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时尚现象的审美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0 00:54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时尚在当下商品经济发达的消费社会中日益重要,它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在影视创作、服装设计、建筑行业、工业设计、日常生活还是在文化研究等各个领域都可见各种时尚元素,但目前学术界对时尚的关注明显滞后于它的发展。在现今社会背景下,人们对时尚的认知需求日益强烈,并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和意义。首先,时尚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与视觉文化、消费文化以及审美文化息息相关。与此同时,在新媒介传播渠道的日益增多以及自媒体的快速发展的大情境中,时尚的传播速度不断被加快,从而使各种时尚现象形成了一种滴流效应,渗透到人们的日常行为中。其次,时尚作为一种象征符号,它集文化意蕴、身份地位、社会财富、审美情趣、审美趣味等于一身,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大众的审美意识、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以及价值观念。因此,透过时尚,不仅可以看出群体或个体所处的社会地位、审美趣味以及某个群体或个体的文化内涵、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而且能挖掘出某个群体在某个阶段所体现出的共同的审美倾向。本文以各种时尚现象作为切入点,运用与之相关的美学理论知识对时尚现象进行系统的研究。首先,本文从时尚的概念及其文化内涵入手,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对时尚的认识,尝试着对时尚的概念以及内涵做一个界定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作为文化现象的时尚以及消费文化视域中的时尚现象。本文认为,时尚是一种生活方式与文化现象,能够引起大众的模仿,它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媒介的发展有关。能够反映出大众的审美意识、审美趣味,能够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并对内心的缺失进行审美补偿,能够营造一种审美幻象。同时,时尚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与视觉文化、消费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从中能够看出社会的发展和文化动态。在追求时尚的过程中,也会给时尚追求者带来各种审美享受,从而在引起消费欲望的同时带来一种审美体验,这种消费常常以符号消费为主,广告在审美消费中也占有重要的作用。其次,结合中外时尚理论,以具有代表性的时尚现象为例,阐述了时尚的审美特征。时尚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为它在个性化与差异性之间转换和轮回中所呈现出的审美诉求;时尚在传统、模仿与创新三者之间形成一种互动与融合的效应;同时,时尚还具有一种审美幻觉性以及象征性,从中可以揭示出时尚的审美特征及其给人们的生活所带来的影响。再次,阐述了时尚中体现出来的审美趣味。时尚作为一种审美趣味的体现和表达,它能在不断变化中满足人们多样化的审美追求,并体现出一个群体及个体的审美趣味。因为时尚在发展过程中总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审美趣味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因此时尚的审美趣味的具有时代性、文化差异性和民族性等特点。不同的时尚能体现出不同的审美趣味,可见,追求时尚也是趣味多元化的一种审美选择。此外,透过时尚,还能看出大众趣味与精英趣味的差异。最后,阐述了时尚的审美意义。时尚作为一种审美追求,可以对追求时尚的群体和个体的审美匮乏的进行心理补偿,同时也可以作为个性化、自我实现与社会的审美认同以及审美幻象的一种表现方式。可见,追求时尚是审美心理得到满足的一种方式。美是无限的,因而对美的需求也是无穷的,通过对时尚的追求,不仅能够暂时满足内心对美的需求,还能让追求时尚的群体在社会中以与众不同的方式获得社会的审美认同。另外,由于各种时尚符号能影响消费者的思想行为,能够满足不同审美需求与感官体验,因此能够让大众在时尚营造的审美幻象里获得一种审美体验。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B8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家祥;杨阳;;音乐审美趣味[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6年02期

2 杨梅;;从景物的关系探讨景物描写能力提升策略[J];语文教学之友;2017年03期

3 王华,孙祥;让美育关怀人的灵魂──谈谈审美趣味的培养[J];教书育人;2000年06期

4 王鑫;;微时代小众审美趣味问题研究[J];中州学刊;2017年04期

5 王洪义;;审美趣味·社会等级·公共艺术[J];公共艺术;2017年02期

6 陈辰;;技术改变摄影的审美趣味[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7年06期

7 张璇;;播撒美的种子,为学生美丽人生奠基[J];班主任;2016年11期

8 姚敦泽;;广西高职美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广西教育;2016年35期

9 刘亚男;;小学音乐审美趣味培养的探索[J];好家长;2017年16期

10 单发秀;;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音乐审美趣味[J];祖国;2017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志荣;;论梁启超的审美趣味观[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2 崔梅;;儒家辞令艺术及其审美趣味[A];孔学研究(第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第三次孔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3 蓝旭;;东汉中叶文风述要[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4 罗宗强;;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李白审美理想蠡测[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一辑)[C];1979年

5 孙虎;;家族·地域·时代:瞿秋白早期文化思想成因探源[节录][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九辑)[C];2015年

6 王济民;;毛泽东的审美趣味[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七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2年

7 周小英;;业精于勤话编辑[A];中国语文报刊协会“第二届优秀论文评比活动”论文集[C];2004年

8 韩旭;;从文化层面看流行与广告的互动[A];中国创意设计年鉴论文集2012[C];2013年

9 李卫红;;浅谈音乐审美趣味培养[A];2015年8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5年

10 方兢;;关于社会主义时期通俗文学的思考[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五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8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书翠;衣服是一种语言[N];深圳特区报;2016年

2 左衡;“春影”的审美趣味[N];中国电影报;2017年

3 宋建林;小康社会文化消费的新变化[N];中国文化报;2003年

4 铁凝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应警惕审美趣味走低[N];人民日报;2010年

5 洪治纲;网络文学的基本伦理与审美趣味[N];文艺报;2009年

6 武汉·媒体人 李青;我们狭隘的性别审美趣味[N];深圳特区报;2016年

7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 黄仲山;建立新时代的审美自信[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

8 唐东平;摄影审美趣味更替的几个关键性时期[N];中国摄影报;2019年

9 陈建明 陈叙良;城市审美趣味的引领与提升[N];中国文物报;2009年

10 书评人 杨小洲;复古艺术的审美趣味[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黄仲山;权力视野下的审美趣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年

2 张桂芳;当代传媒影响下的趣味群体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周建萍;“趣”与“寂”—中日古典审美范畴之比较[D];南京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柏宏;时尚现象的审美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年

2 张雨蒙;“物”的视角:《长物志》中的文人审美趣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年

3 邹娜;中学生择用表情包的审美趣味及思想引导[D];广州大学;2018年

4 万千;中国现代动画审美趣味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8年

5 杨为;北宋花鸟画中“错彩镂金”与“初发芙蓉”的审美趣味[D];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8年

6 谢卓;审美·消费·权力[D];扬州大学;2018年

7 闫兵;音乐审美趣味问题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8 苏知花;大众审美趣味流变与图书出版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黄媛;从中国20世纪的插画看大众审美趣味的变迁[D];四川大学;2007年

10 汤晨;普通高校大学生音乐审美趣味调查与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055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7055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6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