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李泽厚实践美学述评

发布时间:2018-12-11 03:58
【摘要】:本文抓住人的本质和实践的关系、自然的人化与美的本质两大问题概述了李泽厚实践美学的核心内容及其存在的问题 ,并对实践美学的贡献作了积极的评价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nature and practice, the humanization of nature and the essence of beauty are discussed. The core content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Li Zehou's practical aesthetics are summarized, and the contribution of practical aesthetics is positively evaluated.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哲学系
【分类号】:B83-0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谦;;论“实践存在论美学”的马克思主义性质——以“实践”概念为中心[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2 贾晋华;;李泽厚入选《诺顿理论和批评选集》[J];华文文学;2011年03期

3 王世德;;刘再复论李泽厚美学思想的重大意义——读刘再复新著的心得体会[J];美与时代(下);2011年07期

4 周良发;;李泽厚现代儒学论要——《略论现代新儒家》再评析[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5 ;新书快报[J];今日中国(中文版);2011年09期

6 赵士林;;略论“情本体”[J];哲学动态;2011年06期

7 田静;;《论语今读》译注商榷五则[J];吕梁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李泽厚;马国川;;辛亥革命散论[J];江淮文史;2011年03期

9 陈德献;;理性与超越:李泽厚美学视阈中的儒道互补[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10 徐碧辉;;从“自然的人化”到“人自然化”——后工业时代美的本质的哲学内涵[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严春友;;论实践美学的理论缺陷[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2 宋妍;;对李泽厚“人的自然化”与“情本体”的质疑[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王伟;;从经典化到大众化——李泽厚“美的历程”[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汪济生;;是相映生辉之作,还是自相抵牾之笔?——评实践美学的孪生概念“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黄克武;;论李泽厚思想的新动向 兼谈近年来对李泽厚思想的讨论[A];《国学论衡》第二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1年

6 龚举善;;转型期美学的现代化行程[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林朝霞;;实践存在论美学:实践美学的发展与困境——评朱立元《简论实践存在论美学》[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汪济生;;“劳动创造了美”还是“劳动生产了美”——对一个源自经典的美学核心命题的辨析与追踪[A];社会进步与人文素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6年

9 孙盛涛;;詹姆逊与李泽厚:中、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个案比较[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宛小平;;朱光潜美学思想的当代意义[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早报记者 陈良飞;“为什么我们思想界没有李泽厚了”[N];东方早报;2011年

2 本报驻京记者 李扬;李泽厚 思想之河汩汩向前[N];文汇报;2010年

3 本报特约撰稿 萧三匝;李泽厚:改良不是投降,启蒙远未完成[N];南方周末;2010年

4 本报记者 黄锫坚;李泽厚:浮生论事[N];经济观察报;2005年

5 刘东超(本报书评人);当李泽厚成为研究对象……[N];中华读书报;2006年

6 张明扬;李泽厚再谈思想与学问[N];东方早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张健;李泽厚:他们是精英和平民之间的桥梁[N];南方周末;2007年

8 朱航满;难以放逐的青春孤独[N];中华读书报;2003年

9 苏州大学文学院 王怀义;继往开来 锐意创新[N];社会科学报;2008年

10 许阳;性情中人李泽厚[N];中国包装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绂文;李泽厚“情本体”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朱羽;“社会主义”与“自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广新;李泽厚美学思想述评[D];浙江大学;2006年

4 钱善刚;本体之思与人的存在[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弓;历史视野中的实践美学[D];复旦大学;2007年

6 陈全黎;现代性的美学话语:批判理论与实践美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杨庙平;《巴黎手稿》与当代中国美学理论形态建构[D];四川大学;2007年

8 董宏;蔡仪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李春红;刘再复“启蒙文论”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10 梁光焰;回到美自身的领域[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乔东义;李泽厚实践美学思想论要[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2 朱仁金;康德与李泽厚:西方美学中国化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陆肖智;李泽厚后期美学思想的重心转移[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罗华;李泽厚美育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5 张晖;论李泽厚的“情感本体论”[D];苏州大学;2010年

6 高益刚;论李泽厚“新感性”论的内涵及价值[D];山东大学;2007年

7 陈霞;李泽厚“情本体”思想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赵炯俊;试论李泽厚“情感本体”美学思想[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宋妍;李泽厚美学思想发展概述[D];厦门大学;2007年

10 祝勤;情感的回归[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718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3718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a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