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艺术与意识形态:阿尔都塞的美学思想

发布时间:2019-05-10 19:47
【摘要】:艺术与意识形态:阿尔都塞的美学思想王杰艺术与意识形态的关系问题是阿尔都塞美学的重要问题。在批判了人道主义、初步阐明了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框架,,并且在哲学上探讨了“科学认识”的有关问题后,阿尔都塞在《一封论艺术的信》这篇短文的结尾处写道:现在我相信,我们...
[Abstract]:Art and ideology: Althusser's aesthetic thought Wang Jie's relationship between art and ideology is an important issue in Althusser's aesthetics. After criticizing humanitarianism, preliminarily clarifying the basic framework of ideological theory, and discussing the relevant issues of "scientific cognition" in philosophy, At the end of this passage, Althusser wrote, "now I believe in us."
【作者单位】: 广西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B83-0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闻娱;本雅明技术复制艺术理论述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李春青;在消费文化面前文艺学何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温恕;马谢雷论科学的文学批评[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何向阳;后撤:后新时期文学整体策略[J];当代文坛;1994年06期

5 邱芳烈;电视文本的意识形态浅析[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6 蒋业华;当代审美教育与“审丑”[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7 张清民;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创造——本杰明美学思想的当代意义[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8 钱中文;;意识形态的多语境阐释——兼析“虚假意识”问题[J];河北学刊;2007年01期

9 陈红旗;;“文学是宣传”:左翼文学的本质界定与意识形态泛化[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李夫生;“症候阅读”的“科学批评”如何可能?——兼论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批评的一个理论悖谬[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黄裳裳;;理解“典型环境”观念的理性基础及多元视角[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建平;新时期中国文艺管理体制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2 段吉方;意识形态与政治批评[D];浙江大学;2004年

3 高岭;审美文化语境中的商品拜物教批判[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4 刘水平;大众文化:意义的生成与理论的张力[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5 陈红旗;中国左翼文学的发生[D];吉林大学;2005年

6 赵千帆;从哲学到美学:阿多诺摹拟概念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孙盛涛;政治与美学的变奏[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朱寿兴;美学的实践、生命与存在[D];四川大学;2005年

9 丁玉龙;当代蒙古语诗歌综合研究(1947年-1978年)[D];内蒙古大学;2004年

10 李_";非总体的星丛[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海钢;审美与自由[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刘子岸;审美化生存[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孔翔鸿;艺术的自律与人的解放[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4 邹强;雅典娜之光[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李春媚;大众传媒的文化反思[D];扬州大学;2002年

6 张丽君;卢卡契的文艺批评理论与实践[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丽青;政治视角构成一切阅读和阐释的绝对视域[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8 毕岚;论市场语境下戏剧的生存[D];武汉大学;2004年

9 谭波;美国当代女性主义艺术理论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10 陈宇航;译介、欧化与国化——20世纪20年代初翻译文学进入中学国语教科书的进程及其作用[D];清华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宪光;论伊格尔顿的“文化生产”美学[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7年03期

2 向丽;;“美”如何作为一种被建构的存在——关于“美”的审美人类学阐释[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08年02期

3 胡万福;;阿尔都塞的原文理论及其结构主义性质[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年06期

4 王杰;;历史与价值的悖论——特里·伊格尔顿的美学理论[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1998年00期

5 潘黎勇;;“以美育代宗教说”:政治意识形态与审美乌托邦[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段榕;;略论悠闲生活和日常生活审美之差异[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7 孙绍振,毛丹武;审美与政治[J];江苏社会科学;1999年06期

8 格明福;;阿尔都塞的审美意识形态思想[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05年00期

9 殷明明;;深陷于权力当中的审美——读伊格尔顿的《美学意识形态》[J];学术界;2006年02期

10 向丽;;审美人类学视野中的“变形”问题研究[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07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周宪;;“后革命时代”的日常生活审美化[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后现代视野下的“中心”[N];中国房地产报;2005年

2 邓广(中国林业科学院);穿越幻象的无助旅程[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3 记者潘启雯 通讯员韦晟;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去”仍是严峻课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李培庚;审美发展史纲①[N];文艺报;2005年

5 丁国旗;走向开放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N];文艺报;2008年

6 辽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陈东冬;地域文化美学的新阐释[N];沈阳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霍炬;反审美的意识形态[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格明福;审美意识形态:从路易·阿尔都塞到特里·伊格尔顿[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段立宪;当代西方美学发展趋势[D];兰州大学;2007年

3 向丽;审美制度——审美人类学的存在方式[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袁志准;日常存在与审美灵境[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刘家民;美学在当代的问题与出路[D];兰州大学;2007年

6 孙琳琼;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审美关怀[D];黑龙江大学;2006年

7 麦振中;消费文化语境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蔡敏;虚拟性与日常生活审美化[D];扬州大学;2008年

9 张冠琼;后现代广告的审美之维[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10 李超前;中产阶级意识与日常生活审美化[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4739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4739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6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