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唐君毅作为“文化意识宇宙的巨人”,其思想涵盖中西古今,并创造性地借鉴了各方的优质文化。无论是其哲学文化空间,还是其美学思想,都吸收了古今中外各家思想之精华,并进行了创造性的现代阐释。由此看来,梳理其美学思想渊源对于我们系统地、整体地把握其美学思想,体味其美学精神显得举足轻重。本篇论文共有五章,首先概要论述了唐君毅的美学思想,进而分别论述了唐君毅美学思想与以荀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以华严宗为代表的佛教思想、以黑格尔为代表的西方哲学思想和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之间的思想渊源。第一章概述了唐君毅美学思想。心之本体是唐君毅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一方面,求美意识起源于道德心灵;另一方面,一切文化活动都是基于道德自我的支持。基于此,唐君毅认为由本心的感性化可呈现出六种美的形态,分别是自然美、器物美与艺术美、文学美、神灵美、人物美或人格美以及人文风俗美。而在唐君毅美学思想之中,他始终以人格美作为最高的审美理想,力图构建由自然美、文艺美到人格美的上升之路,这是心灵自我超拔向上的历程。而他最高的美——人格美实质上是孔子“仁”道美学的延续。第二章探讨了唐君毅美学思想对传统儒家思想的继承。唐君毅作为新儒家代表人物,其思想基调自然是传统儒家思想。而在这之中,尤以荀子美学思想对其影响最大。唐君毅美学思想与荀子美学思想在关于求美意识之起源、礼乐思想以及人格美的思想这三个方面有着极大的契合度。然而,唐君毅还是没有逃离出孔孟心性之学的框架。他对于荀子美学除了继承以外,更多的还是发挥。首先,唐君毅在确认求美意识起源于道德自我之后,更进一步梳理了求美意识与求真意识的关系。其次,唐君毅追求“悠游之美”的审美境界,这是一种超越外在条件与客观功利的境界。这与荀子忽视美的超功利性是大相径庭的。最后,在人格美的修养途径上,唐君毅虽然借鉴了荀子理论思想,但实际上仍然遵循的是孔孟追寻个体人格内在精神的崇高。第三章探讨了唐君毅美学思想的佛学渊源。唐君毅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是心之本体。而唐君毅的心之本体综摄了古今中西各家之长,在这之中,华严哲学在唐君毅思想体系的形成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在整个哲学体系的思想进路之上,唐君毅关于“道德自我”的建构借鉴了法藏“性起”论的思想进路,先证心之本体的存在,然后通过层层思虑来肯定此心之本体乃是唯一之心之本体。此外,华严哲学对唐君毅思想的影响还体现于理论特色的形成上,华严哲学特有的圆融特质多方面的渗透入唐君毅思想中。然而,唐君毅秉持了“以儒摄佛”的文化理念,他在坚持以儒家正统思想为基调的情况下,于其思想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充分地关注了佛教哲学的传统文化价值与其现代价值,并进行阐释和吸收。第四章是对唐君毅美学思想与西哲思想渊源的梳理。历来以“心”作为世界万物本源的心本体论者,大都面对着一棘手的哲学问题。即作为本体存在的“心”其特征是无形无相的,那么它如何才能派生出有形有相、可看、可触、可感、可知的现实世界呢?针对这一问题,唐君毅以本心开为九境的理论来说明物境的派生,即其心通九境论。他的这一理论体系在形式上其实受到了黑格尔哲学的影响。与其对佛学的态度相类似,唐君毅还是基于儒家的视角对黑格尔的思想进行审视。首先,唐君毅的心通九境论与黑格尔的哲学思想仍有较大的差异性。一方面,唐君毅心通九境中的三向观虽借鉴了黑格尔的正反合的理论模式,但二者存在着本质区别。九境是无次序而言的,而在黑格尔那里事物或境界是有次序的;另一方面,唐君毅九境之间的内在关系是一种隐显关系,这与黑格尔主张的辩证矛盾关系是大异其趣的。其次,与黑格尔将哲学作为文化的最高者所不同,唐君毅认为道德才是文化的中心。他直白他这一观点是对康德精神的继承,然而这种观点实际上还是基于对传统儒家思想的坚守,实质彰显了儒家以善为美的思想。第五章论述了庄子思想对唐君毅美学思想的影响。唐君毅追求“悠游之美”的审美境界。在他看来,“游”作为中国艺术精神的核心,其内涵是极为丰富的。一方面,可“游”的艺术具有虚实相涵、含蓄以及以小观大的特征;另一方面,唐君毅的“游”还是一种心随物游进而超然于物的精神境界。唐君毅以上关于“游”的精神内涵的论述,与其对庄子“逍遥游”的诠释多有契合之处。唐君毅对于庄子“逍遥游”的诠释集中于无用之用、小大之辩、乘物游心三个方面。综合唐君毅对于庄子“逍遥游”的阐释与其“游”的内涵而言,唐君毅明显借鉴了庄子“逍遥游”的精神内涵。值得注意的是,唐君毅的“游”,最终落脚点还是传统儒家思想。他的“游”是对孔子“游于艺”的现代诠释,“游”的目的正在于通过艺术来陶冶性情,从而使人的心灵于当下得到安顿。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B83-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欣;;现代新儒家生命美学的三境界[J];新疆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2 石了英;;道德理性与艺术精神:唐君毅庄子美学阐释[J];北方论丛;2011年05期
3 齐安瑾;;论现代新儒家对《乐记》的美学诠释——以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为中心[J];河北学刊;2011年03期
4 任瑞金;;30年台港澳美学研究的启示[J];滨州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5 熊吕茂;;论唐君毅的美学观[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6 夏兰;赵凯;;唐君毅的悲剧美学初探[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年09期
7 辛凉;;现代新儒学的佛学诠释——概论儒佛会通与现代新儒学的理论建构[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8 孙琪;;“藏、修、息、游”与中国艺术精神——唐君毅美学思想探析[J];宜宾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9 吴衍发;;唐君毅美学思想探析[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金小方;;唐君毅礼乐思想探析[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建平;“中国艺术精神”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屈勇;唐君毅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田艳;心通九境[D];贵州师范大学;2016年
2 朱维毅;论唐君毅对黑格尔哲学的诠释与消化[D];湖南大学;2015年
3 陈龙;唐君毅美学思想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4 宫世峰;荀子美学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张云江;心通九境[D];四川大学;2005年
,
本文编号:
26628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662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