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宗白华美学与生命哲学

发布时间:2019-05-11 10:08
【摘要】:在 2 0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现的生命哲学思潮中 ,宗白华以美学独具一格。宗白华之所以选择美学 ,不仅是出于个人的学术偏好 ,而且是出于对生命本体的深刻认识。宗白华认为真正的生命本体是中国哲学中的“生动” ,而不是西方哲学中的“运动”。生动的本体是不可以由名言述说的 ,因此 ,他由哲学转向艺术 ,转向美学 ,试图通过文艺创作和美学散步 ,显示“不可捉摸”的生命本体。由此 ,宗白华一方面为审美、艺术找到了最自明的基础 ,另一方面也显示了艺术、美学对哲学的特殊贡献
[Abstract]:In the philosophy of life in 1930s and 1940s, Zong Baihua was unique in aesthetics. The reason why Zong Baihua chose aesthetics is not only out of personal academic preference, but also out of a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life Noumenon. Zong Baihua believes that the real Noumenon of life is "vivid" in Chinese philosophy, not "movement" in western philosophy. Vivid Noumenon can not be stated by famous saying, therefore, he changes from philosophy to art, to aesthetics, and tries to show the "elusive" Noumenon of life through literary and artistic creation and aesthetic walk. As a result, Zong Baihua, on the one hand, found the most self-evident basis for aesthetics and art, on the other hand, he also showed the special contribution of art and aesthetics to philosophy.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100871
【分类号】:B83-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桑农;宗白华美学与玛克斯·德索之关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朱志荣;论宗白华美学思想的贡献[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3 陈育德;画形于无象 造响于无声——论音乐与绘画之通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杜绣琳;论《四体书势》中势的生命意蕴[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5 周乔建;静照与飞动——论宗白华的艺术哲学[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6 冯柯;试论视觉传达设计中“空白”留取的艺术价值[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7 程金海;从意味到存在——现象学美学审美价值观的发展轨迹[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8 何林军;;不确定性:象征的基本意义维度[J];湘南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9 潘知常;从“家族类似”到“理想类型”——现代美学的再生之路[J];东方论坛;2002年05期

10 李衍柱;艺术的黄昏与黎明[J];东方论坛;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萧湛;;论宗白华美学的伦理学内涵[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杨春时;;中西主体间性美学的互补:审美同情说与审美理解说[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施旭升;;阴阳与虚实:京剧艺术的辩证法[A];京剧与中国文化传统——第二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颖;城市结构化理论及其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2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钟以俊;美学视野中的学校教育及其变革[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许龙;钱锺书诗学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5 刘长庚;马克思的感性理论与美学问题[D];复旦大学;2004年

6 张冬梅;产业化旋流中的艺术生产——当代中国艺术产业化问题的理论诠释和实践探索[D];复旦大学;2004年

7 刘泽民;试论实践存在论的美学思考方式[D];复旦大学;2004年

8 程金海;当代西方对话美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9 寇鹏程;作为审美范式的古典、浪漫与现代的概念[D];复旦大学;2004年

10 汪海霞;身背十字架的道路[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景强;网络媒体的审美阐释[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李雁华;诗化人生的现实栖地[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张爱武;宗白华生命美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俞燕;“诗与真”的不倦探索[D];安徽师范大学;2002年

5 薛荣莉;徜徉在学术与人生的诗意境界[D];暨南大学;2002年

6 余学玉;由理性向非理性过渡的桥梁[D];安徽大学;2002年

7 张朝富;论庾信诗文的修辞艺术[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8 李志华;杜夫海纳对审美对象和艺术作品类型的现象学描述[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9 谢慧峰;油画创作个性的当代意义[D];山西大学;2003年

10 黄丽君;感悟式阅读教学的思考与尝试[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柔香;;试论宗白华《美学散步》中的庄子阐释[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2 刘锋杰;;朱光潜与宗白华:美学双峰的并峙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张泽鸿;;“艺境”新诠——兼析宗白华美学的生命哲学倾向[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9期

4 石慧;;宗白华意境观浅论[J];名作欣赏;2011年20期

5 闫丽丽;田筱源;;美在意象——对叶朗《美学原理》的解读[J];西北美术;2011年02期

6 张逸婧;;有我之境中的情感因素——浅谈移情的美感经验[J];大众文艺;2011年13期

7 高建平;;后文化研究时代的美学[J];美育学刊;2011年04期

8 刘毅青;;审美境界与人生境界的沟通——以虚静为中心[J];美育学刊;2011年04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欧阳文风;;梁启超、宗白华美学的相似性及其启示[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2 张文涛;;对传统的发现和阐扬——宗白华美学思考的价值关怀[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3 钟仕伦;李天道;;二十世纪中国传统美学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4 徐湘霖;;“纯素”之美与文人的“禅"意识[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5 宛小平;;美学和中国美学——兼与章启群先生商榷[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萧湛;;论宗白华美学的伦理学内涵[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杨春时;;中西主体间性美学的互补:审美同情说与审美理解说[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彭立勋;;走向新世纪的中国审美心理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9 刘悦笛;;从美学“在中国"到“中国的”美学——一段西学东渐和本土创建的历史[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全国美学会议开幕各单位交流研究和教学情况[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丽;宗白华的“散步”方式[N];文艺报;2001年

2 孟建伟;科学与生命[N];光明日报;2005年

3 叶朗;追求照亮生活的艺术之光[N];中国艺术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潘欣信;美学何处寻?[N];美术报;2010年

5 代丽丹;中国化的审美与基督教[N];中国民族报;2002年

6 祝东力 章启群 王锦民;中国美学的省思[N];社会科学报;2002年

7 韩德信;生态美学——美学转型的一种尝试[N];文艺报;2004年

8 傅国涌;美学一样能直面生活[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金涛;应时代呼声 彰东方大美[N];中国艺术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谢颖;美从何来?[N];人民政协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进进;宗白华美学思想述评[D];浙江大学;2005年

2 田智祥;宗白华的精神人格与美学之路[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唐善林;邓以蛰美学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4 O@同壮;庄子与中国现代美学[D];暨南大学;2007年

5 李春娟;方东美生命美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6 王丽;中国近现代美学课程发生发展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黄文发;两种理论取向:自律和他律[D];复旦大学;2008年

8 孙琪;台港新儒学阐释下的“中国艺术精神”[D];暨南大学;2006年

9 李修建;名士风流[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10 齐光远;梁宗岱美学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爱武;宗白华生命美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张慧;宗白华生命美学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3 智小平;宗白华美学思想的生命观[D];内蒙古大学;2010年

4 屈小娥;宗白华生命美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马慧娜;宗白华美学的人格理想[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赵全会;宗白华生活美学思想初探[D];山东大学;2007年

7 向丹;审美化的生存理想[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8 郎冰;试论禅宗对宗白华美学思想的影响[D];内蒙古大学;2009年

9 刘定祥;审美人格的现代性生成[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艳明;宗白华的“空”观及其美学意义[D];郑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744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4744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e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