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继承与超越:冯友兰新理学美学与中国传统美学

发布时间:2019-05-08 15:35
【摘要】:新理学美学对传统美学的吸收集中于传统人生美学方面。原始儒家、宋明儒家和原始道家美学是其直接思想来源。人生境界达成之条件如觉解、心性与传统美学有莫大关系。新理学美学对人的自然欲望的承认开启了理学美学通向现代的闸门,符合审美启蒙和审美现代性的发展需要。冯友兰通过比较自然境界与天地境界和阐释曾点气象与仁的美学意蕴将人生境界建构为严整体系并指出向上一路。
[Abstract]:The absorption of traditional aesthetics by Neo-Confucianism aesthetics focuses on traditional life aesthetics. Primitive Confucianism, Song Ming Confucianism and primitive Taoist aesthetics are their direct sources of thought. If the conditions reached in the realm of life are realized, the mind has a great relationship with the traditional aesthetics. The recognition of man's natural desire by Neo-Confucianism aesthetics opens the gate of Neo-Confucianism aesthetics to modern times, which accords with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aesthetic enlightenment and aesthetic modernity. Feng Youlan constructs the realm of life as a strict system by comparing the realm of nature and the realm of heaven and earth and explaining the aesthetic implication of weather and benevolence and points out the way up.
【作者单位】: 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基金】:信阳师范学院2014年科研启动项目 四川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2014年资助课题(14YB01)
【分类号】:B83-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天道;;儒家人生美学“诚”范畴的存在论解读[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世英;“中庸”的社会影响与文学效用[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2 孟庆雷;;儒家的尚“中”与道家的崇“大”——儒道和谐观的差异与融合[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汪传发;冯友兰形上学的沉思[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4 李昌舒;新理学负的方法的美学意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 毛钦;;从“大团圆”看关汉卿的哲学思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6 王茸茸;;重拾自我,回归人性——审美活动对当代人的价值[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7 辛田;周远;;庄子重神论与中国古典文艺批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1期

8 周文杰;马娟;;庄子的诗性语言[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3期

9 胡云乔;洛克和卢梭的契约政府理论比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10 周璇;;冯友兰对西方哲学方法的阐释与运用[J];北方论丛;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曾勇;;“道法自然”的生命意蕴及其当代教育价值[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徐卫红;;绝弃“仁义”之后——老、庄的道德教育在哪里?[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闵仕君;;论牟宗三先生的道德形上学建构[A];《国学论衡》(第四辑)[C];2007年

4 秦秀春;;人类犯罪的起源及控制——从达尔文《人类的由来》说起[A];犯罪学论丛(第一卷)[C];2003年

5 张明新;;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之路及其中国意义——从两本译作谈起[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多元的法律文化[C];2006年

6 蒋永青;;空灵的殊相——冯友兰的“意义论”[A];东方丛刊(1999年第3辑 总第二十九辑)[C];1999年

7 张杰;;儒家伦理与中国经济发展的文化逻辑[A];《国际货币评论》2014年合辑[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庆灿;新理学与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栋豪;中国逻辑史方法论在近代的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3 任红敏;金莲川藩府文人群体之文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李颖;基于哲学解释学视角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红岩;魏晋南北朝困厄文人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冯平;压抑与超越:高校管理异化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邓莹;《孔子家语》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许心宏;文学地图上的城市与乡村[D];浙江大学;2010年

9 李虹;死与重生:汉代墓葬信仰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徐俊;信仰播撒与权力博弈[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娜娜;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晓娜;《史记》与齐鲁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勋;中国法治变革下的价值观冲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刘芳;“和合型”教研团队构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蔚;网络游戏的道德环境建设之思考[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6 陈炳法;基于不同文化语境的服装品牌广告传播[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7 刘永启;中西医融合过程中中医学的合理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8 张佩兰;论当代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调适[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9 张杰;晚清诗人眼中的英国形象[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耿晓雯;论中国设计艺术的恒常与流变[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昌舒;新理学境界论的美学意义[J];江海学刊;2004年03期

2 董龙昌;;新理学美学思想论[J];河南社会科学;2012年03期

3 ;[J];;年期



本文编号:24720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4720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9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