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库塞论审美主义与社会批判
[Abstract]:The aesthetic form is the core of the theory of Marx's social criticism, and the aesthetic form is not only the intrinsic life of the art, but also the historical responsibility for the comprehensive revision of the existing reality, especially the current human nature. Marcuse believes that the art can subvert and deconstruct the human structure of both the social form and the dissimilation in the form of the aesthetic, so as to realize the infinite transition of the world landscape and the living mode to a higher level.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分类号】:B8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刁绍华;漫谈《复活》的艺术成就——纪念托尔斯泰逝世七十周年[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0年05期
2 刘荣新;马克·吐温的新高度——读《在亚瑟王朝廷里的康涅狄克州美国人》[J];外国文学研究;1981年01期
3 周培桐;既要大胆出新,也要忠实原作——评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演出的《威尼斯商人》[J];中国戏剧;1981年01期
4 张黎;当代西德文学述要[J];当代外国文学;1981年04期
5 毛庆其 ,郭小湄;“聊斋”二解[J];文史哲;1981年05期
6 曾镇南;;灵与肉,在严酷的劳动中更新——谈《灵与肉》内在的意蕴[J];朔方;1981年09期
7 张世君;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的悲剧系统[J];外国文学研究;1982年04期
8 成立;安娜的原型和肖像——列夫·托尔斯泰形象描绘艺术初探[J];名作欣赏;1982年03期
9 翁光宇;;试论黄春明小说思想内容的转变[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3期
10 姜宝珠;;浅谈龚自珍诗文中的民族民主意识[J];阴山学刊;1983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许汝祉;;对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可能陷入一些认识误区的商榷[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2 黄浩;;批评失语症——90年代文学批评把脉[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8年年会论文集[C];1998年
3 黄春晓;张京祥;;西方女性主义地理学对城市建设的性别反思[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4 顾胜;;列维—斯特劳斯人类学思想的形成——兼论卡西尔文化哲学的人类学影响[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5 樊志辉;;先验、超验、经验、实践——后实践哲学视野下的人学导论[A];人学与现代化——中国人学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四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马亮宽;;略论傅斯年的社会意识[A];“傅斯年与中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马会端;;PSTS——科学技术研究的理论进化[A];第6届东亚科技与社会(STS)国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谢地坤;;新艺术的希望之光或假象——简论阿多诺的艺术哲学[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牟钟鉴;;从宗教学看壮族布洛陀信仰[A];宗教与民族(第四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邢建昌;90年代文学理论的发展[N];文艺报;2000年
2 甘肃省张掖市河西学院 张志祥 李满国;批判素质——21世纪教师应有的素质[N];中国教育报;2001年
3 康志刚;重申文学精神[N];湖北日报;2001年
4 万俊人;现代性:从批判到颠覆及之后[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5 朱鸿召(解放日报社);陈学昭“心事”绵绵[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6 陈倩;迷情鲜花和少女[N];中国商报;2001年
7 赵汀阳;乌托邦还是乌托邦[N];中华读书报;2001年
8 刘致榕;审美现代性与审美主义[N];中华读书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夏欣;余秋雨:重现文科的魅力[N];光明日报;2002年
10 何卫东;“纽约时报书评”及其他[N];光明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晓原;文化生态演化与百年中国报告文学流变[D];苏州大学;2001年
2 黄晖;现代诗学中的审美主义:中国与西方[D];苏州大学;2003年
3 叶世祥;20世纪中国审美主义思想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4 刘东玲;文学体制化与作家创作转型[D];复旦大学;2004年
5 武新军;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古典倾向”[D];复旦大学;2004年
6 刘永谋;福柯的主体解构之旅[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7 刘水平;大众文化:意义的生成与理论的张力[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启军;中国影视明星的符号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9 王全林;“知识分子”视角下的大学教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_";非总体的星丛[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天林;严复与老庄[D];河北大学;2001年
2 郑丽丽;都市里飘逸的灵魂[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曹元华;西方结构主义叙述学的嬗变及特征[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郭君铭;王符道气思想发微[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侯春菊;艺术拯救人生[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李自红;现代性的困惑[D];暨南大学;2002年
7 关春玲;试论马克思哲学的生态伦理向度[D];黑龙江大学;2002年
8 沈云霞;普希金自由思想论[D];湘潭大学;2002年
9 张永艳;民间的当代价值[D];暨南大学;2003年
10 宫小兵;论海明威创作的死亡主题[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4405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440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