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文本即事件:对话视域中的审美对象

发布时间:2019-06-04 16:17
【摘要】:对话美学思想的文本观,既区别于传统主客二元论美学模式中的文本观,同时又与解构主义的文本观念有着根本的区别。在对话美学思想中,文本是自律性与开放性的辩证统一,是审美主体间对话关系的本质体现。
[Abstract]:The text view of dialogue aesthetics is not only different from the text view in the traditional subject-object dualism aesthetic model, but also fundamentally different from the text concept of deconstructionism. In the aesthetic thought of dialogue, the text is the dialectical unity of self-discipline and openness, and it is the essential embodiment of the dialogue relationship between aesthetic subjects.
【作者单位】: 上海商学院东方财富传媒与管理学院;
【基金】:上海市教委重点建设项目(J52001)
【分类号】:B83-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正华,贺轶玲;论道德交往与学校道德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朱寿兴;;网络文学的公共空间建构与文学网站的使命[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徐振轩,徐叶;海德格尔视野里的现代技术与人类命运[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李雪彦;;政治认同:从传统到现代的变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张传开,余在海;本体论的争论与实践范畴的深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侯卫平;王桂亭;;电视文学片的误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7 李海红;;建构主义翻译研究对读者主体的观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8 李雪彦;;政府认同的二维理论探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宋一;;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李雄燕;;消费主义语境下的道教生命美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青原;;中国传统“做人”概念与和谐社会[A];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第1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二)[C];2007年

2 王青原;;中国人日常语汇中的“做人”概念[A];第16回韩中伦理学国际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3 戴艳军;刘则渊;;论科学技术的道德评价[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胡象明;鲁萍;;WTO对中国政府管理的挑战及其对策[A];入世与政府先行[C];2002年

5 张凤奎;张志宇;;打造责任政府——通向和谐社会之路[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6 邓伟;;历史与人性的浑融——李R既恕按蠛有∷怠痹俨蚚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7 何华青;吴彤;;实验的可重复性研究——新实验主义与科学知识社会学比较[A];首届、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获奖文集[C];2009年

8 舒志定;;马克思教育思想研究的基础与路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邓素文;;从提问方式看近现代课程知识价值观的变迁[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9)——外国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10 鲁路;;哈贝马斯交往概念的思想起源[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胡洁;建构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陆秀英;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钱玉英;制度建设与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优化[D];苏州大学;2010年

6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淑辉;当代中国交往理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9 高涵;法兰克福学派的知识社会学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芳;从翻译标准的变化看译者主体性的变化[D];河北大学;2009年

2 顾博;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理论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燕玲;关联理论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毕圣洁;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合法性构成与获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王军;城市社区主体互动困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柳克方;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认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韩红梅;交往行为理论视角下对教育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9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陈果;业主委员会治理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金海;;对话与辩证法的关联——对话美学的哲学审视[J];阴山学刊;2008年04期

2 邹理;;“自然的人化”的实践美学——论李泽厚《美学四讲》中的美学思想[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曹顺庆;司空图与康德美学思想比较[J];江汉论坛;1985年03期

4 高明扬;刘程;;论肯尼克的美学思想——兼对分析美学的评价[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5 覃君洁;;朱光潜对克罗齐美学思想的继承与批判[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12期

6 聂振斌;;新时期美学理论所面临的挑战与重构[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何明;直指心源 明心见性——严羽美学理论思维的内向性[J];民族艺术研究;1993年05期

8 李世涛;戴阿宝;;记忆中的美学往事——访中国社科院哲学所聂振斌先生[J];文学前沿;2005年01期

9 陈欣;;对印度美学的现代阐释与深层解读——评《印度古典美学》[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10 吴腾凰;杨连成;;生活土壤上的批判与追求——试论吕荧的美学思想[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198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戴冠青;陈志超;;“主体间性”美学理论对中国美学发展的意义[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顾道弟;;美论二题——学习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美学思想有感[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张云鹏;;论审美对象的存在形态[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彭锋;;冯友兰美学思想初探[A];传统与创新——第四届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王旭晓;;中国美学的历程与转向[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6 黄水婴;;《论“审美无利害”在中国美学中的变异》概要[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7 马建高;;论梁启超“趣味”美学思想的现代审美主义追求[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8 刘彦顺;;论梁启超美学思想中的“时间性”问题[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9 王向峰;;略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美学问题[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张玉能;;实践的超越性与审美[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平;现象学的视野[N];文艺报;2007年

2 张政文;二十世纪西方现代性美学对康德美学的三种典型回应[N];光明日报;2008年

3 刘家友;关于《美学基础理论简论》的若干问题[N];盘锦日报;2010年

4 赵家治;孔子的美学思想[N];协商新报;2010年

5 刘蓓;西方环境美学理论[N];文艺报;2004年

6 河北社科院 方伟;信息时代拓展“美”的领地[N];社会科学报;2005年

7 杲文川;专家学者共话《西方美学史》[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8 汝信;美学也应关心民生[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9 张晶;审美文化的现代性内涵[N];中国文化报;2009年

10 陈海静;美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吗?[N];文艺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琴;审美自律性的历史考察与反思[D];复旦大学;2009年

2 魏红珊;郭沫若美学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3 尹航;论杜夫海纳美学思想的主体间性内涵[D];山东大学;2010年

4 石长平;刘纲纪实践本体论美学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胡俊;对接与缝合:新方法建构新美学[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6 郑龙云;今道友信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s,

本文编号:24928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4928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c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