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审美活动的逻辑起点是生命
[Abstract]:Human life is the first logical starting point of aesthetic activities, while practice is only the second logical starting point, which provides a new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and basic point for the solution of many important problems in aesthetics. Man is the unity of biological life, spiritual life and social life. Explaining the phenomenon of human culture from triple life greatly broadens the thinking spac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作者单位】: 贵州大学;
【分类号】:B83-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芮必峰;人际传播:表演的艺术——欧文·戈夫曼的传播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李永东;现代家族小说的“围城”叙事[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彭启福;论科学的目标追求[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4 汪裕雄;艺境求索中的文化批判──宗白华美学思想评议之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5 彭启福;宗教、迷信和科学的早期发展管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6 郭学信;论包拯崇拜的文化心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7 陈玉玺;知识创新及其认识活动的特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8 潘啸龙;《离骚》“结构”研究论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9 胡文木;论法治与人性——兼论“人性恶”理论之得失[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10 丁伯林;海子:激荡着屈子情怀的诗歌烈士[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思齐;;论辛弃疾的接受美学思想[A];2003中国上饶辛弃疾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诚挚;中医学的思维模式[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1年
2 胡波;社会理想境界论纲[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杨平;康德与中国现代美学思想[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崔景贵;解读心理教育:多学科的视野[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曾建平;自然之思[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匡安荣;“道法自然”与经济自由——一项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8 彭虹斌;课程组织研究——从内容到经验的转化[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陈吉猛;文学的存在方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10 周建漳;历史及其理解和解释[D];厦门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云知;近20年语感及语感教学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2 李世讴;管理文化的反思与前瞻[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何金俐;论艺术理性精神[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王奎清;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思维方式[D];郑州大学;2001年
5 董强;论自然的发展、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6 宋述玉;在中学物理课堂中贯彻主体性教学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孙俊华;《庄子》神话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冯炜;文化的衰解及图像折射[D];南京艺术学院;2002年
9 费国萍;符号学在翻译领域的历史性扩展[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何雪莲;大学理想:追求完善人格[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盖志平;;孔子的审美境界[J];大众文艺;2011年11期
2 朱立元;路程;;试论创意产业的审美向度[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1年01期
3 王晓华;;身体-主体的缺席与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的共同欠缺[J];学术月刊;2011年05期
4 阎国忠;;谁在接着朱光潜讲?——“主客观统一”说的逻辑展开[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1年01期
5 闫丽丽;田筱源;;美在意象——对叶朗《美学原理》的解读[J];西北美术;2011年02期
6 李科林;;美的虚实之辨——读张法《美学导论》[J];文艺争鸣;2011年15期
7 宋冬莹;;论审美活动中审美意象的生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年08期
8 徐晓风;李丹;;实践存在论美学与人本主义[J];美苑;2011年03期
9 王福阳;;对话审美中的三位一体[J];艺术.生活;2007年06期
10 章辉;;话语实践论和起源本质论批判[J];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段建军;;审美活动中的自我与他人——审美创造价值观简论[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2 钟华;;审美活动特性论纲[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3 李秋群;;西方语境下对庄子的美学误读[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4 李志宏;;60年来美学基本原理的研究与科学化阐释——认知美学概述[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段建军;;审美活动中的自我与他人——审美创造观简论[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童庆炳;;审美与人的全面发展[A];小康社会:文化生态与全面发展——2003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顾永芝;房亚红;;美学是什么[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8 索松华;;美学是研究审美现象的科学——兼论“生活美学”的合法性建构[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钟仕伦;李天道;;二十世纪中国传统美学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10 李志宏;;从“人本质美学观”到“人智能美学观”的理论建构与阐释[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长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养生是一种高尚的审美活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陈新汉;审美活动的认识论新审视[N];光明日报;2001年
3 中共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 申维辰;构建时代之美[N];光明日报;2008年
4 中国人民大学 袁济喜;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意识[N];社会科学报;2006年
5 陈定家;价值美学的新开拓[N];人民日报;2008年
6 记者 马子雷;第18届世界美学大会在京开幕[N];中国文化报;2010年
7 刘家友;关于《美学基础理论简论》的若干问题[N];盘锦日报;2010年
8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朱志荣;生活中的美学[N];新华日报;2007年
9 耿文婷;融合相通的“后审美”[N];中国文化报;2000年
10 文洁华 香港浸会大学宗教与哲学系教授 国际美学协会执行委员会委员;美:身体与心灵交融的哲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成联合;崇高的面相——审美形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苏君;走向审美体验[D];浙江大学;2004年
3 刘琴;审美自律性的历史考察与反思[D];复旦大学;2009年
4 刘凯;康德美学中的自由[D];复旦大学;2006年
5 梁光焰;回到美自身的领域[D];西南大学;2011年
6 谷鹏飞;应用美学学科模式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7年
7 程金海;当代西方对话美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8 张海燕;牟宗三美学思想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9 陈海静;审美自由论[D];复旦大学;2003年
10 吴时红;实践论美学在中国[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朗;回归生活世界:维特根斯坦思想的美学向度[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宗营芳;审美价值的基本理论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3 朱海燕;价值论美学范畴及体系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4 任晓文;中国古典审美活动范畴中的“观”[D];山东大学;2010年
5 生岩岩;中国古典审美活动“游”范畴通论[D];山东大学;2010年
6 刘志浩;“通”范畴与中国古代审美主体论[D];山东大学;2010年
7 王健;当代青少年审美活动的身体化倾向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平盼盼;叶朗美学思想述评[D];安徽大学;2012年
9 李茁;生命美学与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的建构[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10 曲丽娟;美育与现代审美人格重塑[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413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441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