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攀援——我的学术历程

发布时间:2020-05-19 11:09
【摘要】:如果说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是"散步",那么我的美学就像是攀援。散步是一种休闲,一种享受;攀援则是一种拼搏,一种奋斗。我的美学更像朱光潜先生,但又没有朱先生那么洒脱,那么自如。朱先生是在用散步的精神做攀援的事情。宗先生做学问乐在其中,无需事后去检讨,去品味,写成的书可以压在床底下,任其生灭,不屑于做自述自评之类的事;我做学问则乐在其后,写出来就要发表,从一排排铅字里获得精神上的补偿,从反省、回味中领略类似散步那种感觉。但即便是反省和回味,对于我终究也还是一种攀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豪生;尚延龄;;美是实体性的,还是观念性的?——与《美学》编者商榷[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周炽成;重评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论[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2期

3 王齐洲;论中国人原初的审美意识[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4 胡健;茅春柳;;情感与人生——梁启超美育思想新论[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5 顿德华;;人生境界至美的审美表达[J];青年文学家;2009年05期

6 古风;董润林;;填补我国上古美学史研究空白的力作——朱志荣《夏商周美学思想研究》读后感[J];美与时代(下);2010年03期

7 陈望衡;艺术起源的中介及审美意识的产生[J];求索;1985年05期

8 陈池瑜;;从审美意识的角度论艺术作品的主题[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年04期

9 李西建;原始图腾与民族审美意识[J];文艺研究;1997年01期

10 陈吉猛;伽达默尔的审美意识批判及其启示[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庆本;;美学史方法论[A];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2 李泽淳;;关于生态美学研究的几点思考[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徐书城;;美学方法论改革刍议——马克思主义和美学研究[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4 齐大卫;;“最大的美”——世纪“审美之维”[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5 吴义伟;;发掘数学美学的教育功能[A];“和谐社会中的美学与高校美学教育”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李庆本;;王国维与古典美学的现代转型[A];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7 朱存明;郑广智;;《人类学美学的崛起》[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8 公木;;毛泽东美学思想发微[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七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2年

9 顾凤威;;后现代的审美悖论与马克思的科学预见[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大会发言[A];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简报[C];198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主讲人 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教授 叶朗;学会审美人生才会完整[N];新华日报;2011年

2 李素香;时代变化引起审美意识变迁[N];山西日报;2004年

3 厦门大学中文系 杨春时邋刘连杰;建立健全的身体美学[N];光明日报;2008年

4 郑言实;寻找美的奥秘[N];铁岭日报;2007年

5 李翔德;大美学时代[N];太原日报;2006年

6 四川 李祥林;中华美学研究片想[N];社会科学报;2004年

7 万莲子 王琼;中国生态美学的意蕴[N];文艺报;2005年

8 晓刚;在坚持中不断创新[N];中华读书报;2008年

9 杲文川;专家学者共话《西方美学史》[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10 本报书评人 杨小洲;艾柯与《丑的历史》[N];中华读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立群;先秦天人观念的变迁与审美意识的酝酿[D];复旦大学;2003年

2 隋丽;现代生态审美意识的生成与文本建构[D];辽宁大学;2008年

3 方英敏;先秦美学中的身体审美和身体问题[D];南开大学;2009年

4 董雪静;中国古典美学“厚”范畴论[D];复旦大学;2006年

5 李静;易学思想与生态美学建构[D];辽宁大学;2011年

6 潘立勇;本体工夫论与阳明心学美学[D];复旦大学;2003年

7 程晶晶;中国审美心境范畴论[D];复旦大学;2012年

8 张艳艳;先秦儒道身体观及其美学意义[D];复旦大学;2005年

9 何圣伦;苗族审美意识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黄石明;论“中”:泰州学派美学范畴研究[D];扬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玲婷;试论审美意识的异化经验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邵华;论伽达默尔对康德审美意识学说的扬弃[D];武汉大学;2005年

3 王琴;互联网时代审美意识的嬗变[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4 周健;庄子美学的本体论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刘翠红;王夫之美育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燕;魏晋士人的自由审美及其心态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玲;从日本人的自然观来考察日本人的美意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8 崔颖敏;日本审美意识浅析[D];延边大学;2010年

9 苏绪丽;中国审美文化“尚清意识”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8年

10 赵立如;审美文化的传播者—常任侠美学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708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6708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9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