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态美学”的“身体”、“空间感”与“时间性”
[Abstract]: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traditional aesthetics can be called "artistic aesthetics" as a whole, and it constructs an aesthetics that can only satisfy the two senses of "vision" and "hearing", which can only satisfy the "visual" and "auditory" senses. As an inherent part of environmental aesthetics, ecological aesthetics starts from the sense of environmental space that occurs in "reality", which must involve the formation of "physical sense" in "sense of space". And the existence of the dimension of "time"-the "simultaneous" coexistence and continuation of the "body senses" in the static state, and the dynamic existence of the aesthetic feeling of the space environment is inspired and led by "meaning" and "value".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B8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聂振斌;关于生态美学的思考[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曾繁仁;当前生态美学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J];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3 曾繁仁;生态美学:后现代语境下崭新的生态存在论美学观[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祖利,张玉霞;《聊斋志异》的生态美学解读[J];蒲松龄研究;2004年02期
2 李立,孙其香;试论《毛大福》的生态美学意义[J];蒲松龄研究;2005年02期
3 方以启;;关于诠释学理论中若干基本问题的探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4 王浩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生性动力机制的概念诠释[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5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6 张志伟;说不尽的康德哲学——兼论哲学史研究的几个方法论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7 张能为;;伽达默尔的解释学与形而上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李凯;颜炳罡;;庄子诠释方法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9 彭启福;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与我国教育理念的转变[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10 彭启福;;理解与实践——对理论与实践关系的一种诠释学反思[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淑花;;伽达默尔的诠释学与古典著作解读的批判[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2 刘友古;;罪与原罪:在《罗马书》中的一种诠释学意义之分析[A];“经典的翻译与诠释”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3 姚进忠;;诠释视野下的个案工作[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陈德敏;杜辉;;关于《物权法》中水资源权属制度合理性的评介[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韩志伟;;生产与技术: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嬗变[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6 陈家旭;;英汉语隐喻认知对比的哲学基础[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赵玉增;;从主体视角看法律思维对法治建设的意义[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8 耿波;;文化群落与都市文化群落的危机[A];“都市文化学科建设论坛暨都市文化原理编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陈新汉;;社会自我批判机制及其当代启示[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10 陈新汉;;马克思社会自我批判视阈中的中国社会主义改革[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金鹏;符号化政治——并以文革时期符号象征秩序为例[D];复旦大学;2003年
6 何明星;《管锥编》诠释方法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7 马和民;社会化危机及其出路[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程勇;汉代经学视野中的儒家文论叙述[D];复旦大学;2003年
9 赵卫国;海德格尔的时间性与时——间性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10 陈海静;审美自由论[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苏红;论绘画中的“儿童画”情结[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符超翔;法律史中的“阐释”与“史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肖艳;文学翻译中的误译问题[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金生伟;竞技篮球运动表演艺术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孙继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现代人格教育[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陆燕;“前理解”指导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杨立琼;生态美学视域下的明清经典小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田蓁子;针尖上的蜂蜜[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方焓;生态美育视域下的中小学语文教学[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钱中文;全球化语境与文学理论的前景[J];文学评论;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欣复;论生态美学[J];南京社会科学;1994年12期
2 李启军;;系统整体创新的生态美学[J];南方文坛;2005年06期
3 罗小平;;生态美学——音乐美学界应当关注的新视域[J];人民音乐;2010年11期
4 罗小平;;生态美学——音乐美学界应当关注的新视域[J];人民音乐;2010年12期
5 李西建;美学的生态学时代:问题与意义[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6 王素花;科技文阅读题[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年09期
7 魏艳丽;《虹》:寻求一种“诗意的栖居”——对劳伦斯《虹》的生态美学阐释[J];巢湖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8 赵丹丹;;浅析现代生态文明中的生态美学[J];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2007年06期
9 ;简讯[J];哲学动态;2005年01期
10 曾繁仁;;建设中国特色的生态美学[J];中国美术馆;200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晓辉;;用生命点燃艺术 用艺术照亮美学——重新体验《艺术美学》[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一辑)[C];2011年
2 ;全国美学会议分别召开高校美学教学和造型艺术美学座谈会[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3 曾冬梅;;心理笔记[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4 赵杰;徐苏宁;;城市化进程下城市生态美的意境创造[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熊艳;盛胜我;赵跃英;;早期侧向声能因子LF_E对于空间感中ASW的影响[A];2008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徐溯源;;生态伦理与生态美学视角下的城市规划价值观[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徐书城;;《美学大纲·序》[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8 高鑫;;电视艺术美学自由言说自己的时代[A];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9 薛平;周斌;;对维特根斯坦私人语言论证的一种解释[A];第二届分析哲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李丕显;孙琪;;生态美学偏至论[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韦鹏雁 本报通讯员 田达欢;生态美学研究的范例[N];广西日报;2011年
2 仲呈祥;艺术美学与构建和谐社会[N];人民日报;2005年
3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曾繁仁;生态美学的产生及其意义[N];中华读书报;2002年
4 曾繁仁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生态美学究竟有哪些新突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刘悦笛;“生态美学”的系统阐释[N];人民日报;2010年
6 安佰鸿 北京语言大学;生态美学会通中西文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曾繁仁;建设中国特色的生态美学[N];人民日报;2009年
8 吴承笃;生态美学的新译介[N];文艺报;2010年
9 张元端;生态美学与住宅创新[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10 李星;探索生态美学建构[N];光明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丹麾;当代西方生态建筑的美学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4年
2 王诺;欧美生态批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方玲玲;媒介之城[D];浙江大学;2007年
4 李洁;多维视野下的世博会建筑表达[D];同济大学;2008年
5 隋丽;现代生态审美意识的生成与文本建构[D];辽宁大学;2008年
6 赵凤远;庄子生态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杨文臣;当代西方环境美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陈正勇;自然、神性与美[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9 张屏瑾;上海新感觉:中国现代文学史中“新感觉”的发生与发展研究(1928—1936)[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易存国;乐神舞韵:华夏艺术美学精神研究[D];东南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超群;生态美学:个体精神生态的建构及价值[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玮;当前国内生态美学研究中的哲学基础问题探索[D];延安大学;2010年
3 杨津;基于生态美学思想的家居产品设计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4 陶冶;生态美学主旨与当代人和自然关系的审美建构[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5 邓亚梅;希腊神话的生态美学阐释[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文亮;生态美学视域中的20世纪乡土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王艳丽;曾繁仁生态美学思想哲学基础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小云;平衡论生态美学观[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9 邵丰;当代视域下的庄子生态美学思想[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10 王玉琪;海德尔格生态美学思想批判[D];西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4964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496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