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学史写作偏至论
[Abstract]: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 Chinese aesthetic history writing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still some unsatisfied points in cognition and practice. This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bias of writing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esthetics into the history of aesthetics, the bias of grasping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esthetics with the theory of artistic aestheticism, and the bias of the study of pro-foreign history but not the study of internal history, etc.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se limitations will be of positive significance to the writing of Chinese aesthetic history in the future.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
【分类号】:B8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经山;论“适”的审美特征[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单南平;校园环境的教育功能[J];职业技术教育;2001年07期
3 厚实;郭彤;;宫体诗与花间词文本生成背景比较解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4 洪增流,彭发胜;诗歌语言的维度:“Image”与意境的差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5 王海洋;;薛宝钗文化人格及其哲理评价[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6 凤文学;画见大象,不为斩刻之形──郭熙关于山水画创作的一个美学命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7 丁玲;韩拙《山水纯全集》中“气”的思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8 王念东;气韵与文气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9 高飞;空白与意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10 王德军;《世说新语》中的"形神"观及其影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丹;俞书伟;;设计无格,借景有因——浅谈产品中的透明性设计[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黄培清;;从《红楼梦》诗歌的翻译看译诗三难[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3 金松姬;;张衡赋与庄子的自适思想[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4 李应龙;;文化美学视野与中西方古典美学批判[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5 贾京生;;解析中西方色彩的文化观[A];当代亚洲色彩应用:第四届亚洲色彩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陈根;;产品本土化设计在企业品牌建设中的应用研究[A];Proceedings of the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Volume 1/2)[C];2007年
7 宋丹;俞书伟;王俊涛;;设计无格,,借景有因——浅谈产品中的透明性设计[A];Proceedings of the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Volume 1/2)[C];2007年
8 王国绶;;闻一多“绘画美”内涵的再探究[A];2004年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C];2004年
9 余伟伟;;论筷子与刀叉的比较分析对现代设计的启示[A];第十一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7年
10 张伯昭;;构建京剧学的重大课题:经典化和现代化[A];京剧与中国文化传统——第二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红霞;唐代隐逸风尚与诗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郭锦玲;意蕴不同的经典[D];暨南大学;2001年
3 伍世昭;比较诗学视野中的郭沫若早期心灵诗学[D];暨南大学;2002年
4 叶帮义;北宋文人词的雅化历程[D];苏州大学;2002年
5 彭文钊;俄语语言世界图景的文化释义性研究:理论与方法[D];黑龙江大学;2002年
6 向明礼;多酸药物电子结构及其与抗肿瘤活性间的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7 黄黎星;《易》学与中国传统文艺观[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8 高一农;汉赋专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9 李瑞明;雅人深致[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杨合林;玄言诗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相振芳;简论蔡元培的美育思想[D];厦门大学;2007年
2 刘俊丽;唐《纪泰山铭》摩崖石刻的道德教育内涵及其实现方式[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侯健;摧毁:一种后现代文学阐释[D];河南大学;2008年
4 刘艳;中国传统民居室内陈设理念在当代居室陈设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5 李睿;滇西北藏传佛教影响下的藏族民居装饰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6 张胜利;论文学的宇宙境界[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7 葛伟;新诗史上的流星雨——论“小诗运动”[D];河南大学;2001年
8 刘洁;神理与诗情——论船山诗学的超越本质[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9 童伟;论文学价值[D];扬州大学;2001年
10 邱嵘;我国近代美育思想及其启示[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文忠;钟嵘对六朝诗风的批判[J];江淮论坛;1980年01期
2 张中载;格雷厄姆·格林及其作品[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0年04期
3 刘尚恒;有关《桃花扇》的一件史实——佟蔗村小考[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4 杨沫;东方欲晓二三事——《东方欲晓》第一部写作纪事[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5 杨荫浏;在困难中奋斗的刘天华先生[J];音乐研究;1980年02期
6 赵德泉;《最后一个乌兑格人》琐谈[J];外国文学研究;1980年02期
7 安塞;作家谈创作[J];名作欣赏;1980年02期
8 安东;作家谈批评[J];名作欣赏;1980年02期
9 容肇祖;容肇祖同志给姜国柱同志的信[J];社会科学辑刊;1980年03期
10 铁玉钦;信牌印牌再考释[J];社会科学辑刊;198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艳秀;郑雪;张桂弘;;从编辑角度看科技论文的写作[A];科技编辑出版研究文集(第六集)[C];2001年
2 杨晶;罗全安;;科技论文英文文摘的写作和编辑加工[A];科技编辑出版研究文集(第七集)[C];2003年
3 林金强;庄文泉;;联想的方法及其在写作中的运用[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4 陈旷;;学术论文英文部分的编译[A];湖北省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兰俊思;;国内英文版科技期刊易疏忽的标点符号误区[A];科技编辑出版研究文集(第八集)[C];2005年
6 李瑛;;范畴化与英语写作——从认知范畴的视角分析英语写作中的词汇表达[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7 陈颖;;发展学生主体性,找到写作的意义[A];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写作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朱丹;钟盛先;刘东渝;何洪英;葛亮;孙二虎;;精雕细琢科技文章标题[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刘根林;;林业科技期刊英文摘要的写作问题[A];第五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王多明;;试析历史文化元素在广告文案写作中的运用[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7年务川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韩翠荣;寓习作于快乐之中[N];安徽经济报;2000年
2 吴文科;谁能说清楚,曲艺是什么?[N];北京科技报;2000年
3 沈诗源;远离宏大叙事的平凡写作[N];北京日报;2000年
4 周瓒;寂寥的当代文学批评[N];北京日报;2000年
5 凸凹;杜拉斯:文本的表演[N];北京日报;2000年
6 步雄;走近北京“自由撰稿人”[N];北京日报;2000年
7 洪子诚;浩然和浩然的作品[N];北京日报;2000年
8 朱家雄;新生代写作的优势与局限[N];北京日报;2000年
9 胡福君;狼来了 狼又走了[N];中国保险报;2000年
10 普权;从维熙:向稿纸上喷血[N];中国包装报;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强;如何搞好高中英语写作教学[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2 孙元春;写作中教师反馈对学生情感因素的影响[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3 刘汉文;探寻阅读[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胡明;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英文写作语篇错误分析[D];山东大学;2005年
5 唐翠华;记读书笔记与阅读理解互动关系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龚静溪;夏丐尊语文教育观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沈红;[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8 王克;搭建阅读与写作间的虹桥[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9 何宗慧;[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10 张翼;对中学生作文中“失真”问题的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231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423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