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朝纲与中国美学文献学的建构
[Abstract]:Professor Pik Chao-gang is not only a model of practical scholars, but also a truth-seeking and innovative thought. He is famous in academic circles for his unremitting exploration in Chinese aesthetics and theoretical creation of his own school of thought. In order to lay the foundation again and promote the deep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esthetic discipline, he initiate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ew discipline of Chinese aesthetic philology, and carried out his conception of establishing the discipline of Chinese aesthetic philology with the concrete research of creating the four books of Zen Aesthetics.
【作者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分类号】:B8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倩;;浅析禅宗中的美学思想[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王赠怡;;李成山水画树石形式的美学意蕴[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刘达科;;金朝文人佛理禅机诗解读[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4 孙雪秋;;古琴与禅[J];电影评介;2007年05期
5 孙群;;董其昌与弘仁绘画艺术风格的比较研究[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年10期
6 杨毅华;张伟;;禅宗空观论的美学蕴涵[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7 莫子娟;;园林设计中的禅宗审美[J];湖北社会科学;2014年02期
8 孙群;;董其昌绘画艺术赏析[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9 胡鹏;;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禅宗美学精神[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年06期
10 王赠怡;;超以禅外,得其环中——论禅宗对张大千人格思想的影响[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朱海燕;王秀萍;刘仲华;;中国传统茶禅美学思想研究[A];科技创新 转型升级 做大做强湖南特色茶叶——湖南省茶叶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贾云娣;董其昌书画禅实践与理论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2 余虹;禅宗与全真道宗教美学思想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3 傅松雪;美在生成:时间美学导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欧宗启;印度佛教中国化与中国古代文论的建构[D];四川大学;2007年
5 程群;道教生死观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6 崔颖;论志贺直哉文学创作中的人道主义精神[D];山东大学;2007年
7 袁牧;中国当代汉地佛教建筑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8 李玲;中国汉传佛教山地寺庙的环境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9 宁梅;加里·斯奈德的“地方”思想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晓东;建·境——禅宗思想影响下的当代建筑设计初探[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李简瑷;论文人画的禅宗美学精神[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3 周晓华;支遁的审美人格境界[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4 黄晓娜;宋代文人的审美文化心态[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关杰;禅宗对日本茶道美学的影响[D];四川大学;2007年
6 张薇;不立文字 直指人心[D];厦门大学;2007年
7 何君;禅宗语言的修辞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8 唐婉祺;文化诗学视域中的中日“落花”意象比较[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9 廖雪洁;四川藏区民居的意境美[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10 唐梦玲;《浮生六记》美学意蕴探析[D];中南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建荣;;中国环境美学:萌芽、建构与突破[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刘方;中国传统士大夫审美人格的建构及其艺术转化[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3 高建平;;文化多样性与中国美学的建构[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7年01期
4 金伟;中国美学话语失落原因初探[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袁进东;戴向东;;中国美学的近现代发生与建构回溯[J];求索;2009年05期
6 李春媚;;现代西方哲学中的“审美经验”范畴[J];学海;2009年04期
7 索松华;;美学是研究审美现象的科学——兼论生活美学的合法性建构[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8 董晔;李妍妍;;解构与建构:中国古典美学的现代转换[J];时代文学(双月版);2006年02期
9 向丽;;“美”如何作为一种被建构的存在——关于“美”的审美人类学阐释[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08年02期
10 张涛;王益锋;;生态美学视野下人与自身和谐关系的建构[J];柳州师专学报;2009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张政文;康德对二十世纪中国当代美学的主要影响[N];光明日报;2001年
2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曾繁仁;生态美学的产生及其意义[N];中华读书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O@同壮;庄子与中国现代美学[D];暨南大学;2007年
2 陈宁;德意志造型美学中的古典意识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敖玉楣;动漫艺术与中学生审美心理的建构[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2 刘莉萍;生命美学与当代中国人文精神的价值倡导与建构[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3 王程晔;当代大众文化视域中的大学审美文化建构[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668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366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