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魏晋士文人的自然生存美学

发布时间:2018-12-11 00:37
【摘要】:魏晋之后,士文人的生存形态明显不同于此前的士人,由儒家的价值生存形态转向了自然生存形态。源于老庄的自然生存,被转化为现实中可行可见的自在和逍遥,自然生存成为士文人日常生存中明确的美学目标。从阮籍和嵇康等追求返回生命本然状态的自在和逍遥,到"外在自然"走入两晋士文人的生存视野,再到陶渊明返回南山实现"内在自然"和"外在自然"合一的诗意栖居,魏晋的士文人构建了一种完全不同于儒家伦理生存的自然生存美学。
[Abstract]:After the Wei and Jin dynasties, the scholar's survival form was obviously different from the former scholars, and changed from the Confucian value survival form to the natural survival form. From the natural existence of Laozhuang, it was transformed into a feasible and easy to see in reality, and natural survival became a clear aesthetic goal in the daily existence of scholars. From Ruan Ji and Ji Kang's pursuit of freedom and freedom to return to the original state of life, to "external nature" entering the survival field of scholars of the two Jin dynasties, to Tao Yuanming's return to Nanshan to realize the poetic dwelling of "internal nature" and "external nature". The scholars of Wei and Jin dynasties constructed a kind of natural existence aesthetics which is completely different from Confucian ethics.
【作者单位】: 大连民族学院文法学院;
【分类号】:B834;B83-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薛富兴;魏晋自然审美概观[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虹;;论“禅”与“道”的“心性”之美[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2 韩蓉;韩芬;;论六朝文学集团与赠答诗的关系[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阚绪良;“的卢”成为凶马的原因[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4 谢芳;;汉末魏晋的颍川陈氏家族[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5 金仁义,张静;东晋皇室婚姻初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6 陈琳;;从鸟意象看阮籍和陶渊明的不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7 季南;;副词“都”的语义义源及其在《世说新语》中的语义指向探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8 王莉;;《世说新语》中的自我标榜[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9 章昕;;论《兰亭序》与魏晋风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10 刘平;;品评之风的流变及审美取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童向飞;;词人缘何和纷纷——十首宋词名篇被多次追和原因探讨[A];2008年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立群;;垂落的姿态及其延展的过程——关于李轻松诗歌几种关键词的解读及其他[A];李轻松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龚贤;;辛弃疾咏史词略说[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贾奋然;;论《人物志》“才性论”对《文心雕龙》的影响[A];《文心雕龙》与21世纪文论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边利丰;隐逸诗人的历史影像—陶渊明经典化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杨滨;飞鸟与诗学[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3 刘奇玉;古代戏曲创作理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周德波;“意”范畴衍生中的三个向度[D];辽宁大学;2009年

5 杨鹏飞;庄子审美体验思想阐释[D];辽宁大学;2009年

6 刘涛;南朝散文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7 张立新;现代知识分子作家在“群”中的自我体认与改写[D];苏州大学;2007年

8 何凌霞;《三国志》专名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9 梁静;袁宏道诗歌语言结构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10 董平;四十年代国统区与沦陷区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伟春;高h攀а芯克奶鈁D];湘潭大学;2009年

2 骆凡;薛蕙诗学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3 田王晋健;论克尔凯郭尔作品中的诗意生存[D];湘潭大学;2009年

4 许秀静;面向权威的叙事[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英;影像人生:起程与暮途的交互——老少题材影片释义[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李玉华;女性的悲歌[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7 覃莉;庄子与叔本华“生命悲剧意识”比较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9年

8 刘丹;论屈原的生命意识[D];延边大学;2008年

9 郑希;道教神仙思想与魏晋南北朝自然审美观[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10 谈燕;论对孤独存在的审美关怀[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羲之;兰亭集序[J];名作欣赏;1997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才芙,邱明丰;反思“诗意栖居”[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 ;心灵的诗意栖居[J];广东建筑装饰;2005年05期

3 ;诗意栖居[J];度假旅游;2006年09期

4 李晓林;福柯的“生存美学”[J];文史哲;2003年05期

5 许家竹;生存美学理论发展的新景观[J];云南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6 许家竹;生存美学的理论发展[J];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7 臧峰宇;;“生存美学”的“凝视”艺术[J];艺术广角;2005年03期

8 林德宏;从自然生存到技术生存[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1年04期

9 田光远;论福柯晚期伦理学中的“生存美学”思想[J];社会科学家;2004年03期

10 张宏梁;艺术与环保学:日益突出的关系[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江畅;;论人类生存的四种基本方式[A];首届国际道德哲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王春艳;;肝癌病人的护理[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2006年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3 刘锋;李柳;刘驰;张姗姗;胡乃平;王忠芬;徐述;唐旭东;麻柔;;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及中药治疗急性再障30例疗效观察[A];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术研讨会、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首次学术年会暨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4 兰胜民;张建纲;;喉癌的治疗——附639例分析[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5 曹一化;;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平台建设[A];武汉大学2005海峡两岸生物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研讨会会议报告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汪树东 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在反思中呼唤诗意栖居[N];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张良;儒岙:农民的诗意栖居[N];绍兴日报;2006年

3 胡立彪;“诗意栖居”需要质量基础[N];中国质量报;2007年

4 林远锦;让台州成为市民诗意栖居之所[N];台州日报;2006年

5 曾立;山水重庆 诗意栖居[N];重庆日报;2006年

6 梁平/(《星星》诗刊) 杨克/(《作品》杂志社) 王家新/(北京教育学院) 谢冕/(北京大学) 韩东/(自由撰稿人);诗意栖居的方式[N];社会科学报;2002年

7 蔡骥鸣;在海风里诗意栖居[N];光明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邹平邋王鹏 实习生 高菲;扬州,宛若梦境的诗意栖居之所[N];扬州日报;2008年

9 陈鹏、郭威;“讲座族”:站在学者肩头“诗意栖居”[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10 宜兴市人民政府 杨建;诗意栖居、和谐守望“新江南”[N];无锡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朝谦;中国古代的技术与诗[D];四川大学;2005年

2 钟华;思与诗的对话[D];四川大学;2004年

3 曾林;论科技时代人类生存的困境[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建辉;穿越知识与权力[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孙淑奇;女性审美人生的诗意栖居——五四女性散文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3 罗琳会;“言不尽意”:中国诗学的独特精神[D];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

4 袁文丽;论阮籍的生存美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钱崇君;权力与反抗[D];扬州大学;2005年

6 王志军;论美学的生态存在论转向及其深度审美诉求[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7 丁平;身体的复乐园[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生态批评视野中的台湾原住民作家文学研究[D];华侨大学;2004年

9 李莉;诗意地栖居[D];聊城大学;2006年

10 彭晓芸;试论陶渊明的诗意栖居及其现代意义[D];暨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715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3715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c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