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日常生活审美化”批判中的身体视角及其难题

发布时间:2019-05-12 05:51
【摘要】:身体作为日常生活的基本出发点,在知识分子的话语中往往是缺席的,因而缺乏一种身体视角。但是,建立“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身体视角又是一个难题,因为我们无法从流动不居的符号化身体返回到肉身存在。因此,问题的意义就在于依循身体回到当下性、处身性,从而赋予知识分子的批判话语以应有的力量。
[Abstract]:As the basic starting point of daily life, the body is often absent in the words of intellectuals, so there is a lack of a physical perspective. However, it is also difficult to establish an aesthetic view of daily life, because we cannot return to the physical body from a mobile symbolic body. Therefore,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problem is to follow the body back to the present nature, and then give the intellectual critical discourse with due strength.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分类号】:B83-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周宪;审美现代性与日常生活批判[J];哲学研究;2000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玉平;现代性与文学大众化问题[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2 阴志科;阚文文;;文化研究:一种批判的乌托邦[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3 贺昌盛;孙玲玲;黄云霞;郑雪;王琴;;“反智主义”笔谈[J];当代文坛;2009年02期

4 许亦善;;现代性悖论中的旅游困境与范式转变[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5 金钱伟;;浅析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J];传承;2009年14期

6 王谦;;现代艺术与“艺术的终结”之惑[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7 杨经建;李兰;;趋“新”与“创”旧:论现代性语境中的新古典主义[J];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8 程镇海;从“立民”到“立人”——百年中国现代美育观念的转向[J];江淮论坛;2004年04期

9 赵建军;审美非主体论[J];江海学刊;2001年06期

10 蒋艳;;改变世界和改变语言——修辞幻象中的建构权[J];焦作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静;作为文化批判的审美[D];黑龙江大学;2011年

2 傅其林;阿格妮丝·赫勒审美现代性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3 曹林红;“国民性”主题的流变与中国现代文学[D];吉林大学;2007年

4 杨剑锋;现代性视野中的陈三立[D];上海大学;2007年

5 唐英;消费时代电视广告审美特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6 韩雅丽;詹姆逊的后现代主义理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7 何劲鹏;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生命化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范东晖;建筑·审美·现代性[D];天津大学;2007年

9 徐敦广;审美现代性视角下的美国音乐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章剑华;中国书法的现代构建[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黎黎;沈从文的乡野与都市[D];西北大学;2010年

2 刘晓东;论新媒介传播对传统书法审美观的影响[D];河南大学;2011年

3 高圣华;华兹华斯诗歌的审美现代性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肖晶;日常生活中的个人与国家[D];复旦大学;2011年

5 常新;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的反思、评价与建构[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6 程镇海;论蔡元培美育观的现代性[D];浙江师范大学;2002年

7 李广平;世纪末的唯美主义狂[D];湘潭大学;2003年

8 谢许航;席勒美育思想的现代性批判[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汪铮;现代语境与传统精神[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10 郭琳;先锋意识在当代中国文学中的变异[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艾秀梅;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何以可能[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赵文俊;;“日常生活审美化”并非审美化[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禹权恒;江桐;;从“日常生活审美化”看中国当代艺术民主化状况[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年11期

4 周珍;;浅论“日常生活审美化”[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5 向华江;张蜜;;反思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现实语境[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6 任静文;;消费社会的美学表征:日常生活审美化[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邹晓松;伍玉宙;;日常生活审美化背景下的产品审美化[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0年06期

8 张艳青;;审美对象的现代转变——兼谈“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当下意义[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9 陈义德;;大众日常生活的审美化[J];美术大观;2008年04期

10 张娟英;;当下文学领域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特征[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6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宪;;“后革命时代”的日常生活审美化[A];城市文化与艺术审美[C];2008年

2 王旭晓;;现代消费审美化与美学在经济领域的作为[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毕哲全;;养生从日常生活中开始[A];第四届中医药继续教育高峰论坛暨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换届选举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王艳;;作为艺术研究视角的日常生活——新生代美术中日常生活表现的拯救路径[A];2010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0年

5 王晓东;;日常生活:西方生活世界理论研究的重要视点[A];中西视野下的实践哲学与文化哲学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04年

6 刘万里;;论古文学研究中的审美化与科学化(纲要)[A];第一届全国高校中国古代文学科研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7 黄京鸿;李辉;;审美化视点结构教学原理技术及其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8 熊家良;;日常生活的诗意呈现——阿毛的诗歌近作琐议[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阿毛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苏和平;;电视使用和乡村日常生活——以箐口哈尼族村为例[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10年刊)[C];2010年

10 周文华;;浅论语文课堂教学审美化与学生创造性培养[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姜文振;谁的“日常生活”?怎样的“审美化”?[N];文艺报;2004年

2 陶东风;也谈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文艺学[N];中华读书报;2005年

3 邓绍秋;陶渊明的生态智慧与日常生活审美化[N];文艺报;2005年

4 姜奇平;经济审美化的内在动因[N];光明日报;2005年

5 童庆炳;“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文艺学[N];中华读书报;2005年

6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凌继尧;解读“大审美经济”[N];中国教育报;2009年

7 陆洁;日常生活巧美容[N];甘肃日报;2000年

8 ;关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N];中国商报;2005年

9 南帆 福建省社会科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压抑和解放:日常生活的细节和符号[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2004年五大学科扫描[N];社会科学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帅倩;赫勒日常生活批判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朱晨静;日常生活视域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3 马玲丽;走向日常生活的诗学[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康艳;“审美日常化”理论话语辨析[D];辽宁大学;2009年

5 刘荣清;批判与建构:日常生活领域的意识形态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6 朴姿映;空间的建构与想象[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许大平;日常生活批判及其当代意义[D];复旦大学;2003年

8 傅其林;阿格妮丝·赫勒审美现代性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9 赵彦芳;作为伦理学的美学:从康德到福柯[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10 杨禾丰;圣约翰大学的校园生活及其变迁(1920-1937)[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美娟;生活的审美化与诗意向往[D];漳州师范学院;2012年

2 赵丽萍;职业,,人诗意的栖居地[D];山东大学;2005年

3 朱玉兰;日常生活的审美现代性救赎[D];西南大学;2008年

4 王艳;日常生活的拯救与反思[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宋燕;课堂教学审美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孔令霞;日常生活审美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力;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审美化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徐阳;多元价值交汇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性定位[D];黑龙江大学;2005年

9 王润清;女性创业过程中的学习行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章雯;城市社会结构变迁中的趣缘群体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4751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4751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2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