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审美超越的根源到底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9-06-10 09:41
【摘要】:人的有限与无限构成的两重结构张力,是刺激并催生审美超越的决定力量。人的有限与无限水乳交融、浑然天成,生动地映现在诗性智慧弥漫的艺术和美之王国中。在有限与无限出现断裂的地方,审美、艺术活动是人内在的需要,分裂人性之修复、弥合,在世俗社会中只能依赖于审美、艺术活动。在这里,逻辑与历史有着惊人的吻合。审美超越乃源于实践,以及在实践中生成之两重结构之人,这都是马克思学说的实有话题。
[Abstract]:The dual structural tension composed of limited and infinite human beings is the decisive force to stimulate and give birth to aesthetic transcendence. Human limitations and infinite water and milk blend, natural, vividly reflected in the poetic wisdom of art and the kingdom of beauty. In the place where there is a break between limited and infinite, aesthetic and artistic activities are the internal needs of human beings. The repair and healing of split human nature can only rely on aesthetic and artistic activities in the secular society. Here, logic coincides surprisingly with history. Aesthetic transcendence originates from practice and the double structure generated in practice, which is the real topic of Marx's theory.
【作者单位】: 湛江师范学院中文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王国维与康德美学中国化之起点”(10YJC751040) 湛江师范学院博士专项“当前中国美学论争反思”(ZW0905)
【分类号】:B8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寇鹏程;;实践存在论美学的理论与现实根基[J];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2 陈诚;;“实践存在论”的理论实质及其思想渊源——对朱立元先生反批评的初步回答[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0年02期

3 谢立敏;;实践存在论美学浅析[J];学理论;2010年06期

4 杨春时;;审美超越辨正——兼答赵晓芳《后实践美学与审美意识形态》一文[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栗永清;;新世纪实践美学学术研讨会综述[J];探索与争鸣;2010年08期

6 王怀义;;“实践存在论美学”何以不可能?[J];文艺理论研究;2010年05期

7 欧阳青梅;方光耀;;多重音乐感知与审美涵化[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8 邓红学;;论韦庄词与审美超越[J];社科纵横;2009年01期

9 董学文;陈诚;;“实践存在论”美学、文艺学本体观辨析——以“实践”与“存在论”关系为中心[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曾淑艳;;审美超越的修辞学——关于文艺意识形态的实践理性功能辨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毛礼锐;;老树新芽 生机常在[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一)[C];2009年

2 何胜莉;游翠萍;;生命关怀与审美超越——文学的灾难书写研讨会综述[A];“抗震文艺与中国精神”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刘晔原;;葫芦意象的审美超越[A];葫芦·艺术及其他[C];2007年

4 邹建军;;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实用性与有效性问题[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赵心宪;;邓小平文艺政策阐释的人学思路——兼评一种审美文化的社会控制理论[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6 杨同卫;;论医德教育的境界[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7 司徒荣;;非李氏系数不适应随机微分系统的强解与最优控制的存在性[A];1995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C];1995年

8 蒋永文;;人的完善:孔子的审美文化功能论——释“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A];孔学研究(第二辑)[C];199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鸿声 何可人;文学在灾难之后何为[N];文艺报;2011年

2 记者 甘勇;援疆工作现场办公会在博州召开[N];湖北日报;2010年

3 东北师范大学 王春雨;审美与职业生活[N];光明日报;2010年

4 李娟;国产动画中的民族精神[N];金融时报;2010年

5 曾繁仁;生态美学在当代美学学科中的新突破[N];中国文化报;2010年

6 刘家友;关于《美学基础理论简论》的若干问题[N];盘锦日报;2010年

7 东北师范大学 王春雨;审美与职业生活[N];光明日报;2010年

8 李娟;国产动画中的民族精神[N];金融时报;2010年

9 曾繁仁;生态美学在当代美学学科中的新突破[N];中国文化报;2010年

10 刘家友;关于《美学基础理论简论》的若干问题[N];盘锦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雪梅;审美超越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2 王国富;现实的历史的有限的超越[D];吉林大学;2006年

3 陶悦;道德形而上学[D];黑龙江大学;2006年

4 杨庆杰;宋明理学美学引论[D];复旦大学;2005年

5 郑瑞侠;中国古代早期文学边缘角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崔小敬;寒山及其诗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7 刘泽民;试论实践存在论的美学思考方式[D];复旦大学;2004年

8 寇鹏程;作为审美范式的古典、浪漫与现代的概念[D];复旦大学;2004年

9 陈迎年;感应与心物——牟宗三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10 魏义霞;人的生存维度及其哲学回应[D];黑龙江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晓;穷达一真儒,俯仰皆自得[D];西南大学;2010年

2 李琳琳;寓情于景,神余言外[D];河南大学;2010年

3 林坤城;陈白沙之“曾点传统”的美学诠释[D];暨南大学;2010年

4 吴秋实;论康德的教育哲学[D];安徽大学;2010年

5 徐风娟;我国传统建筑艺术与戏曲艺术的审美共通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韵;消费文化背景下中国幽默审美形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殷珊;论王国维的悲剧美学思想[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0年

8 尹文亮;审美的困境与审美价值的重构[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吴珉;“中庸”的境域及其美学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10 刘玮;当前国内生态美学研究中的哲学基础问题探索[D];延安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963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4963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3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