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五四时期伦理道德的转型与文学审美观念的转变

发布时间:2020-06-03 01:43
【摘要】:正在中国社会从古代到现代的转折中,五四运动堪称首次波及中国全社会的思想解放运动,其伦理道德和审美观念的变革为先前所未曾有。由于中国社会历来以伦理道德立言甚至立国,因而这一转折显得重大而深刻。从封建性质的伦理本位到近代性质的公共社会关系,从文以载道的依附审美到刻画现实生活图景的为人生的艺术,五四时期的文化启蒙运动发挥了重大作用。直至今日,我们应该承认,中国社会的伦理道德改造的任

【共引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李丽;;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瀚池;;试论《管子》的山林资源管理思想[A];2014第九届全国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4年

3 王斐;;民主与法制——《管子》舆论思想评述[A];2014第九届全国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4年

4 赵志军;;论道家自然的人为性[A];东方丛刊(2003年第3辑 总第四十五辑)[C];2003年

5 杜仕菊;陈功;;中国传统诚信观及其对当代廉政建设的功用研究[A];马克思主义与文化新自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建美;晚清政府主和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季;荀子行政伦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鲍永玲;“种子”与“灵光”[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寅;李光地与清初经学[D];南开大学;2013年

5 李培健;西汉五德实行论考[D];南开大学;2013年

6 王小可;文化诗学视阈中的早期唐诗英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7 马媛媛;两周秦汉社会对女性特质的建构过程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连雯;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生态环境下的居民生活[D];南开大学;2013年

9 李新士;郭嵩焘洋务观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10 魏志远;礼秩与实用:从明代中后期的日用类书看儒家伦理民间化[D];南开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霞;五四时期民主实践的局限与启示[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2 李芳清;“五四时期”的“科教兴国”思想及其历史启示[J];探求;2001年05期

3 邱美珠;论五四时期的青年社团组织[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4 杨智勇;五四时期“以人为本”思想初探[J];求索;2002年06期

5 刘黎红;五四时期中西文化调和论的互动——兼论五四时期中国文化调和论兴起的外在刺激因素[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6 刁丽伟;五四时期文化的价值思考[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3年02期

7 李少兵;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文化观研究——五四时期的历史考察[J];史学月刊;2003年03期

8 张健;论五四时期的旧剧批判及其对中国喜剧观念的影响[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9 章清;1920年代:思想界的分裂与中国社会的重组——对《新青年》同人“后五四时期”思想分化的追踪[J];近代史研究;2004年06期

10 王存奎;反思五四时期的“社会主义”问题论战[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传亮;;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历史文化心理分析[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2 张静芳;王建学;;五四时期文化格局论析[A];全国中外近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周建华;;五四时期的社会思潮与孙中山晚年思想的转变[A];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孙丽;;五四时期罗素访京及其影响[A];中国近现代史料专题研究[C];2011年

5 王鑫磊;;从“青年与老年”之争看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思想代沟[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6 王瑞莲;丁爱英;;浅论五四时期的“民主”、“科学”与现代的“民主”、“科学”思想之异同[A];辉煌的历程——纪念建国50周年学术研究文集[C];1999年

7 王岱英;;试论五四时期新诗中的爱国主义[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8 张静芳;王建学;;五四时期东北新型知识分子群的出现与历史作用[A];中国现代社会民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罗重一;;从五四时期的精神解放到当今的思想解放[A];辉煌的历程——纪念建国50周年学术研究文集[C];1999年

10 李腊生;詹爱霞;;胡适与五四时期的文化转型——以丧葬礼仪改革为例[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 梁景和;五四时期社会文化的嬗变[N];光明日报;2009年

2 特邀撰搞人 徐春艳;五四时期中东铁路工人两次大罢工[N];中国档案报;2014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 左玉河;重新认识五四时期陈独秀的反孔批儒[N];团结报;2014年

4 惠州学院政法系历史学教授 关威;五四时期关于改良生活习俗的论争[N];团结报;2014年

5 高山;孔子及其学说在五四时期的命运[N];光明日报;2003年

6 陈漱渝;五四反传统精神之我见[N];人民政协报;2009年

7 黄兴涛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所长;“概念史”视野与五四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8 杨琥 北京大学校史馆副研究员;从宏大叙事到回归现场[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9 鲍风;全球化与文化恐怖症[N];社会科学报;2000年

10 彭敦文 武汉大学历史系;五四运动的多元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艳国;破与立的文化激流——五四时期孔子及其学说的历史命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张胜利;中国五四时期自由主义[D];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

3 段炼;世俗时代的意义探询[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段炜;晚清至五四时期女性身体观念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陈文彬;五四时期杜威来华讲学与中国知识界的反应[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牟晓妮;五四时期社会主义论战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2 侯瑞锐;五四时期女性伦理思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任雅洁;论五四时期的男女同校问题[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陈晓芳;五四时期女子现代教育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5 高娟;《改造》与五四时期社会主义思想传播[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6 黄艳飞;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鬼神”信仰[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夏浩;五四时期婚姻伦理思想探微[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江海燕;五四时期新型知识分子的女权思想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9 唐巧天;五四时期与三十年代中西文化论战中关于西化论的比较[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蒋书同;五四时期湖南报刊述评[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6941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6941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8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