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缺、病态、健康与美
[Abstract]:......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B8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占伟;;视觉霸权反思与多重审美感知重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董龙昌;;苏格拉底“美在效用说”新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3 冯广东;意与艺[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4 余洁平;儒家道德形而上学的建立——论贺麟的道德观[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5 张玉能;英国经验主义美学论审美趣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6 王磊;;论崇高美阐释的形态学维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7 张莉;吴雅玲;;浅论礼仪教育在高校德育中的价值[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8 郭世轩;;文学的道德与道德的文学[J];安徽文学;2002年07期
9 朱万曙;真圆亮俗——黄梅戏表演艺术的美学特色[J];安徽新戏;1996年04期
10 闵永新;;在科学教育中融合人文与艺术教育[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蒋国良;;美的本质新论[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祁志祥;;中国美学史研究的观念更新及路径创新[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杨玉东;;以科学发展观引领编辑的审美意识[A];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张卫;;托勒密天文学中本轮-均轮方法何以可能?[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5 张卫;;托勒密天文学中本轮-均轮方法何以可能?[A];首届、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获奖文集[C];2009年
6 张天曦;;庄子美育思想探微[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谭家健;;《左传》美学思想札记[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邵鸿雁;中国美学“味”范畴新论[D];吉林大学;2011年
4 梁光焰;回到美自身的领域[D];西南大学;2011年
5 饶建华;东山魁夷绘画美学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杨亭;土家族审美文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潘水萍;古典主义在中国[D];暨南大学;2011年
8 耿淑玲;基于人文关怀的科学课程的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云雁;朱生豪莎剧翻译—影响与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邵金峰;中国画论中的生态审美智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珊;从彭丽媛、宋祖英、谭晶的歌唱艺术看中国当代声乐艺术的发展方向[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乔宇沫;论我国当代动画电影中丑的形象塑造[D];南昌大学;2010年
3 曾晶;青花元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艺术探索[D];南昌大学;2010年
4 范宏亮;泰山风景名胜区形象设计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5 黎晓玲;版画名家吴忠翰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蒋虹;住宅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互动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7 张艳峰;竹林景观美学价值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8 孙光宇;全装修住宅室内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9 王新岭;中国古典美学“象”范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军;荣US期、曾子、孟子“三乐”思想的美学阐释[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孔翔;;追求残缺美[J];党员干部之友;2001年09期
2 余希平;;论残缺美[J];中国陶瓷;2007年09期
3 芜崧;广告语言的“残缺美”[J];修辞学习;2001年06期
4 王宏香;残缺美的视觉表达[J];装饰;2004年06期
5 张效利;;浅论“残缺美”[J];美与时代(上);2010年04期
6 王雪;;从银行标志看残缺美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J];今日科苑;2009年22期
7 丁锋;吴卫;;格式塔心理学理论研究之小议残缺之美[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年04期
8 赵经寰;;残缺美与肌理美[J];美术大观;1996年08期
9 刘媛;;设计中的残缺美简论[J];飞天;2011年06期
10 王芳;;论平面广告设计中的残缺美[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理军;张登本;薛昶;郝蕊;张红;马晓军;;肾虚体质大鼠细胞因子的实验研究[A];2007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五届全国中医体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何军锋;屈娅婷;;基于复杂寒热虚实体质病例分析的中医四诊辨证思考[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次中医诊断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辛瑛;郭霞珍;;浅谈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从化”问题[A];全国中医药科研与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汪丹;;浅谈中医体质与正气对发病影响的异同[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届中医体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田代华;;亚健康状态的体质调治[A];中医体质判定标准研究——2006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四届全国中医体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郑贤月;梁嵘;王召平;;平和体质女性的五音频率与年龄的相关性研究[A];第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诊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展水泓;;靖远县城区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A];甘肃省第十一届运动会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8 何军锋;屈娅婷;;基于复杂寒热虚实体质病例分析的中医四诊辨证思考[A];第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诊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汪慧敏;;体质养颜[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保健与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六次学术年会暨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8年
10 崔正植;;论“药性归象证”[A];2007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五届全国中医体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金海;充满生命活力的理论作品[N];经济日报;2005年
2 云南省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组委会宣传处提供;七彩云南的生命活力[N];中国民族报;2010年
3 北京画院原副院长,,中国美协河山画会原会长 张步;鲜耀的生命活力[N];美术报;2011年
4 辛瑞玲邋实习生 张斯淇;体育课堂充满生命活力[N];汕头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金国军 通讯员 江文润;江西汇银米业:带来强劲生命活力[N];农民日报;2002年
6 ;延续人的生命 提高生命活力[N];江西日报;2009年
7 边防军;新材料赋予城市生命活力[N];中国房地产报;2004年
8 吴学安;残缺美同样珍贵[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9 韩肃建(湖南);残缺美[N];中国商报;2003年
10 毕节市青场镇中心校 聂绍全;让语文教学焕发生命活力[N];毕节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卫真;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中医临床诊断基础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2 何仲恺;体质与健康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年
3 赵婷婷;不同分子量坛紫菜多糖的制备及其抗衰老活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7年
4 尚磊;应用GIS技术研究我国应征男青年体质状况的生态学统计分布特征[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5 任弘;体质研究中人体适应能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6 夏祥伟;研究生体育锻炼与健康问题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郑贤月;女性寒热体质者的声音特征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8 周小军;鼻咽癌高危人群体质特征及其发病学意义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湖南中医学院;2002年
9 蒋文跃;中医优生思想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10 张瑞英;地域文化与现代乡土小说生命主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和书羽;残缺美在中国景观中的塑造[D];南昌大学;2012年
2 汤文平;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病态美”辨析及其审美教育策略[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陈义景;病态美:李金发、李贺生命意识之比较[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谢基祥;让高中文言文教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D];西南大学;2006年
5 银凡;论埃德加·爱伦·坡诗歌的美学品质[D];吉林大学;2008年
6 何胜晓;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体质的临床研究[D];福建中医学院;2004年
7 吕翠梅;静水流深[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宁慧霞;探讨《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的死亡、复活、幻灭主题[D];郑州大学;2005年
9 吴鹏;现状之美[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10 凌月红;高校大学生体育课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对体质影响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4722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472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