研究方面已经取得的成果,通过对这些学说的深入理解,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加以互补,则是促进美学研究深入发展的一条重要道路。
[Abstract]:Zhu Guangqian's theory of "substance A, object B" in the last century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innovation significance for the dialectical analysis of multi-level aesthetic object, while Li Zehou's "accumulation theory" expounds that practice activities are transforming the objective world at the same time. The basic func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ubject's cultural psychology. Both of them are deeply complementary in theory and methodology. It is an important way to promo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aesthetic research by extensively absorbing the achievements made by the predecessors in the research of aesthetic principles and by deeply understanding these theories and complementing them on the basis of integration.
【作者单位】
【分类号】:B83-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黄正泉;人悖论新论[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武淑莲;论鲁迅的文化启蒙思想[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计永佑;两种对立的人性观——与朱光潜同志商榷[J];文艺研究;1980年03期

2 荒芜;;师友之间 我所知道的朱光潜先生[J];读书;1980年06期

3 费芑;;美学老人朱光o[[J];新闻战线;1980年11期

4 ;外国学者论朱光潜与克罗齐美学[J];读书;1981年03期

5 程代熙;;朱光潜与尼采——读《悲剧心理学》[J];读书;1983年11期

6 奇青;朱光潜的治学经验[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84年01期

7 一仪;艳芳;;随感[J];读书;1984年05期

8 阎国忠;朱光潜与克罗齐[J];江淮论坛;1986年04期

9 邹士方 ,王德胜;朱光潜晚近美学思想评述[J];文艺研究;1986年03期

10 ;沉痛悼念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同志逝世[J];哲学研究;198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经之;;超越古典[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李衍柱;;“天下同归而殊途”——谈中国现代文艺学建设的三种不同模式[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3 ;全国美学会议开幕各单位交流研究和教学情况[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4 朱光潜;;朱光潜同志在全国美学会议开幕式上的发言[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5 ;全国美学会议继续讨论美的本质等问题并举行西方美学座谈会[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6 ;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胜利闭幕 成立学会 通过章程 选举理事并提出学会工作计划和建议书[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7 ;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理事会[A];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简报[C];1983年

8 徐书城;;《美学大纲·序》[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9 钟仕伦;李天道;;二十世纪中国传统美学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10 陈伯君;;艺术,生活美的能动再现[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三次年会论文集[C];198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之;域外文学为何影响了我们[N];北京日报;2000年

2 止敬;读书八法[N];中国老年报;2000年

3 刘隆民;落幕前的美学沉思[N];贵州政协报;2000年

4 许道明;记忆中的张世禄先生[N];解放日报;2000年

5 陈瑞林;文艺理论的同位横移[N];文艺报;2000年

6 江西 文先国;鉴定与鉴赏[N];中国商报;2000年

7 ;新书推荐[N];中华读书报;2000年

8 钱念孙;朱光潜:艺术真谛的发掘与阐释[N];安徽日报;2001年

9 文宣;我国现代美学的奠基者——朱光潜[N];光明日报;2001年

10 ;二十世纪中国美学本体论[N];光明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先伍;现代性的追求与批评[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曹万生;现代派诗学与中西诗学[D];四川大学;2003年

3 薛雯;人生美学的创构[D];苏州大学;2003年

4 高金岭;论朱光潜对西方美学的翻译与引进[D];山东大学;2005年

5 黄键;京派文学批评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0年

6 秦艳华;20世纪30年代新文学出版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7 陈晓娟;意境:艺术之为艺术[D];东南大学;2005年

8 何方昱;“科学时代的人文主义”:《思想与时代》月刊(1941—1948)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9 周维山;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中国当代美学[D];山东大学;2007年

10 黄映恺;20世纪书法美学的建构与反思[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琰;朱光潜与中国传统美学[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2 李自红;现代性的困惑[D];暨南大学;2002年

3 黄蔚红;[D];郑州大学;2002年

4 李杰;朱光潜的生命美学观[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南华;朱光潜悲剧美学思想与尼采[D];西北大学;2003年

6 钱望园;朱光潜论语文之美[D];浙江师范大学;2003年

7 李滨;朱光潜早期文艺批评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孙丽萍;古典诗学的现代阐释[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9 胡坤玉;朱光潜“美感经验”理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杜安;王国维、朱光潜悲剧理论之审辨[D];贵州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2648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264887.html

上一篇:论美感的超功利性  
下一篇:论艺术至境观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f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