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以来中国美学研究的历史回眸——杨存昌主编的《中国美学三十年》评介
[Abstract]:From 1978 to 2008, it is a historical period of great development of aesthetic research in our country. During this period, the aesthetic research in our country has gone through a tortuous course of development. 30 Grandma's aesthetic research has expanded from the discussion of the essence of beauty to the broader and deeper research field of life practice, such as aesthetic culture, ecological aesthetics and so on.
【分类号】:B8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种海燕;探索中国美学学科建设的新理念与新框架——“中国美学的地方经验与世界价值”学术研讨会综述[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许共城 ,章斌 ,张节末 ,潘知常 ,阳晓儒;当代中国美学研究的出路[J];学术论坛;1991年02期
3 王德胜;近十几年来中国美学发展的基本态势概略[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4 谭好哲;;转向现实关怀——新时期中国美学研究的一个突出特征[J];文艺争鸣;2008年09期
5 刘悦笛;;中国美学三十年:问题与反思[J];文史哲;2009年06期
6 文传系;;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暨“新中国美学六十周年”全国学术会议综述[J];美苑;2010年01期
7 王德胜;美学如何可能走向大众生活[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8 于永森;;古代美学研究30年[J];滨州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曾繁仁;;新时期生态美学的产生与发展[J];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10 冯u_;中国美学研究的重要收获——评《中国美学主潮》[J];中国图书评论;199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光;;审美现代性的时间意识——兼论转型期中国美学研究的当代意识问题[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张伟;;认识论·实践论·本体论——论当代中国美学研究思维方式的嬗变与发展[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黄天弘;;新时期党的文化现代化思想的历史演进[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戚敏;屈永鹿;;新时期化纤—纺织重组整合的几种模式[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5 熊幼松;;关于新时期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和持续发展的思考[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6 金维克;;从“法轮功”邪教的泛滥看新时期科普工作的历史重任[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7 王海波;;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应注意的问题(摘要)[A];中国科协2001年学术年会分会场特邀报告汇编[C];2001年
8 曾念福;;谈新时期农业县图书馆的改革[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马晓河;;新时期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A];第二届(2002年度)中国农机论坛文集[C];2002年
10 郑重;;浅谈新时期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其关系[A];档案工作应对入世挑战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市委宣传部 许思文;兴起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热潮[N];连云港日报;2007年
2 申文利;发挥主力军作用为快发展大发展护航[N];长白山日报;2008年
3 记者 张建华;省市联动 实现区域经济大发展[N];长春日报;2008年
4 中共唐山市委党校理论研究室副主任、副教授 王静;积极推动我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N];唐山劳动日报;2007年
5 李天印 张帆 整理;八一厂畅谈推动影视大发展大繁荣[N];中国电影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冯骏;吹响兵团文化大发展的号角[N];兵团日报(汉);2008年
7 中共山东省齐河县委书记 李凤臣;没有创造就没有大发展[N];中国经济导报;2004年
8 张蔚寰;要更加自觉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N];新乡日报;2007年
9 吕立祥;上海绿地集团大手笔谋划大发展[N];中华建筑报;2007年
10 记者 咏梅;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N];内蒙古日报(汉);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窦鹏辉;新时期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2 陈振华;中国新时期小说反讽叙事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淑华;新时期中俄林业经贸合作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4 彭庆文;新时期中国大学体育角色定位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5 陈宝峰;新时期山西省农机化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6 谢维强;新时期知青小说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7 李敬辉;新时期中国产业政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8 文炳勋;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金融工作与执政安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朱泾涛;新时期中俄经贸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刘进军;中国新时期历史题材小说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景艳;新时期审美文化中的苦难意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刘水芬;生态美学与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的价值倡导及建构[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3 王晓波;怎样的日常生活,如何审美化[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朱春英;在时代的脉搏上跳动[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郁松;新时期中国电影中女性形象的转型[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罗月婵;论新时期中国公民的政治参与[D];浙江大学;2002年
7 靳雅茜;浅析后现代景观中的电视审美文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游建荣;消费时代的意义生产[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黄晶晶;审美文化视野中的电视剧艺术[D];厦门大学;2008年
10 杨秀敏;论当下中国流行音乐的新趋势[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4765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476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