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转向:罗尔斯顿的环境美学
[Abstract]:Just about to cut into Rolston's thoughts, we must first find the key words to express their thoughts. 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the key word of Rolston's thought is "natural value". In fact, in Rolston, the "wilderness" (wild) is the source of natural value. In fact, Rolston not only puts forward "philosophy to the wilderness", but also "Aesthetics goes to the Wild", which requires philosophy to turn its contemplative gaze to the wilderness and aesthetics to turn its appreciation to the wilderness. The wilderness is the entrance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Rolston's environmental aesthetics.
【作者单位】:
【分类号】:B83-0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叶平;生态哲学视野下的荒野[J];哲学研究;2004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志鹏;;“自然的权利”与权利理论的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2 蒋毓舒;吴永辉;张仁玲;;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关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易小芳;李名家;肖尚桃;;节约型高校后勤建设中的校园文化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5期
4 李亚;谭中杨;;论科学发展观蕴涵的环境伦理学思想[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5期
5 吴尚华;;贾平凹《怀念狼》的生态批评解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洪流;;从《鹿跳泉》看华兹华斯的生态主义思想[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胡水琴;;路在何方?——科马克·麦卡锡的《路》的生态批评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8 武磊磊;;普列姆昌德自然生态思想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2期
9 周彰波;;哲学视野下的生态关怀[J];安顺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10 岳芳;;文艺复兴时期再现观的思考[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志红;;中国生态批评十五年:危机与转机——比较文学视野[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2 曾建平;丁玲;;环境人权:伦理学维度的审视[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杨通进;;人对动物负有何种道德义务[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李润珍;武杰;;跨学科视野下的工程伦理[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蒋风冰;盛晓明;;生态运动的实践智慧——深生态运动的阿伦特方案[A];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学术年会浙江大学论文集[C];2008年
6 路卫华;;从现代科学的维度看生态文明建设[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7 钱喜阳;;论实用对内在价值的超越——实用主义的环境伦理研究[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8 陈叶兰;许婷;陈f:寅;;动物的环境法律主体资格探讨[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李义松;吴国振;;论环境法学研究的当代任务[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刘湘溶;王彬辉;;环境法学权利研究方法论[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建华;劳伦斯诗歌中的黑色生态意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5 吴建平;人类自我认知与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6 刘向永;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杜运辉;张岱年人生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巩英春;当代信息社会背景下的文化资本批判[D];吉林大学;2011年
9 白宇;发展观与人的全面发展[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王丹;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秀利;人类的生态危机[D];河北大学;2009年
2 郑璇;土地资源有效利用的法律规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文静;奥康纳的双重危机理论及对我国生态社会建设的启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宋慧;广西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李卫玲;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构建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汝秋实;约翰·福斯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宋佳;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困境及其出路[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李琳琳;“敬畏自然”观评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丁鸣;论人类发展的生态文明向度[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毓骏;巨石压臂长达5天 无奈之下挥刀自救 美国登山勇士断臂求生[J];语文世界(小学版);2003年10期
2 赵红梅;;罗尔斯顿自然价值观的特色[J];国外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3 赵红梅;;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的美学旨趣[J];哲学研究;2010年09期
4 王国聘;哲学从文化向生态世界的历史转向——罗尔斯顿对自然观的一种后现代诠释[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0年05期
5 马兆俐;罗尔斯顿的自然价值论述评[J];泰山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6 孙乾;;黑色警戒[J];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2007年11期
7 宋夏;论罗尔斯顿的“生态整体论”[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2年02期
8 张丽霞;李昭亮;;解读罗尔斯顿自然价值论生态伦理思想[J];法制与社会;2007年07期
9 李田;对“是”与“应当”的回应——走向后现代和生态意识的自然价值观[J];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10 沈菲;;从生态伦理学中找回人类迷失的自我[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方圆;;罗尔斯顿的荒野价值[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2 陈明飞;彭天剑;;代汞缓蚀剂用In_2O_3纳米粉体的研究[A];全国电池无汞化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3 陈新夏;;人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A];人学与现代化——中国人学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四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钱俊生;;确立生态价值观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根本保证[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5 张勇昌;陈月新;赖伟忠;周淑珍;;医院感染皮氏罗尔斯顿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6 向佐群;;环境协同论与老庄哲学的解读与同构[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7 于艳芹;李世雁;;自然体验-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浅析[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8 陈华;;试论自然权利立法的不可行[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9 张焕明;;环境伦理学:从“中心论”到“主导论”[A];海峡两岸道德发展论[C];2008年
10 杨春;朱高峰;;2例颈内静脉长期置管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皮氏罗尔斯顿菌的调查分析[A];中国医院协会第十八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论文资料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小蔚 编译;雀巢 百亿并购罗尔斯顿[N];中国经营报;2001年
2 于树贵;对民主与权威的考验[N];中华读书报;2001年
3 刘耳;来自荒野的智慧[N];科技日报;2001年
4 赵光鸣;荒野的行吟者[N];新疆日报(汉);2002年
5 ;重读绿色经典——“哲学走向荒野”[N];中国环境报;2002年
6 李明华 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生态伦理的一个难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7 ;城市——我们的家[N];光明日报;2008年
8 刘译;自然风光中的国家精神[N];中国文化报;2001年
9 万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窦丁;2001年全球并购“衰落”的背后[N];中国经营报;2001年
10 著名文艺理论家、中国生态文艺学和生态批评的代表性学者、苏州大学生态批评研究中心学术带头人、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鲁枢元;让荒野进驻心灵[N];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文臣;当代西方环境美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张天晓;自然价值的重估与诗意的栖居[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杨英姿;伦理的生态向度[D];复旦大学;2007年
4 刘国枝;威廉·福克纳荒野旅行小说的原型模式[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敏;论生态伦理学的生态—整体论进路[D];吉林大学;2008年
6 严耕;生态危机与生态文明转向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7 张守海;文学的自然之根[D];苏州大学;2009年
8 王惠;荒野哲学与山水诗[D];苏州大学;2008年
9 王妍;环境伦理: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伦理支点[D];吉林大学;2008年
10 朱振林;论辩证法的实践基础及当代走向[D];黑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诺;罗尔斯顿“自然价值论”伦理思想述评[D];黑龙江大学;2011年
2 于艳芹;罗尔斯顿自然体验的分析与扩展[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3 刘维秀;罗尔斯顿生态伦理思想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4 孙越;论“文化”的“自然”向度[D];西南大学;2010年
5 刘晓星;论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思想中的Moral Agent理论[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宋夏;人与自然:如何共同进化——罗尔斯顿环境伦理理论述评[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刘艳;在中国儒家视域下解读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D];贵州大学;2008年
8 曾博;自然价值观:从奥尔多·利奥波德到霍尔姆斯·罗尔斯顿 Ⅲ[D];河南大学;2009年
9 戴臣军;罗尔斯顿的自然价值论生态伦理思想及其启示[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10 吴敏;罗尔斯顿的环境伦理思想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745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374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