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中国古代的审美意识形态命题
[Abstract]:"changing customs and changing customs" is an aesthetic ideological proposition in ancient China. Its development in the history of ancient aesthetics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the pre-Qin Dynasty, Xunzi,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exual evil, advocated the function of harmonious emotion with music. To make up for the deliberate and uniform deviation of propriety and righteousness, and put forward the proposition of changing customs and customs with distinct ideology for the first time. During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 Le Ji further highlighted the ideological nature of the proposition in theory, while Lu's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and Huainan Zi revised and reinterpreted the proposition with Taoist thought. In the Han Dynasty, due to the proliferation of superstition in augury weft, the ideological nature of the proposition was theological in Dong Zhongshu's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and later explained by Bai Hu Tong, this proposition was formally promulgated as the official ideology. In the Wei and Jin dynasties, Ji Kang denied the morality, theology and politics of the shift of music from the Taoist theory of natural human nature, and weakened the ideological nature of the proposition.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国际文化学系 浙江大学国际文化学系
【基金】: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2 0 0 4年基金项目 (0 2BZW0 11)
【分类号】:B83-0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绿汀;音乐的理论与实践[J];文艺研究;1980年02期
2 周大风;浅谈音乐的美感[J];文艺研究;1980年06期
3 李凌;音乐的社会功能问题[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0年01期
4 王乃建;对伯牙学琴故事的不同理解[J];人民音乐;1980年04期
5 张藜;“重音乐”杂谈[J];人民音乐;1980年05期
6 宛敏灏;词的体制——词学讲话之一[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7 寒声;晋水咽(彩塑山西晋祠宫女群象的传说)[J];剧本;1980年09期
8 崔向民;王云;;迷胡戏[J];当代戏剧;1980年04期
9 史耀增;;合阳线腔戏今昔谈[J];当代戏剧;1980年01期
10 芮文元;;有志者事竟成[J];音乐爱好者;198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钱尚萍;叶锦云;凌梅立;蒋迪仙;;优生、胎教与音乐关系的初步探讨[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2 闫克乐;孙惠君;;音乐对心率、T波和呼吸频率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3 黄耀X;;音乐与讽刺——新乐府考(其一)[A];唐代文学研究(第五辑)——中国唐代文学学会成立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暨第六届年会论文集[C];1992年
4 刘维治;;白居易的音乐、舞蹈、绘画思想[A];唐代文学研究(第九辑)——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十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萧兴华;张居中;王昌燧;;原始农业造就出来的音乐文明[A];The Influence of Agriculture Origin on Formation of Chinese Civilization--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1年
6 朱照琨;;彝剧音乐小议[A];云南省少数民族戏剧发展研讨会论文专集[C];2001年
7 朱照琨;;彝剧音乐再议[A];云南省少数民族戏剧发展研讨会论文专集[C];2001年
8 龚家铭;;试论傣剧音乐的继承与创新[A];云南省少数民族戏剧发展研讨会论文专集[C];2001年
9 邹汉松;;文山州壮剧音乐概述[A];云南省少数民族戏剧发展研讨会论文专集[C];2001年
10 许六军;;探索才有出路 创新才能发展——七场壮剧《曼瑞毕侬》音乐唱腔创作体会[A];云南省少数民族戏剧发展研讨会论文专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严长元;《司马迁》:探索中国歌剧新模式[N];中国文化报;2002年
2 李永生;“郑卫之音”考辨[N];安徽经济报;2004年
3 ;话说黄梅戏[N];安徽日报;2004年
4 卜大炜;“真实主义歌剧”的人性光辉[N];北京日报;2004年
5 彭俐;为何中国没有民间音乐剧?[N];北京日报;2004年
6 华子;音乐使性爱更甜蜜[N];保健时报;2004年
7 阿利;车载移动DVD市场方兴未艾[N];中国保险报;2004年
8 江枫;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音乐[N];中国档案报;2004年
9 ;中国笛王·圣手箫王张维良[N];成都日报;2004年
10 闫凯;扬声器选购指南[N];中国电子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桑海波;一兵双刃:音乐与文学之比较及基本关系定位[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巴奈·母路;灵路上的音乐[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3 祁慧民;音乐文化交融环境中的个性与共性[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4 齐柏平;鄂西土家族丧葬仪式音乐的文化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3年
5 高洁;中国手风琴音乐艺术发展史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3年
6 柏红秀;唐代宫廷音乐文艺研究[D];扬州大学;2004年
7 戴宁;太湖地区民间信仰音乐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4年
8 尹爱青;音乐审美教育的人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邹燕凌;中国汉传佛教梵呗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10 易存国;乐神舞韵:华夏艺术美学精神研究[D];东南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扬;一幅传神的音乐肖像——科普兰《林肯肖像》的音乐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2 李梅;江淮地区乞丐音乐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3 邹燕凌;从功能看音乐的非理性实质[D];四川大学;2002年
4 郭章容;论音乐与菲茨杰拉德的创作[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5 孙旭辉;在“他者”与“自者”之间[D];郑州大学;2003年
6 卢煜;数字和网络环境下音乐制品传播者的权利保护[D];北京印刷学院;2003年
7 杨捷;《黄河大合唱》与清唱剧《长恨歌》之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02年
8 曲丹;《诗经》的音乐性审美[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邵未;音乐驱动舞蹈编辑技术的研究与系统实现[D];浙江大学;2004年
10 李宏峰;汉代丧仪音乐中礼、俗关系的演变与发展[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4年
,本文编号:24739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473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