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坚持现代性——韦尔默的审美现代性思想

发布时间:2019-06-04 17:30
【摘要】:韦尔默认为现代性并没有终结,因为理性实施着自我超越。一方面,具有"拼图"特性的后现代主义隐含着理性的自我超越,激发着人们的民主意识;另一方面,现代性自身及对它的批判涌动着理性的自我超越,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巨大的民主潜能。实质上,所谓的"终结论"只是一个没有结局的哲学游戏,因为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共同丰富着审美现代性的内涵,诸多偶然性因素突破了必然性的控制,解释学的反思有助于现代性更合理地建构自身。
[Abstract]:Welmer believes that modernity is not over, because reason carries out self-transcendence. On the one hand, postmodernism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jigsaw puzzle" implies rational self-transcendence and stimulates people's democratic consciousness; On the other hand, modernity itself and its criticism surge rational self-transcendence, and there is great democratic potential in real life. In essence, the so-called "final conclusion" is only a philosophical game without ending, because postmodernism and modernism together enrich the connotation of aesthetic modernization, and many contingency factors break through the control of necessity. The reflection of hermeneutic is helpful for modernity to construct itself more reasonably.
【作者单位】: 河北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B83-0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进书;;现代性“终结”与审美现代性批判[J];东南学术;2006年04期

2 李进书;;续写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批判[J];理论与现代化;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徽希;;福柯“话语”概念之解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张劲松;;拟真时代:鲍德里亚媒介理论的后现代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3 张倩;;文本·现象·文化——媒介批评视野中的博客写作[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4 陈文忠;20年文学接受史研究回顾与思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5 陈文忠;;文学史体系的三元结构与多维形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李长成;;法兰克福学派现代性批判的理论路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闻娱;;论作为整体的现代媒介艺术[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8 黄世权;;泛美学时代的美学教学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9 罗宁;;中国当代行为艺术的美学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10 贺立婷;;浅谈超真实的世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欧震;;读者之死[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张舒;;从加缪的《局外人》看理性对人的禁锢与异化作用[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文兵;;当代西方哲学的一种价值观:多元中的追求[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4 谢永康;;“天才”的出场——国外阿多尔诺哲学研究述评[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罗骞;;詹姆逊对“生产方式”的坚持与阐释[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王凤才;;继承与超越、解构与重建——后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关系阐释[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7 胡燕双;;《海浪》中的后印象派特征[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周计武;;现代主义的焦虑[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张之沧;;论建立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10 王天祥;李琦;;面向未来的多媒态艺术及其教育[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郭星;二十世纪英国奇幻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高涵;法兰克福学派的知识社会学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马新宇;辩证法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虚无主义的超越[D];吉林大学;2011年

6 樊亚峤;儒家课程思想的后现代转向[D];西南大学;2011年

7 张才刚;数字化生存与文学语言的流变[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吴国如;超越他者,,成为主体[D];河南大学;2011年

9 许淑芳;肉身与符号[D];浙江大学;2011年

10 李汇;现代性视野中的1980年代探索戏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宇;后现代史学对传统史学的挑战与反思[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庞红蕊;节庆祭祀与替罪羊之死[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0年

3 吴福妹;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及其启示[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4 谢春平;惩罚与拯救[D];南昌大学;2010年

5 王仁阳;化学知识的心理表征与化学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曾喜云;论詹姆逊对结构主义的阐述[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彩云;试论詹姆逊的“马克思主义”[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露;马克思政治哲学视域下的后现代女权主义[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9 赵长亮;从传记经验看本雅明的波德莱尔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王玲;王跃文官场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的蜕变[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进书;“非地方化”亲密联结:文化全球化的一个特征[J];人文杂志;2004年05期

2 T.W.阿多诺,张慎;《最低限度的道德》第二部分[J];世界哲学;2003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进书;;坚持现代性——韦尔默的审美现代性思想[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0年04期

2 李进书;;伊格尔顿的“坚持”现代性思想[J];理论与现代化;2010年06期

3 张之沧;后现代思潮中的科学技术定位[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4 张\~;;最后一片拼图[J];招商周刊;2005年38期

5 王春华;;拼图游戏“拼”出百万富翁[J];华人时刊;2008年06期

6 ;七年半完成的超级拼图[J];晚晴;2011年06期

7 塘里成双;;“拼”圆财富梦[J];故事家(微型经典故事);2007年12期

8 龙仙凤;;1000块拼图的爱情[J];短小说;2008年09期

9 孙德明;;在后现代消费文化中坚持艺术立场[J];美术;2006年09期

10 叶从容;;后现代城市背景下岭南都市文学的困境与超越[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汝祉;;对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可能陷入一些认识误区的商榷[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2 周建萍;;后现代语境中的中国影像文化[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周素卿;;都市地理学的理论光谱与发展趋向:从人文生态学派到后现代主义[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4 尤娜;;后现代视角下的叙事心理治疗[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陈积银;;警惕娱乐化庸俗化新闻的后现代主义倾向[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6 曾阳萍;;《反对阐释》与后现代主义[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杨向荣;;距离的生成与消解——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一种解读[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李权时;吴俊杰;;后现代技术观与和谐社会的建构[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9 李峻;刘晓刚;曹霄洁;;现代科技革命与数字媒体艺术互动发展的思考[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10 郭继民;;对“技”的另一种认识——从庄子与西方后现代哲学贯通的角度[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sense;Photoshop绘制拼图[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吴琼;收支各3亿 上海赛场金钱拼图[N];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

3 董达峰;拼图年历套卡缺一不可[N];中国商报;2002年

4 牛彤;车系拼图 圈划品牌新边界[N];中国财经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陈晓林;联通业务“拼图”[N];通信产业报;2003年

6 丹娜;eBay易趣借“拼图”启动岁末营销战[N];消费日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潘永花;五彩拼图一统江湖?[N];网络世界;2003年

8 侯婷 于伶 程海霞;关于40%的魅力拼图[N];华北电力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程武;上网本联盟加速拼图[N];中华工商时报;2009年

10 陶东风;从后现代主义到文化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源;后现代主义思潮与中国新时期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吴粤北;先锋派实验音乐之涅i肹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3 陈后亮;琳达·哈钦后现代主义诗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滕学明;论安妮塔·布鲁克纳小说的后现代现实主义风格[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5 姜华;大众文化理论的后现代转向[D];黑龙江大学;2004年

6 王维杰;在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间[D];吉林大学;2008年

7 李琼;保罗·奥斯特的追寻:在黑暗中寻找自己的位置[D];厦门大学;2009年

8 管小其;启蒙的后现代反思[D];黑龙江大学;2011年

9 李雪;戴维·洛奇重要小说中三种现代写作方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10 胡胜;多普勒雷达资料业务应用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瑞;詹姆逊后现代主义空间理论述评[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胡阔;装饰艺术与后现代主义设计的风格比较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3 姚云鹤;VI设计延展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周力辉;西方“终结论”思潮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5 肖海;我国当前高校教务管理理念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魏旭\

本文编号:24928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4928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f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